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婷

作品数:26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成像
  • 8篇血管
  • 6篇全脑
  • 6篇灌注
  • 5篇缺血
  • 5篇脑血
  • 5篇教学
  • 5篇CT灌注
  • 4篇容积
  • 4篇脑血管
  • 4篇灌注成像
  • 3篇血管成像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性
  • 3篇医学影像
  • 3篇医学影像学
  • 3篇造影
  • 3篇急性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CT血管成像

机构

  • 2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25篇陈婷
  • 16篇郭大静
  • 8篇方正
  • 5篇赵建农
  • 3篇刘佳
  • 3篇钟维佳
  • 3篇陈林丽
  • 3篇何晓静
  • 3篇张维
  • 2篇周君
  • 2篇张波莉
  • 2篇张瑜
  • 2篇罗银灯
  • 2篇曾国飞
  • 2篇张建英
  • 2篇廖小君
  • 2篇吴小佳
  • 2篇石新琳
  • 2篇孙冬
  • 1篇刘洋洋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重庆医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激光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初步应用
对2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于发病24h内行头颅CT平扫和全脑CT灌注(CTP)成像检查,CTP检查获得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
陈婷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T血管造影
文献传递
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间的夹角与左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冠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探讨左冠脉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三者间的夹角与局部斑块形成和分布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7例行冠脉CTA检查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正常组44例和左冠脉病变组83例,病变组进一步分为LM组(18例)、近段组(57例)、中远段组(8例)。在重建图像上测量LM、LAD、LCX三者之间的夹角,分析左冠脉夹角与局部斑块形成和分布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患者LM与LAD间的夹角和LAD与LCX夹角(分支角)呈负相关(r=-0.356,P<0.05);LM与LCX间的夹角和分支角也呈负相关(r=-0.662,P<0.05)。近段组分支角(90.9°±20.0°)与正常组(72.7°±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段组LM与LCX夹角(117.8°±16.0°)与正常组(129.5°±15.9°)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LAD近段斑块形成与分支角呈正相关,和LM与LCX夹角呈负相关。当分支角>70°时,左冠脉斑块形成概率将会增加。结论分支角、LM与LCX间夹角均与LAD近段斑块的形成和分布相关,利用多层螺旋CTA能够为左冠脉斑块形成、风险预测及介入治疗术前提供无创、准确、快捷的相关特征信息。
吴渝千陈婷郭大静方正刘佳
关键词:冠脉CT血管成像斑块
“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医学影像学发展和作用”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医学影像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为落实“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探索“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思政的开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文化自信,以导论中“医学影像学发展、地位和作用”为教学案例,将知识点、思政元素相融合,探索适合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
陈婷陈林丽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导论
对比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T与3.0 T MRI、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与3.0 T MRI对比,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T及超声心动图(2-dimension echocardiography,2DE)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方法选取临床怀疑左心室功能异常的患者64例,在1周内完成320排动态容积CT、3.0 T MRI及2DE 3种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所获得的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每搏输出量(SV)。结果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获得的S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1,P=0.424);而EF、EDV及ES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3.406,P=0.035;F=4.647,P=0.011;F=5.235,P=0.006)。进一步两两对比3种检查方法间的EF、EDV及ESV值:320排CT与3.0 T MRI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829,P=0.804,P=0.665);320排CT与2DE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9,P=0.006,P=0.003);2DE与3.0 T MRI间的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为:P=0.033,P=0.013,P=0.011)。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可以准确描述左心室功能,并能较超声心动图更准确地反映左心室功能参数,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曾国飞方正郭大静张波莉陈婷
关键词:心脏心室功能
全脑CT灌注联合ABCD3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评价全脑CT灌注(WB-CTP)及联合ABCD3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90天内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208例TIA于入院48 h内行WB-CTP检查及ABCD3评分,比较患侧与健侧脑灌注参数差异,分析WB-CTP结果与ABCD3评分的相关性;随访90天,记录脑梗死发生情况,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A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因素,评价ABCD3评分、ABCD3评分+WB-CTP及多因素联合预测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结果208例中,190例(190/208,91.35%)共230处脑灌注异常,CTP分期Ⅰ期86例(86/190,45.26%)、Ⅱ期104例(104/190,54.74%);于175例(175/208,84.13%)发现责任血管。患侧脑血流量(CBF)低于健侧(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均大于健侧(P均<0.05),而两侧脑血容量(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程度与CTP分期呈正相关(r=0.529,P<0.05)。ABCD3评分与血管狭窄程度、CTP分期及相对MTT(rMTT)均呈正相关(r=0.839、0.556、0.497,P均<0.05),与CBF呈负相关(r=-0.519,P<0.05)。随访90天,65例发生脑梗死,年龄、高血压史、ABCD3评分、血管狭窄程度及CTP分期是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ABCD3评分、ABCD3评分+WB-CTP、多因素联合模型预测90天内继发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0.888及0.904,ABCD3评分+WB-CTP、多因素联合模型优于ABCD3评分预测效能(P均<0.05)。结论WB-CTP联合ABCD3评分可有效预测TIA 90天内继发脑梗死风险。
刘姝姝陈婷郭大静卢建国陈军
关键词:脑梗死灌注血管造影术
全脑CT灌注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随着16排和64排螺旋CT的应用,CT灌注(CTperfu-sion,CTP)检查技术与CT血管造影技术(CT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已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中广泛开展,并日趋成熟。两种CT技术的联合应用不仅可以评价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还可以同时直观显示脑动脉的状况。但由于受到CT机探测器宽度的限制,不能一次性获得全脑灌注参数和全脑血管图像。随着128、256、320排容积CT的应用,扫描范围由最初的1cm扩展到16cm,可以覆盖整个大脑进行全脑灌注扫描,利用全脑灌注的容积数据重建出全脑血管图像,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一站式”检查,即一次扫描同时获得CT平扫、CT增强、CTA、CTP图像。现就全脑CT灌注检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进展综述如下。
陈婷郭大静赵建农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X线计算机脑血流
全脑CT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评价全脑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全脑CTP,CTP检查获得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4D-CTA)图像,分析TIA患者的CTP和CT血管造影(CTA)表现。结果 40例TIA患者有36例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58处异常灌注区。异常灌注区表现为TTP和MTT明显延长,CBF有轻度降低,CBV轻度增高或基本正常。异常灌注区和健侧镜像区TTP值、MTT值和CB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CTA显示责任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40例TIA患者有32例发现有血管狭窄,2例闭塞,6例正常。结论全脑CTP可以实现对TIA的全面评价,在TIA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陈婷郭大静赵建农方正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CT灌注CT血管成像
压缩感知三维多回波选择性水激发成像应用于髋关节盂唇损伤评估
2023年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技术应用于三维多回波选择性水激发成像(cs 3D-mFFE-WATS)在髋关节盂唇损伤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行髋关节磁共振检查且2个月内行关节镜手术的60例患者资料,扫描方法包括常规序列和结合压缩感知技术的cs 3D-mFFE-WATS;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成像方式对髋关节盂唇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cs 3D-mFFE-WATS、单侧扫描和双侧扫描对盂唇损伤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963、0.944和0.759;cs 3D-mFFE-WATS、单侧扫描与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24、0.773),双侧扫描与关节镜一致性较差(Kappa=0.221)。结论压缩感知技术应用于cs 3D-mFFE-WATS对髋关节盂唇损伤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提高扫描速度优化检查流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田碧童卢立凤陈婷
关键词:压缩感知磁共振成像髋关节
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静脉性脑梗死及随访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静脉性脑梗死(CVI)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CVI患者15例,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行常规MR、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显像(CE-MRV)和DWI检查,分析CVI的DWI表现及其演变规律。结果常规MRI和DWI共发现15例患者26个CVI病灶。治疗前DWI表现为高信号病灶8个,稍高信号13个,混杂信号3个,等信号2个,治疗后DWI表现为高信号病灶2个,稍高信号6个,混杂信号4个,等信号14个,治疗前、治疗后DWI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5.09±2.04)×10-4mm2/s,治疗后ADC值为(6.25±0.76)×10-4mm2/s(t=-2.72,P<0.05)。结论 DWI能够早期发现CVI病灶,判断脑水肿的性质。DWI结合常规MRI和CE-MRV在CVI的诊断及其随访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吕增波郭大静陈婷张瑜赵建农
关键词:脑梗死扩散磁共振成像随访研究
PBL教学法结合PACS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结合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08级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班42名实习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名,研究组采用PBL教学法结合PACS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师带教教学法。实习结束后将两组学生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报告书写及综合阅片分析能力测试成绩[分别为(86.55±3.97)、(89.78±0.77)、(87.38±8.9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0.23±3.70)、(79.33±0.79)、(78.35±12.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32、5.223、-2.658,P=0.000、0.000、0.018)。结论 PBL教学法结合PACS应用于医学影像专业实习带教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陈婷郭大静钟维佳方正赵建农
关键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医学影像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