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
- 作品数:91 被引量:326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拉莫三嗪对双相抑郁的治疗与预防被引量:6
- 2006年
- 目前,双相障碍抑郁相(简称双相抑郁)的治疗已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的治疗与单相抑郁的治疗有所不同。如果将这些双相抑郁按单相抑郁治疗,就可能会引起躁狂发作或者引发快速循环。因此各国都制定了双相抑郁的治疗指南,其中心思想表明,双相抑郁的治疗在应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应该联合心境稳定剂。这样,不仅使抑郁得到治疗,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抗抑郁药物引起的躁狂发作。同时也尽可能避免了快速循环,所以心境稳定剂是其中的关键。
- 马永春陈炯金卫东
- 关键词:双相抑郁拉莫三嗪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物单相抑郁
- 穴位刺激调控法联合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 目的评价穴位刺激调控法联合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0例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穴位刺激调控法联合舍曲林组)110例,和对照组(舍曲林组)110例,治疗6周,用汉...
- 刘兰英陈文松王佩蓉章健民陈炯冯斌
- 文献传递
- 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8
- 2009年
- 目的:评价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7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柴胡疏肝散联合抗抑郁药物或单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痊愈率以及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1)与空白对照相比,柴胡疏肝散有较好的有效率和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率:23.4%vs11.2%,Z=2.41,P<0.05,OR=2.61,OR95%CI=1.19~5.69;有效率:81.3%vs43.9%,Z=5.45,P<0.001,OR=6.34,OR95%CI=3.27~12.32),而且症状学评分也显著降低(WMD=-2.87,OR95%CI=-3.23~-2.51,Z=15.56,P<0.001)。(2)柴胡疏肝散与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痊愈率和有效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率:41.6%vs38.4%,Z=0.58,P>0.05,OR=1.15,OR95%CI=0.69~1.92;有效率:65.1%vs58.2%,Z=1.20,P>0.05,OR=1.35,OR95%CI=0.83~2.22),但是柴胡疏肝散比抗抑郁药物治疗后HAMD评分低(WMD=-1.96,OR95%CI=-2.80~-1.11,Z=4.52,P<0.001)。(3)柴胡疏肝散联合抗抑郁药物的中西药联合组与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物相比,痊愈率和有效率均非常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率:30%vs25.6%,Z=4.56,P<0.001,OR=2.08,OR95%CI=1.52~2.85;有效率:68.6%vs50.5%,Z=5.03,P<0.001,OR=2.30,OR95%CI=1.66~3.19),同时第4周末的HMAD非常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04,OR95%CI=-3.67~-2.40,Z=9.40,P<0.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有良好效果。
- 金卫东邢葆平王鹤秋陈炯童振华王乃信
-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抗抑郁药物抑郁症有效率痊愈率META分析
- 穴位刺激调控法联合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 刘兰英陈文松王佩蓉章健民陈炯马斌
- 2种心境稳定剂可以合用吗?——中国部分精神科专家意见调查被引量:5
- 2007年
- 对高职称精神科医生进行调查,了解我国精神科医生对双重稳定剂临床应用的经验。
- 金卫东陈炯唐贤祥陈震张江涛王鹤秋童振华
- 关键词:精神科心境稳定剂
- 穴位刺激调控法联合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 目的:评价穴位刺激调控法联合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20例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穴位刺激调控法联合舍曲林组)110例,和对照组(舍曲林组)110例,治疗6周...
- 刘兰英顾成宇王佩蓉陈炯冯斌
-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症穴位刺激调控法舍曲林
- 文献传递
- 抗抑郁药物引发转相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1):转相率及其在不同类型抑郁症中的差异被引量:26
- 2005年
- 目的:调查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转相的几率。方法:按照抗抑郁药物引起躁狂、轻躁狂、快速循环的定义,对321例接受抗抑郁治疗的病人出现躁狂、轻躁狂、快速循环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果:321例中, 共有51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转相,总发生率或转躁率为15.9%;171例单次发作抑郁和反复发作抑郁的转躁率 5.8%;150例双相障碍中,由抗抑郁药物引发的转躁例数41例,转躁率34%,比单相病人的转躁率,差异具有显著性(x2=27.60,P<0.001);98例以抑郁首发的双相障碍病人中,有37例病人出现转相,转躁率37.7%,52例以躁狂首发的双相障碍,在随后出现抑郁而进行抗抑郁治疗过程中,有4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躁狂或轻躁狂,转躁率为 7.7%,这种以不同症状首发的双相障碍出现的转躁率差异显著(x2=15.548,P<0.01)。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转躁,尤以双相障碍病人为明显。
- 金卫东陈炯邢葆平王鹤秋唐贤祥徐乐平李宁
-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抑郁症临床流行病学
- 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评价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0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效应大小、痊愈率以及副作用的差异。结果:同质性检验:(1)有效性:χ2=7.26,df=9(P>0.05);(2)安全性:χ2=3.41,df=2(P>0.05)。综合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第1、2、4、6、8周末的综合检验分别为Z1=14.19(P<0.01)、Z2=14.00(P<0.01)、Z4=17.40(P<0.01)、Z6=12.10(P<0.01)、Z8=5.94(P<0.01)。效应大小:无论是研究组还是对照组,在第1、2、4、6、8周末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的治疗效应大多数达到0.5以上;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处理效应的差异效应在不同时段的差异效应都大于0.8。有效性比较: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显示研究组所有时段痊愈率、显效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低于对照组(8周末除外)。副作用:两组之间的副作用差异没有显著性(Z=0.20~1.15,P>0.05)。结论:小剂量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可能特别适宜于难治性抑郁症。
- 金卫东陈炯唐贤祥邢葆平
- 关键词:利培酮抗抑郁药物抑郁症META分析循证医学
-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初步观察
- :观察在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基础上联合不同中药汤剂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心脾两虚3种证型的75例抑郁症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SSRI的基础上联合不同的中医汤剂,...
- 马永春陈正昕金卫东王鹤秋陈炯胡利平邢葆平
- 关键词:抑郁症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
- 不同证型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抑郁症在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效果差异.方法:70例肝郁气滞、60例肝郁脾虚和50例心脾两虚抑郁症病人被随机分为肝郁气滞研究组34例和肝郁气滞对照组36例、...
- 陈正昕马永春金卫东陈炯胡利平刘兰英王鹤秋邢葆平童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