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文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花岗岩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化学特征
  • 1篇动力学背景
  • 1篇新元古代
  • 1篇新元古代花岗...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印支期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元古代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蚀变
  • 1篇水污染
  • 1篇水污染现状
  • 1篇迁移
  • 1篇迁移性

机构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生态环境部固...

作者

  • 5篇陈文文
  • 1篇时国
  • 1篇周伶俐
  • 1篇张作伦
  • 1篇张干
  • 1篇曾庆栋
  • 1篇段晓侠
  • 1篇刘建明
  • 1篇金彪
  • 1篇张干
  • 1篇戴朝成
  • 1篇张辉
  • 1篇王新亮
  • 1篇刘艺
  • 1篇张卓
  • 1篇徐文政
  • 1篇孙文良
  • 1篇陈路路

传媒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世界核地质科...
  • 1篇能源研究与管...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分布及铀含量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近年来,随着华南地区越来越多的印支期花岗岩被发现,许多学者对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的分布主要受一些区域性断裂构造控制,呈线性分布,主要与晚二叠世(约256 Ma)开始的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有关。印支期花岗岩的平均铀质量分数为10.34×10^(-6),远远高于世界酸性岩平均值,且其分布与华南铀成矿带的分布有一定的耦合性,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可能是华南铀矿非常重要的铀源岩。
孙文良张卓陈文文陈路路徐文政
关键词:印支期花岗岩动力学背景
持久、迁移性有机污染物的水污染现状、分析检测方法和去除技术被引量:10
2021年
持久、迁移性有机污染物(PMOC)具有高极性、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故难被土壤以及沉积物吸附。该类化学物质的环境释放可导致其在地下水以及饮用水中富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分析技术手段,水体中大量未知的PMOC仍待进一步分析和识别。本次研究将从定义、特性和判别标准等方面系统介绍该类污染物,同时,对欧洲国家的PMOC管控现状和政策法规进行总结和归纳。此外,以全氟烷基酸为例,对比、讨论了我国和欧洲地表水和地下水中PMOC的污染现状,并针对不同种类的PMOC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水处理技术。最后,对PMOC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前瞻,以期为我国化学品风险管理以及饮用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刘艺刘艺金彪张霁云金彪张干
关键词:饮用水污染现状
内蒙古大桦背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在大桦背花岗岩体区域地质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样品主量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其样品进行了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同时结合前人的锆石年龄和Pb同位素数据,认为大桦背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主要为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多期俯冲过程中,中下地壳、成熟岛弧和大洋岛弧大面积部分熔融的产物,伴有少量地幔与未知含量的海洋沉积物及早期造山作用产物等物质的不同程度混合作用.
张辉戴朝成闫秋实王新亮时国陈文文胡志成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I型花岗岩
华南新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华南前寒武纪花岗岩分布相对较少,主要以新元古代为主,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发现,华南不同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具有一定共性:过铝质-强过铝质特征,成岩年龄集中在800~830 Ma。大部分属于S型花岗岩,少部分属于I型花岗岩和I-S过渡型花岗岩;大部分为古老地壳的衍生产物,华南新元古代花岗岩有可能是碰撞、俯冲和地幔柱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陈文文
关键词:新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吉林大黑山斑岩型钼矿床成矿阶段及含矿裂隙分布规律被引量:27
2010年
吉林省大黑山钼矿赋矿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及角砾岩,与成矿相关斑岩为花岗闪长斑岩,斑岩含矿性较差。矿床发生多阶段钼矿化叠加活动:Ⅰ-细石英网脉阶段、Ⅱ-较宽石英网脉阶段、Ⅲ-宽石英网脉阶段、Ⅳ-石英大脉阶段,其中Ⅱ、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矿区内不同阶段含矿节理统计玫瑰花图及等密度图结果显示:前三阶段含矿裂隙的形成与斑岩体的侵入密切相关,第Ⅳ阶段的石英大脉走向主要为北西向,可能受区域北西向构造活动的影响;含矿裂隙研究表明大黑山钼矿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
周伶俐曾庆栋刘建明张作伦段晓侠陈文文李延春魏金江
关键词:围岩蚀变节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