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响亮 作品数:12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的形态学特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联系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ISSI)的形态学特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MCA)穿支供血区ISSI患者209例。依据病灶形态分为线形ISSI组和圆(或椭圆)形ISSI组。END定义为3d内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最高分较人院时增加2分或2分以上。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和END的发生率,同时筛选早期预测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1例线形ISSI患者中,28例(39.44%)发生了END,138例圆或(椭圆)形ISSI患者中,25例(18.12%)发生了END。和非END患者相比,病灶形态、性别、人院NIHSS评分[(3.89±1.65)分与(3.22±1.60)分,t=2.588,P=0.0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灶侧MCA狭窄及颅内狭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线形病灶(OR=2.525,95%CI 1.164~5.479,P=0.019)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线形病灶患者临床病程不稳定,有助于筛选ISSI患者中易于发生END的高危患者。 段作伟 孙文 黄志新 蔡乾坤 李华 肖露露 曹立平 陈响亮 熊云云 徐格林 刘新峰关键词:大脑梗死 颈动脉支架置入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疲劳的改善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颈动脉狭窄不仅与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而且会引起患者躯体疲劳等一系列后果。文中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疲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160例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中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术前与术后3、6个月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快速词汇测试(词语流畅性)、韦氏算数测试、数字广度测试(工作记忆能力)、数字符号替换测试(处理速度)等认知功能结果,及疲劳评定量表-14(Fatigue Scale-4,FS-14)、疲劳严重程度评定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9)测试等疲劳状况结果,并分析疲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MMSE、Mo CA、ADL、词语流畅性、韦氏算数测试、数字广度及数字符号替换测试结果显示,术后3、6个月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随时间延长,认知功能改善越明显(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FS-14评分降低[(7.11±1.37)分vs(4.38±0.97)分],FSS-9评分降低[(52.45±6.77)分vs(43.29±7.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FS-14、FSS-9与MMSE相关系数分别为-0.357、-0.311;FS-14、FSS-9与Mo CA相关系数分别为-0.547、-0.351,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可以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疲劳状况,且改善作用随时间延长而更加显著,同时支架置入后患者认知功能与疲劳状况具有相关性。 段立晖 陈响亮 熊云云 刘新峰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内治疗 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对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所见的大脑后动脉(PCA)偏侧优势对行药物治疗的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40例以MCA M1段闭塞为责任血管区并行药物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根据MRA分为PCA偏侧优势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两组的预后差异(以3个月mRS=0~1为预后良好).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20例表现为PCA偏侧优势阳性,共有32例患者完成3个月mRS评分.PCA偏侧优势未对预后产生显著影响(P=0.433),而入院NIHSS评分对预后影响显著[预后良好比预后不好为(3.4±2.8)分比(8.1±3.7)分,P=0.002],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6).结论 PCA偏侧优势对行药物治疗的MCA M1段闭塞患者的预后未见显著影响. 陈响亮 熊云云 李永坤 马敏敏 刘新峰关键词: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大脑后动脉 预后 脑卒中患者的电话版认知筛查 目的:在脑卒中患者中,探讨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院-加拿大卒中网络(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and the Canadi... 陈响亮 樊新颖 赵玲玲 段立辉 王昭君 韩云飞 代齐良 刘德志 张晓浩 陈忠伦 熊云云 刘新峰关键词:脑卒中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头颈部血管CTA检查且距离发病时间为1~6个月的前循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1A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65例患者,年龄(62.4±10.6)岁,男性约占66.7%;113例(68.5%)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钙化组),52例(31.5%)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无钙化组)。钙化组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66(58~73)岁对58(51~66)岁;Z=-3.738,P〈0.001l和CRP水平[1.9(0.5~3.8)mg/L对0.0(0.0~2.2)mg/L;Z=-4.126,P〈0.001]均显著高于无钙化组,其他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年龄(优势比1.063,95%可信区间1.024~1.104;P=0.001)和CRP水平(优势比1.209,95%可信区间1.030~1.419;P=0.020)仍然与斑块钙化显著独立相关性。结论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颈动脉斑块钙化与年龄较大和血清CRP水平增高相关。 张海侠 陈响亮 肖露露 叶瑞东 刘新峰关键词:脑缺血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钙质沉着症 颈动脉支架置入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随访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160例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6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Mo CA测试北京版(Mo 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词语流畅性、计算能力、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替换等测试的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月、6月的各指标测试结果(MMSE、Mo CA、ADL、词语流畅性、计算能力、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替换)均有所改善,且随时间延长,改善作用越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可以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改善作用随时间延长而更加显著。 段立晖 陈响亮 熊云云 刘新峰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内治疗 深部脑刺激的临床应用 目的:深部脑刺激在神经精神疾病中应用广泛,对于提高如阵发性震颤、帕金森氏病的运动症状,改善强迫症等方面的疗效显著.本文旨在综述深部脑刺激在各大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和进展.方法:本文以'深部脑刺激'作为关键词在PUBMED,... 陈响亮 熊云云 徐格林 刘新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2 2013年 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再通、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等。文章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循证证据进行了综述。 陈响亮 孙文 殷勤 刘新峰关键词:卒中 脑血管重建术 血栓切除术 血栓溶解疗法 白细胞分类计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炎症反应易出现在急性脑梗死病理过程中,但炎症反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分类计数对脑梗死严重程度及早期临床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6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症状开始到入院3d以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ore,NIHSS)进行评分及入院第3天NIHSS评分。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情况采用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mRS〉2分时为预后较差。分析入院NIHSS、入院第3天NIHSS评分及出院mRS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性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结果出院mRS(mRS〉2)的影响因素为白细胞总数(OR=1.147,95%CI:1.038-1.268)、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27,95%CI:1.100-1.369)、淋巴细胞计数(OR=0.508,95%CI:0.342-0.753)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OR=1.150,95%CI:1.008-1.314)。入院时NIHSS评分与早期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相关(r=0.078,P=0.024;r=0.083,P=0.019;r=-0.010,P=0.004);同时,入院第3天NIHSS评分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NLR相关(r=0.238、0.335、-0.269、0.423,P均〈0.001)。在ROC曲线中,NLR预测出院较差的功能预后(出院mRS〉2)的最佳诊断值为2.59(曲线下面积0.709,特异度为70.81%,敏感度为62.84%,P〈0.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分类计数对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早期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赵玲玲 陈响亮 徐骁盟 李施展 石瑞峰 俞书红 杨昉 熊云云 张仁良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分类计数 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对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预后分析 陈响亮 熊云云 李永坤 马敏敏 刘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