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瑾羲

作品数:1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建筑
  • 3篇大学校园
  • 3篇教学
  • 3篇城市
  • 2篇院校
  • 2篇生活型
  • 2篇校园
  • 2篇理工
  • 2篇麻省理工
  • 2篇街道
  • 2篇老字号
  • 2篇建筑设计
  • 1篇大学校园建筑
  • 1篇大院
  • 1篇叠合
  • 1篇都市实践
  • 1篇行道
  • 1篇行人
  • 1篇学分
  • 1篇学科

机构

  • 16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上海市规划和...

作者

  • 17篇陈瑾羲
  • 2篇朱文一
  • 1篇熊文
  • 1篇刘刊
  • 1篇龙瀛
  • 1篇盛强
  • 1篇闫少宁
  • 1篇刘泽洋

传媒

  • 4篇建筑学报
  • 2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装饰
  • 1篇时代建筑
  • 1篇建筑创作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建筑师
  • 1篇城市建筑
  • 1篇城市设计
  • 1篇《规划师》论...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大院生活型街道边界要素对可步行性的影响--以玉渊潭南路、太平路、翠微路为例
2024年
文章以提升城市街道可步行性为目标,以北京大院生活型街道为例,对街道边界空间要素对可步行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分析了3条北京大院生活型案例街道的边界要素构成及组合模式,并基于街景图像对街道可步行性进行评分,将要素与可步行性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指出对可步行性影响高的边界要素及其作用,为大院生活型街道的更新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要素的数量、感知边界要素的类型、要素的细部设计对街道可步行性有较高影响。此外,绿地要素的灵活运用能够显著提升街道的可步行性。
虞晨阳陈瑾羲
“老字号”与当代北京城被引量:5
2007年
据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透露,我国现有的160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其中70%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经营十分困难,20%能够维持,只有10%蓬勃发展。158家北京“老字号”除了少数仍发展良好,大多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陈瑾羲朱文一
关键词:北京城副部长商务部企业
“基于新数据、新技术的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研究”主题沙龙被引量:2
2018年
城市空间品质是反映城市人群对城市空间综合需求的评价概念,作为空间的总体质量,反映了城市空间各组成要素在“量”和“质”两方面对城市人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适宜程度。然而,空间品质的综合性和主观性给界定和测度带来了困难,而且既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大多采用解构的方式对其进行还原和简化,有的通过空间若干构成要素的特征和服务水平来反映总体的质量,有的则以“人”为媒介,调查使用者在空间中的感知。但近些年,新数据、新技术的引入为空间品质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为此,在本次沙龙中我们邀请多位学者、规划师基于新数据、新技术的不同视角,谈谈如何加强本土的相关理论研究,如何与传统分析方法协同工作,如何构建合理的集成模型,如何更好地利用既有研究成果促进空间品质提升,等等。
龙瀛盛强杨鑫梁军辉王鹏刘祎绯熊文陈瑾羲
关键词:协同工作
国外建筑院校本科教学重点探析——以苏高工、巴特莱特、康奈尔等6所院校为例被引量:10
2017年
以苏高工、巴特莱特、康奈尔等6所院校为例,分析其建筑学本科的课程设置和建筑设计系列课的内容与设置,总结了案例院校建筑学本科教学的3大重点:注重建造及工学内容;注重城市空间营建;注重研究结合设计。
陈瑾羲刘泽洋
关键词:教学重点
大学跨学科建筑设计特征简析——以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的5个校园建筑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跨学科是近年来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跨学科建筑成为大学校园的新兴建筑类型。本文以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的5个跨学科建筑为例,简析它们在场地选址、办公空间和共享空间设计方面的特征,并分析其差异及原因。
陈瑾羲兰煐棋马晓文
关键词:大学校园建筑建筑设计
20世纪西方城市设计理论的批判性发展回顾被引量:1
2015年
20世纪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呈批判性发展的脉络。本文分三个阶段展开论述。本文首先陈述了19世纪末西特对城市空间美学缺失的批判及城市设计艺术准则的提出;随后分析了20世纪初城市空间美学被忽视、以功能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最后分析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批判以功能主义的基础上,城市设计理论回归关注城市空间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发展出城市类型学、城市形态学、建筑符号学等城市设计理论。对城市空间形态美学的探索则从未中断过。
陈瑾羲
关键词:批判性
当代北京"老字号"空间研究
陈瑾羲
关键词:老字号CULTURESYMBOL
建筑学的整体现象学方法——以以色列“马阿甘·迈克尔集体农庄”居住区为例
2015年
本文的目的是展现我对实践中的整体现象学世界观的独特解释。我将证明这种方法以及所采用的、与传统截然不同的设计过程,是如何被应用到我设计并建造的一个居住小区中,实现在以色列所谓"集体农庄"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结构中。希望能引起一场广泛而公共的对21世纪建筑的讨论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以一种道德和人道的方式介入我们必须尊重和保护的现有环境,并将新的现代建筑融入其中。
妮莉.波图加里陈瑾羲闫少宁
关键词:现象学模式语言
小区生活型街道行人停驻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金沟河路、慧忠北路和花园路为例
2023年
本文以北京市金沟河路、慧忠北路和花园路为例,梳理了小区生活型街道的人行道限定元素,并基于街景照片的问卷调研测度行人停驻意愿,再通过相关性分析量化人行道空间元素对停驻意愿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以期为提高小区生活型街道的行人停驻意愿、促进街道活力的更新设计实践奠定基础。
相龙陈瑾羲
叠合、杂糅与共生之下深圳南头杂交楼的城村之策被引量:3
2022年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孟岩自2004年开始带领团队深度介入深圳城中村的研究和实践,持续探索城中村在都市语境下的社会、文化和空间议题.文章基于都市实践在深圳南头杂交楼项目的研究工作,以"城市共生"理念为核心,通过叠合、杂糅与共生的视角发掘都市实践全面保留旧城历史层积的文化态度,叠加而非替代的设计手法,以及相融共生渐进式的更新理念,提出向南头学习的必要性,旨在为城市发展模式提供一种新的城村之策以应对紧迫的当下现实.
刘刊陈瑾羲
关键词:叠合杂糅都市实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