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瑞杰

作品数:34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专利
  • 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多态
  • 11篇基因
  • 10篇多态性
  • 8篇引物
  • 7篇单核
  • 7篇单核苷酸
  • 7篇单核苷酸多态
  • 7篇单核苷酸多态...
  • 7篇黄牛
  • 7篇核苷酸
  • 6篇肉质
  • 5篇电泳
  • 5篇体高
  • 5篇核苷
  • 5篇PCR-SS...
  • 4篇凝胶
  • 4篇凝胶电泳
  • 4篇精子
  • 4篇聚丙烯酰胺凝...
  • 4篇聚丙烯酰胺凝...

机构

  • 1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4篇信阳师范学院
  • 7篇国家肉牛改良...
  • 1篇渭南职业技术...

作者

  • 30篇郝瑞杰
  • 13篇昝林森
  • 12篇马云
  • 6篇王洪宝
  • 6篇黄洁萍
  • 5篇李芬
  • 5篇李俊雅
  • 4篇李敏
  • 4篇桂林生
  • 4篇赵宪林
  • 4篇张琼琼
  • 3篇高建斌
  • 3篇付常振
  • 3篇姜碧杰
  • 3篇成功
  • 3篇李何
  • 3篇杨宁
  • 3篇石奎林
  • 3篇胡建宏
  • 3篇马向辉

传媒

  • 4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第二届中国肉...
  • 1篇第十七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川牛TNFSF11基因多态性及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
2012年
为研究秦川牛TNFSF1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秦川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以399头同等饲养条件下的18~24月龄健康秦川母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TNFSF11基因的SNPs位点,并将其与秦川牛体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DNA测序发现在TNFSF11基因第3内含子即34 080bp处(C331区域)和第3内含子34 096bp处(C332区域)分别发生C→T突变和T→C突变;PCR-RFLP分析发现,秦川牛TNFSF11基因C331区域经创造酶切位点后可以被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特异切割为有GG、GH和HH 3种基因型,C332区域可以被内切酶BseLⅠ特异切割为MM、MN和NN 3种基因型;与测序结果比对显示,秦川牛TNFSF11基因C331、C332各酶切基因型与测序结果显示相一致。卡方检验显示,C331位点在所检测牛群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C332位点则处于Hardy-Weinberg极度不平衡状态(P<0.01);且C331处GH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状态;C332处基因型MM为优势基因型,M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状态;关联分析表明,C331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在腰高、腰角宽和胸围方面差异显著(P<0.05),C332位点在体斜长和腰高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连锁不平衡检测发现,两位点存在一定的连锁特性(r2=0.213),将两突变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可知,HHMM基因型各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值高于单标记位点。说明TNFSF11基因对秦川牛体尺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可以作为秦川肉牛新品系培育早期选择的候选基因,其中组合HHMM可能是影响秦川牛体尺胴体性状的最佳基因型组合,在选育中应加大其选择力度。
马向辉昝林森杨宁高建斌朱光星成功王洪宝郝瑞杰付常振姜碧杰詹小立
关键词:PCR-RFLP多态性单倍型
秦川牛PACA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部分生长性状的关联研究
本研究利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检测PACAP基因在257头秦川牛群体中的多态性,并构建最小二乘分析模型,分析基因型与部分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获得结果如下:1.在PACAP基因-465bp处发生T/G突变,基因型检测...
郝瑞杰
关键词:PCR-SSCP生长性状
五个牛品种THRSP基因257C/G突变的遗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PCR-SSCP技术及测序技术,研究了秦川牛、夏南牛、南阳牛、郏县红牛和鲁西牛五个牛品种THRSP基因第一外显子257bp处C/G突变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显示,该位点引发THRSP基因第75位氨基酸发生同义突变,五个牛品种基因频率一致,多态信息含量以南阳牛最高,属于中度多态,其他牛品种属于低度多态。经χ2适合性检验,五个牛品种群体257C/G位点的突变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显示,AA,AB基因型个体的胴体长、眼肌面积差异显著。该位点可能是影响胴体长和眼肌面积的突变位点或与之紧密连锁,可做为肉牛肉质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
张小白昝林森王洪宝郝瑞杰杨彦杰
关键词:PCR-SSCP分子标记
THRSP基因C184T突变与秦川牛肉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研究秦川牛THRSP基因第一外显子184bp处C/T错义突变与部分肉质性状的关系。【方法】选取405头相同饲养条件下无亲缘关系的18~20月龄的秦川牛,利用PCR-SSCP技术对THRSP基因进行个体基因型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GLM模型分析该SNP与93头秦川牛部分肉用性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该位点引发THRSP基因第51个氨基酸由缬氨酸(GTG)变为丙氨酸(GCG)。多态信息含量为0.3583,属于中度多态,杂合度为0.467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783。卡方检验显示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基因型与嫩度和系水力2个性状显著相关。多重比较结果显示,AA基因型个体的嫩度显著高于AB型(P<0.05),BB基因型个体的系水力显著高于AB型(P<0.05)。【结论】这一位点可能是影响牛肉嫩度及系水力的主效QTN或与之紧密连锁,可做为肉牛肉质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
张小白昝林森王洪宝郝瑞杰杨彦杰
关键词:PCR-SSCP分子标记
一种检测黄牛PPAR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黄牛PPAR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以包含PPARα基因的待测黄牛全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引物对P(包含P1和P2)为引物,用PCR法扩增黄牛PPARα基因,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HapⅡ消化PCR扩...
马云张琼琼李芬郝瑞杰李俊雅马福军李何石奎林
维生素E对小鼠体内精子品质及精子DNA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15年
旨在研究维生素E对小鼠精子DNA的保护作用及对精液中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选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雄性小白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在试验组小鼠的每千克日粮中分别添加4、8、12、16g的维生素E,对照组添加量为0,饲喂30d后,通过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解剖后通过附睾和曲精细管获得小鼠精液。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及相关检测试剂盒检测分析各组间精液DNA的完整性、精子活力、密度、畸形率、精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每千克日粮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12g时,0级精子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添加量为8~16g时,精子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GR和SOD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每千克日粮中维生素E添加量为12~16g时,CAT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表明,在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浓度为12g·kg-1时可以明显提高小鼠精液中CAT、GR、GSH和SOD酶的活性及精子DNA的完整性。
赵宪林曹少杰赵春平郝瑞杰桂林生昝林森
关键词:小鼠维生素E精子DNA完整性
一种用于提高荷斯坦公牛X精子冻后品质的冷冻稀释液配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荷斯坦公牛X精子冻后品质的冷冻稀释液,该冷冻稀释液每100毫升中含有以下物质:柠檬酸钠:0.9~1.2毫克,蔗糖:3~6毫克,低密度脂蛋白:16~18毫克,甘油:4~7毫升,维生素E:500毫克~...
昝林森赵宪林胡建宏田万强王韦华郝瑞杰桂林生
秦川牛IRS-1基因多态性与体尺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2年
旨在研究秦川牛IRS-1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秦川牛体尺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选取384头同等饲养条件下的18~24月龄健康秦川牛母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IRS-1基因外显子上存在的SNPs位点,并将其与秦川牛体尺和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经DNA测序发现,在IRS-1基因外显子的2 346(B1位点)和2 394bp处(B2位点)分别发生了G→A和C→G突变,经分析发现,分别为氨基酸序列第782处Glu和798处Leu的同义突变。通过SSCP带型分析分别出现CC、CD和AA、AB 2种基因型,均未检测出第3种纯合基因型;卡方检验显示,B1位点在所检测牛群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B2位点则处于Hardy-Weinberg极度不平衡状态(P<0.01);且B1处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处于低度多态状态;B2处基因型AA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处于低度多态状态;关联分析表明,B1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在体斜长、腰角宽、胸围和眼肌面积方面差异显著(P<0.05),B2位点在腰角宽、胸深和背膘厚方面差异显著(P<0.05)。将2个突变位点合并基因型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双杂合基因型个体(ABCD)除背膘厚和肌间脂肪含量外其他所分析的各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值高于单标记位点。结果提示,IRS-1基因对秦川牛体尺及部分肉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可以作为秦川肉牛新品系培育早期选择的候选基因,其中组合ABCD可能是影响秦川牛体尺和胴体性状的最佳基因型组合。
马向辉昝林森高建斌杨宁朱光星成功王洪宝郝瑞杰付常振姜碧杰詹小立白银萍
关键词:PCR-SSCP多态性合并基因型
不同品种/品系/类群牛背最长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肌内脂肪含量对牛肉的品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关于肌内脂肪沉积的调控机理仍不明确。秦川肉牛、云岭牛、雪龙黑牛是我国培育的肉牛品种,其肉质可以与国外的高档牛肉相媲美。研究这些肉牛品种与我国普通地方黄牛背最长肌蛋白表达模式的差异...
郝瑞杰
关键词:肉质分析双向电泳ITRAQ
家畜多脊椎性状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多脊椎性状是指动物脊椎数比正常个体增加的现象,是存在于家畜中的有益突变。胸腰椎数的增加可增大家畜的体长,改变相应胴体指标,从而提高其经济价值。多脊椎性状具有较高遗传力,这为多脊椎肉用家畜的选择和培育奠定了遗传基础,使多脊椎个体在家畜遗传改良中发挥优良的生产性能成为可能。因此,家畜多脊椎性状的研究,可为多脊椎肉用家畜新品种的培育奠定理论基础。目前,已在猪、羊和牛3种家畜上发现多脊椎现象。其中,猪多脊椎性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牛和羊多脊椎性状的研究结果则相对有限。作者就家畜中的脊椎数变异情况、多脊椎性状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候选基因/突变位点的研究3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了家畜多脊椎性状研究空白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黄洁萍张明明马云郝瑞杰雷初朝
关键词:家畜生产性状调控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