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苇

作品数:28 被引量:26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稻田
  • 11篇水稻
  • 7篇甲烷排放
  • 4篇氮肥
  • 4篇稻田甲烷
  • 4篇稻田甲烷排放
  • 4篇脲酶
  • 4篇脲酶抑制剂
  • 4篇利用率
  • 3篇氮素
  • 3篇施肥
  • 3篇施用
  • 3篇尿素
  • 3篇豌豆
  • 3篇灌溉
  • 3篇肥效
  • 3篇高产
  • 3篇长江
  • 3篇长江中游
  • 2篇氮素利用

机构

  • 2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国际水稻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 1篇华容县农业局
  • 1篇安县农业局

作者

  • 26篇陈苇
  • 20篇卢婉芳
  • 9篇王德仁
  • 8篇段彬伍
  • 6篇郭望模
  • 2篇张建才
  • 2篇陆雅海
  • 1篇范建华
  • 1篇陈荣业
  • 1篇朱德峰
  • 1篇杨学武
  • 1篇曹建成
  • 1篇林贤青
  • 1篇张玉屏
  • 1篇欧阳由男
  • 1篇叶元林
  • 1篇朱明芬
  • 1篇陆雅海

传媒

  • 5篇中国水稻科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农业环境保护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粒尿素肥效及增产机理的研究初报
1991年
本研究主要以氮肥新品种大粒尿素在早、晚稻田进行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施肥法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大粒尿素在同等条件同等施氮量的情况下,此普通尿素增加有效穗0.16~4.66万/亩,每穗粒数增加2~3粒,增产幅度为9~16公斤/亩;同时可以看出,大粒尿素深施此表施更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增产效果更好。
卢婉芳陈苇王德仁
关键词:早稻晚稻肥效增产机理
用^(15)N标记来探讨水稻以水带氮追肥施用技术的氮肥利用率问题被引量:3
1990年
氮肥深施对提高氮肥利用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水稻以水带氮的追肥施用技术,即在水稻移栽后,追肥前进行适当搁田,然后撒施氮肥再复水,使氮素随水渗入土层达到深施之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以水带氮追肥技术的省肥机理。
陈苇陈荣业叶元林
关键词:水稻氮肥利用率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主要就稻田甲烷排放量对大气温室效应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动向,水田甲烷排放通量的估算,以及影响水田甲烷排放的因素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和增产、抑制排放措施等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卢婉芳陈苇
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水稻
种植杂交稻对甲烷排放及土壤产甲烷菌的影响被引量:13
1999年
经早稻、中稻、晚稻三季24 h 稻田甲烷监测结果表明,种植杂交稻没有明显增进稻田甲烷排放的作用。在三季种植中,甲烷释放总量除连晚杂交稻田比常规稻高外,早稻、单季稻都是杂交稻田低于常规稻。稻田甲烷每周日平均释放量在水稻生长前期( 移栽后5 ~7 周) 杂交稻高于常规稻,孕穗至收获则杂交稻低于常规稻。温度对甲烷释放影响十分明显,在不同种植季,稻田甲烷释放模式不同。在三个水稻种植季中,除个别值外杂交稻田的土壤水溶甲烷含量基本都低于常规稻田。经测定,杂交稻田的土壤产甲烷细菌数量及土壤产甲烷潜力明显高于常规稻田,其中产甲烷细菌数可相差数倍乃至2 个数量级。
段彬伍卢婉芳陈苇陆雅海郭望模WassmannRLantinRS
关键词:杂交稻甲烷细菌土壤作物监测
灌溉与绿肥对稻田土壤甲烷释放能力的影响被引量:7
1997年
通过稻田控水可迅速提高土壤Eh值,由-206mV升至+38mV,土壤水溶解甲烷含量由平均5.54降至0.25μg/mL,而且复水后甲烷含量上升极其缓慢。在持续淹灌条件下溶解甲烷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其峰值达到12.12μg/mL。稻田耕层各层次进行比较,土壤溶解甲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逐渐上升,土壤0、5、10和15cm的甲烷平均含量分别为1.11、3.38、4.53和6.00μg/mL。
陈苇郭望模卢婉芳段彬伍
关键词:绿肥灌溉稻田温度
大粒尿硼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
1994年
在早稻试验中,大粒尿素(LGu)和大粒尿硼(LGu+B)能显著地提高稻谷产量,平均每田增产13.8kg,其中LGU+B的增产效果最佳。LGu、LGu+B能促进稻株对肥料氮素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7.9%。普通尿硼(Pu+B)随着含硼量增加,氮肥利用率也随之提高,提高幅度达4.0~10.4%。稻田水层尿态氮和铵态氧测定结果表明:LGu、LGu+B水层尿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较低,尿素添加硼后能有效地降低尿素水解速率,对控制稻田氨挥发具有一定作用。
陈苇卢婉芳
关键词:水稻氮肥利用率
全文增补中
脲酶抑制剂(NBPT)对提高尿素氮利用率的研究被引量:14
1990年
试验结果表明脲酶抑制剂(NBPT)与尿素混施,能降低尿酶活性,减缓尿素水解速度,改善稻株氮素营养条件。减少氮素损失3~8%,每亩增产稻谷23.8~41.2公斤。
卢婉芳陈苇王德仁
关键词:脲酶抑制剂水稻氮素利用率尿素
施氮对稻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6
2001年
王德仁卢婉芳陈苇
关键词:水稻施氮蛋白质氨基酸
稻草还田对晚稻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61
2002年
晚稻稻田的甲烷排放呈现前高后低特点 ,稻田甲烷的日排放速率与日均气温具有良好的正相关。稻草翻施使稻田甲烷排放量上升 5 1 .1 1 % ,而采用稻草表施的方法甲烷排放量仅增加 33.98%。水稻分蘖期是稻田甲烷排放的重要时期 ,其甲烷排放量占水稻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 65 .6% ,施用稻草进一步加大水稻分蘖期的甲烷排放比例。与稻草翻施相比 ,稻草表施的甲烷减排突出表现在水稻分蘖期及一天中 1 2∶0 0~ 1 6∶0 0的甲烷排放高峰时段。土壤 5cm处温度的昼夜周期性变化与稻田甲烷排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具有高度相关性。
陈苇卢婉芳段彬伍Wassmann RLantin RS
关键词:稻草还田甲烷排放温室气体大气污染
水稻以水带氮深施技术
陈荣业陈苇范建华郭望模叶元林张建才陆雅海卢婉芳曹建成
技术要点:1.开沟轻搁:稻苗活棵返青后,开好丰产沟和田边沟,让田面自然落干达到搁田均匀,表层无渍水,土表出现结皮或微裂(一般0.5cm左右)。2.基追肥比例:双季早稻采用1:1;连晚1:2或根据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适当提高...
关键词:
关键词:水稻栽培施肥灌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