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伟东

作品数:31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心室
  • 7篇心力衰竭
  • 7篇心脏
  • 7篇衰竭
  • 7篇起搏
  • 6篇心肌
  • 6篇右室
  • 5篇心尖
  • 5篇心尖部
  • 5篇心尖部起搏
  • 5篇右室心尖部
  • 5篇右室心尖部起...
  • 5篇右心
  • 5篇右心室
  • 5篇尖部
  • 5篇QRS波
  • 5篇QRS波时限
  • 4篇动脉
  • 4篇心室起搏
  • 4篇血浆

机构

  • 29篇无锡市第三人...
  • 3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通医学院

作者

  • 31篇金伟东
  • 18篇王晓彦
  • 11篇施晶晶
  • 8篇李拜红
  • 8篇陶以嘉
  • 8篇庄瑞娟
  • 6篇王锡惠
  • 5篇朱栋晓
  • 5篇陈冲昊
  • 3篇苗宗宁
  • 3篇吴学明
  • 3篇黄国倩
  • 2篇陈炜
  • 2篇葛均波
  • 2篇刘小敏
  • 2篇陈艳红
  • 1篇陈炜
  • 1篇李春庆
  • 1篇潘宇红
  • 1篇吴学明

传媒

  • 3篇南通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首届中西医血...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的延长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目的:通过观察起搏QRS波时限来预测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br>  方法:对87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起搏QRS波时限测量、血浆脑钠肽...
金伟东施晶晶王晓彦王锡惠陈冲昊
关键词:心力衰竭右心室起搏QRS波时限神经生理学
联合使用生脉注射液和左西孟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生脉注射液和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这些患者入院后,我院对其均进行了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左西孟旦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生脉注射液和左西孟旦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血脑钠素(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的水平及步行6min的距离,并比较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LVDD、LVEF、血BNP的水平及步行6min的距离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LVDD、LVEF、血BNP的水平及步行6min的距离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LVDD、LVEF、血BNP的水平及步行6min距离的改善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使用生脉注射液和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拜红王晓彦金伟东施晶晶
关键词:左西孟旦生脉注射液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198例经冠脉造影结果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脉的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把患者分为不同亚组;对所有患者检测RDW,分析RDW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RDW逐渐升高。双支和多支病变组RDW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完全闭塞者的RDW高于轻度、中度、重度狭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朱君宋金方金伟东吴学明
关键词:冠心病红细胞分布宽度冠状动脉造影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及对心脏传导系统影响的研究
第一部分:犬室间隔缺损模型制备和封堵及对房室传导电生理影响研究 目的:采用改良后的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成功地建立了膜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的犬模型并用国产Amp1atze VSD封堵器封...
金伟东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电生理学AV间期室间隔缺损电生理学AV间期
文献传递
α-羟丁酸脱氢酶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
1995年
采用速率法生化技术测定正常人及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发现AMI发生后6小时α-HBD开始持续升高,至48小时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但仍可维持17天而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α-HBD与同步测定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呈正相关并随梗塞面积的增大而升高显著。结果表明,α-HBD对AMI的诊断、病变损伤程度的估计都有帮助,是诊断AMI的一项重要指标。
金伟东戴顶龙
关键词:心肌梗塞肌酸磷酸激酶梗塞面积
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通过外科方法建立膜部/干下室间隔缺损(VSD)的动物模型。方法:6只成年草狗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左侧垫高45度卧位,经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在胸腔内心超大血管短轴定位后,用改良的打孔器进行穿刺,经心超检查证实和测定最大分流速度和压力。结果:3只狗建模成功,2只建立了膜部室缺的模型,1只为干下室缺,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直径1.8~3.6mm,最大分流速度1.8~4.0m/s,跨室缺压差为42~51mmHg,肺动脉压力为25~29mmHg。结论:采用改良的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在心超定位后用外科手术方法成功建立狗膜部/干下VSD动物模型。
王晓彦金伟东周达新黄国倩张峰葛均波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干扰素致室速、室颤抢救成功后心室内传导阻滞1例
本文简要论述了观察使用参松养心胶囊对1例干扰素致室速、室颤抢救成功后心室内传导阻滞的改善作用。
王晓彦陶以嘉庄瑞娟吴学明金伟东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干扰素室速室颤室内传导阻滞
文献传递
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纤维蛋白原 ,C -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与缺血性心功能不全和非缺血性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检测4 8例缺血性心功能不全 ,4 5例非缺血性心功能不全和 4 6例正常人的血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白细胞分类计数 ,并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测定心功能不全病人的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之和的绝对值 (PMN) ,以绝对值 4 .5× 10 9 L为分界值把心功能不全病人分为两组 ,在两组之间进行心功能不全病因及分类、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平均动脉血压等参数的比较。结果 :缺血性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血液纤维蛋白原 ,C -反应蛋白及PMN高于非缺血性心功能不全病人和正常人。在PMN >4 .5×10 9 L组中 ,缺血性心功能不全病人所占比例、心功能的分级及并发糖尿病的人数明显高于PMN <4 .5× 10 9 L组。结论 :血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PMN是慢性炎症的独立敏感指标 ,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有一定关系并对缺血性心功能不全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金伟东陶以嘉潘宇红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心功能不全冠心病
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起搏QRS波时限来预测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对87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起搏QRS波时限测量、血浆脑钠肽(BNP)的测定、心脏多谱勒...
金伟东施晶晶王晓彦王锡惠陈冲昊
关键词:右心室起搏血浆脑利钠肽心力衰竭
P波时限与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及胺碘酮干预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 (Pmax)与P波离散度 (Pd)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 (IPAF)的预测价值及胺碘酮预防IPAF的机制。方法 通过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 6 0例IPAF病人的Pmax和Pd ,并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Pmax和Pd对IPAF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观察胺碘酮预防IPAF的效果及对Pmax、Pd的影响。结果 IPAF组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 ,采用Pmax、Pd和Pmax +Pd预测IPAF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IPAF病人服用胺碘酮随访 6个月 ,房颤发作的时间和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服用胺碘酮后Pmax轻度延长 (p >0 0 5 ) ,而Pd则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Pmax和Pd在IPAF病人中明显增加 ,可作为预测IPAF的有效指标。胺碘酮可减少Pd ,预防IPAF的复发 。
金伟东邵伯初王伊敏陶以嘉
关键词:P波时限离散度阵发性房颤电生理机制胺磺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