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
- 作品数:95 被引量:301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重视腹部手术后的腹腔引流
- 郭雅
- 肝移植术后胆泥形成的原因及诊治(附3例报告)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泥形成的原因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对 3例肝移植术后胆泥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供肝切取采用原位灌注多器官联合切取法 ,灌洗液为 U W液。热缺血时间为 0 ,冷缺血时间 <1 1 h,供肝植入时存在反复阻断肝动脉、门静脉重新吻合的情况 ,病程中均有排斥反应经历。 3例患者临床上均以阻塞性黄疸为主要表现 ,经 T管造影获确诊 ,经 T管窦道取胆泥及多次内镜 oddi括约肌切开取出多量胆泥 ,1例因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另 2例存活至今已分别 1 4、2 0个月。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泥形成的原因可能有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胆管血供不足、胆道冲洗不充分、排斥反应、胆汁动力学的改变及胆管内异物等 ;诊断首先应排除排斥反应及血供障碍 ,通过 T管造影、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MRCP)、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
- 肖开银彭民浩黎乐群卢榜裕杨定华陈希纲郭雅彭涛陈滨覃忠
- 关键词:肝移植胆泥胆道并发症
- 重症腹腔感染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症腹腔感染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23例重症腹腔感染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全肠外营养支持的8例病人为对照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15例病人为观察组,对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白蛋白、总蛋白)、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消化道并发症(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重症腹腔感染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钟丽周丹陈彬彬杨彦芳郭雅
- 关键词:重症腹腔感染肠内营养护理
- 标准化患者在肝胆外科带教中的探索应用
- 2015年
- 肝胆外科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肝胆外科人才,提高我国肝胆外科临床医疗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SP)在肝胆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引入,将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肝胆外科临床思维及锻炼临床技能。
- 文张郭雅彭涛肖开银陈滨彭民浩
- 关键词:肝胆外科实践教学
- 普通外科临床见习带教体会被引量:1
- 2004年
- 郭雅
- 关键词:临床见习普通外科见习课带教老师病理状态
- 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分析及其管理对策被引量:4
- 2008年
-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导师素质培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我院导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的问题对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要抓好导师队伍的建设,关键在于做好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将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建立规范的导师遴选与奖惩制度,提高导师的学术和管理水平,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 郭雅蒙健军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导师师资结构
- 肝细胞癌中免疫相关基因的预后作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相关基因特征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原始肝细胞癌数据,执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计算每个样本的免疫活性。利用“GSVA”包和“hclust”包将HCC样本分成高和低免疫细胞浸润组。ESTIMATE算法对每个HCC样本中的肿瘤微环境进行评分。“limma”包和维恩图确定有效的免疫相关基因。单因素Cox、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索关键基因。“rms”包建立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结果与高免疫细胞浸润组相比,低免疫细胞浸润组中样本的肿瘤纯度更高,免疫评分、ESTIMATE评分和基质评分较低。高免疫细胞浸润组免疫成分更丰富,TIGIT、PD-L1、PD-1、LAG3、TIM-3、CTLA4和HLA家族的表达水平更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4个免疫相关基因(S100A9、HMOX1、IL18RAP和FCER1G)被用来构建预后模型。与其他临床特征相比,该预后模型的风险评分被确认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确定了肝细胞癌免疫相关核心基因,可用于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 王珏金宗睿王维易麒麟王继龙朱海徐邦浩郭雅文张
-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基因预后
-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检测肝缺血再灌注前后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探讨临床手术中肝缺血再灌注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预防或减轻临床肝脏手术中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细胞凋亡测定法(TUNEL法)测定肝缺血再灌注前后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肝门阻断前与肝门开放时和关腹前肝细胞的凋亡指数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门阻断前肝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于肝门开放时和关腹前肝细胞的凋亡指数(P〈0.01);肝门开放时肝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于关腹前肝细胞的凋亡指数(P〈0.01)。结论研究表明肝脏手术中,在肝细胞短时间(15min左右)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呈负相关,它并不是术后早期肝细胞损伤的一种主要方式。
- 吴基华文张段佳佳宋经清郭雅
-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凋亡
- 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 2011年
- 介绍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优点,阐述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意义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 尚丽明彭涛覃晓郭雅肖开银
-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教学
- 外科ICU重症腹腔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3
- 2020年
-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流行病学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耐药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因腹腔原发疾病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慢性基础疾病、腹腔病因部位、是否合并腹腔外伤或并发腹腔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累及器官数和手术治疗情况;同时记录腹腔感染患者的细菌来源、细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37例患者中有141例发生腹腔感染,其余96例未并发腹腔感染。腹腔感染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腹腔病因部位及合并腹腔外伤情况与非腹腔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感染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腹腔感染组(分:24.0±8.1比17.1±5.8,P<0.01),治疗期间并发腹腔出血、MODS累及≥4个器官、需要手术治疗及手术≥3次的患者比例也均明显高于非腹腔感染组(36.2%比17.7%,20.6%比1.0%,84.4%比21.9%,9.3%比0%,均P<0.05)。141例腹腔感染患者中有107例获得阳性微生物培养结果,共计分离病原菌133株,其中细菌115株(占86.5%),真菌18株(占13.5%)。细菌来源以腹腔引流液为主,其中非血性腹腔引流液占46.1%,血性腹腔引流液占13.9%。115株细菌中以革兰阴性(G-)杆菌最常见(占72.2%),革兰阳性(G+)球菌占27.8%;其中,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排G-杆菌前两位(分别占40.9%和13.9%),屎肠球菌在G+球菌中占比最大(为7.8%)。腹腔感染病原菌对替加环素均保持较好的敏感性。结论本院ICU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多表现为APACHEⅡ评分高,MODS累及器官多,容易并发腹腔出血,需要手术干预治疗甚至反复手术等。ICU腹腔感�
- 潘熠平胡军涛赖洁周兵文张徐邦浩郭雅汤展宏
- 关键词: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腹腔感染耐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