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根
- 作品数:8 被引量:28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被引量:78
- 2007年
- 基于太湖水体1993—2002年5—9月监测资料,进行了叶绿素a含量与总氮(TN)、总磷(TP)浓度关系的分区统计分析,探讨了太湖藻类生长的TN、TP适宜浓度。结果表明:太湖叶绿素a含量与TN、TP浓度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在梅梁湾和西北区,当TN、TP浓度较低时,叶绿素a含量与TN、TP浓度呈正相关;当TN、TP浓度较高时(梅梁湾TN、TP浓度分别超过5.4和0.31mg.L-1;西北区分别超过4.5和0.27mg.L-1),叶绿素a含量与TN、TP浓度呈负相关;在湖心区和贡湖区,叶绿素a含量与TN、TP浓度呈正相关,尤其当TP浓度超过0.1mg.L-1时,叶绿素a含量随TP浓度增加而上升;在东太湖和湖东滨岸区,随TN、TP浓度的升高,叶绿素a含量变化较小;在西南区,叶绿素a含量与TN浓度无显著相关关系,与TP浓度呈正相关;太湖藻类生长的适宜浓度是TN<5.4mg.L-1,TP为0.1~0.31mg.L-1。
- 陈永根刘伟龙韩红娟胡维平
- 关键词:太湖叶绿素A总磷藻类生长
- 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20
- 2005年
- 基于长期的监测资料,计算了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系统能(Ex)、系统能结构(Exst)和生态缓冲容量(|β|)指标,以及湖泊营养状态指数(Its)。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差异明显,1998—2001年太湖典型湖区健康状况由好到差的相对顺序为:东太湖、贡湖和湖心区、梅梁湾、五里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指标阈值和湖泊系统能量健康指数(IEx)及其健康状况分级。经2002、2003年太湖不同湖区实测检验表明,所提出的湖泊系统能量健康指数及其健康状况分级适用于评价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区域分异状况。
- 胡志新胡维平陈永根蔡焕兴
-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太湖
- 太湖北部风浪波高计算模式观测分析被引量:24
- 2005年
- 通过用无量纲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对2002-2003年太湖4测点1000多组波浪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太湖不同时段风浪平均波高(H)与风区长度(F)、水深(d)、风速(v)6个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模式的误差分析及与前人模式对比.结果表明,太湖北部不同区域风浪平均波高的计算应选用不同计算模式,但是可用如下形式表示:其中,a1-a8为和地形及水生植物覆盖度等相关的参数.误差分析结果显示:离岸距离大于1km区域的参数a1-a8的取值分别为0.217456、1、0.15、0.6、0.09、0.6、1.0、0.0052,模式估算平均波高的误差小于24%;近岸区参数a7大于1,a8取0,a4取值介于0.6-0.72,a5介于0.00131-0.00168,模式估算平均波高的误差较大,表明近岸区波浪还需进行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 胡维平胡春华张发兵胡志新陈永根季江罗敛葱秦伯强
- 关键词:风浪太湖波浪北部区长
- 中国八大湖泊冬季水-气界面CO_2通量被引量:40
- 2006年
-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八个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抚仙湖、洱海、滇池)冬季水体的水-气界面CO2通量进行了24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冬季洞庭湖、巢湖、洱海和滇池24h均为大气CO2的汇,其通量分别为-23.78、-16.08、-24.38、-17.94mg·m-2·h-1;鄱阳湖、南四湖水体则为大气CO2的源,其通量分别为35.76、27.64mg·m-2·h-1;洪泽湖和抚仙湖在晴天时为大气CO2的汇,夜间或阴天为大气CO2的源,但从24h的平均通量来看,洪泽湖为大气CO2的汇,通量为-26.56mg·m-2·h-1;抚仙湖为大气CO2的源,通量16.01mg·m-2·h-1。
- 陈永根李香华胡志新刘伟龙胡维平
- 关键词:湖泊CO2通量
- 竹叶眼子菜种植及生长影响要素实验研究
- 浅水湖泊是一类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具有较低的污染负荷能力,对污染响应比较敏感,是极易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之一。水体富营养化的不断加剧导致沉水植被逐渐衰退,使湖泊从沉水植被占优的清水状态发展为藻类占优的浊水状态。沉水植物的恢...
- 陈永根
- 关键词:浅水湖泊竹叶眼子菜沉水植物
- 中国8大湖泊冬季水-气界面甲烷通量初步研究被引量:25
- 2007年
-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国不同地区的8个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抚仙湖、洱海、滇池)冬季水体水-气界面甲烷(CH_4)通量进行了24h连续观测,对中国湖泊冬季CH_4的总释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和滇池24h内各时段均为大气CH_4的源,其通量分别为0.818、0.021、0.034、0.019、0.163 mg/(m^2·h);洞庭湖、抚仙湖和洱海部分时段为大气CH_4的汇,但从24h平均通量来看,仍为大气CH_4的源,通量分别为0.199、0.012、0.044mg/(m^2·h)冬季湖泊水体CH_4通量空间差异较小,其大小主要受风速的影响,与水温、箱内温度和DOC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中国湖泊冬季(90d)CH_4总释放量大约为3.22±2.75×10~7kg,约为1990年中国稻田CH_4总释放量的2.8‰.
- 陈永根白晓华李香华胡志新刘伟龙胡维平
- 关键词:湖泊CH4通量
- 太湖沉积物再悬浮观测被引量:36
- 2005年
- 为了揭示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的再悬浮强度, 利用高精度分层同步采样技术, 进行了太湖的悬浮物垂向分布的原位观测. 结果表明, 在无风浪状态下, 用表层悬浮物浓度计算整个水柱的悬浮物总量时, 其结果常常为实际值的80% ~ 85%; 而在风浪状态, 底层水体悬浮物浓度与表层有数量级的差异, 用表层悬浮物浓度计算整个水柱的悬浮物总量时, 误差更大, 其结果多为实际值的50%. 一般条件下, 风浪扰动沉积物再悬浮的厚度较小, 为毫米量级.
- 胡春华胡维平张发兵胡志新李香华陈永根
- 关键词:悬浮物再悬浮太湖
- 西太湖水生植物时空变化被引量:71
- 2007年
-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89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将西太湖(除东太湖以外的湖区)划分为9个区,采用点截法(point intercept method),于2002~2005年对各区水生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6次调查。结果表明:西太湖现有水生植物16种,分属于11科12属;水生植物总面积约10220hm^2,其中沉水植物分布面积约占64.58%;挺水植物约占0.29%;漂浮植物约占38.16%。各个种之间生物量差异显著,马来眼子菜、荇菜、芦苇的生物量在所有水生植物中居前3位。多样性分析表明,水生植物种类4a来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种类和生物量季节性差异较大。水生植物呈环状分布在距湖岸5km以内的水域和部分岛屿周围,东岸和南岸为水生植物的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布区连续性好,且水草种类齐全。挺水植物种类单一,仅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一种,分布区域多限于水深小于1.6m的湖岸;沉水植物共有8种,为水生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的分布频度最高,在西山岛周围水域逐年扩张,成为该区域的先锋种;漂浮植物3种,主要以荇菜(Nymphoides peltata)为主,在七都水域有逐渐扩张的趋势。马来眼子菜、芦苇、荇菜表现出对水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目前为西太湖的3个优势种。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太湖水生植物种类减少了50种,其中水质下降是导致水生植物种类不断减少甚至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围网养殖和不合理的捕捞方式也对局部水域的植物造成极大的破坏。水生植物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种群单一化趋势日益明显。
- 刘伟龙胡维平陈永根谷孝鸿胡志新陈宇炜季江
- 关键词:水生植物优势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