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惟德
- 作品数:31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CHOP方案和CHO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比较
- 1998年
- 何斌邓惟德顾健
- 关键词:非何杰金淋巴瘤CHOP方案疗效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可溶性IL-2R的测定及意义
- 1995年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可溶性IL-2R的测定及意义管俊,邓惟德,顾健,张育,姜扬文,王晓玲,王茜,解松刚1988年Nelson等首次报告IL-2R不仅存在于细胞表面,而且出现于血液和培养基的上清液中,称之为SIL-2R。后者的研究已迅速引起医学和免疫学界...
- 管俊邓惟德顾健张育姜扬文王晓玲王茜解松刚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
- 苯中毒致获得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2
- 1994年
- 苯中毒致获得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顾健,邓惟德,张育,姜扬文,汪中强现将我院基本治愈苯中毒致获得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guiredAcuteAplasticAnemiaAAAA)存活3a年)以上4例报告如下:4例女性患者,71~23岁,3例为蜡光纸...
- 顾健邓惟德张育姜扬文汪中强
- 关键词:苯中毒获得性贫血
- Evan’s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 1995年
- 作者报告Evan’s综合征24例,女性多于男性,未明确病因者21例,以血小板减少起病最多见。coombs试验阳性率75%,治疗结果显示对AIHA总有效率为83.3%,ITP发病在先者对AIHA的疗效(85.71%)优于ITP(71.4%),4例合并妊娠后症状均加重,可致早产、死胎。
- 邓惟德张育顾健姜扬文管俊
- 关键词:EVANS综合征溶血性贫血
- 肺部炎症及肿瘤血栓前状态测定
- 1993年
- 本文对86例慢支肺心病感染、哮喘、气胸及肺部肿瘤患者观察血栓烷 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a(6—K)、维勒布兰德因子(VWF)、抗凝血酶Ⅲ∶C(AT—Ⅲ∶C)等指标变化,反映肺部炎症及肿瘤引起血栓前状态,为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抗凝血酶Ⅲ相互作用的病理过程,其结果对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 顾健邓惟德张育宗文九刘扬
- 关键词:肺部感染肿瘤血栓前状态
- 急性白血病患者催乳素的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用EIA方法分别测定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催乳素(PRL)的浓度和1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RL的浓度,结果发现正常人血清PRL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40岁和>40岁组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的患者血清PR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5和0.001)和缓解组(P<0.05和0.001),而后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血清PRL测定可作为急性白血病复发与缓解的间接观察指标。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培养上清液PRL测定,初治、复发组明显高于缓解组(P<0.005),提示急性白血病高PRL血症可能系白血病细胞异位分泌所致。
- 邓惟德张育顾健王晓玲姜扬文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催乳素
- 恶性血液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 2000年
- 管俊顾健张育王晓玲邓惟德
- 关键词:血液肿瘤抑制物
- 血液肿瘤血栓前状态测定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对8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观察了血拴前状态表现。发现急性白血病化疗前临床出血症状明显,除血小板生成受肿瘤细胞干扰外,血管内皮细胞 PGI_2异常释放亦参与形成急性白血病的出血因素,故6—酮—前列腺素(6—酮—PGF_(1a))增高为主。慢性白血病及其它血液恶性肿瘤对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及肝功能的作用,导致血拴烷 B_2(TXB_2)、VWF 升高,6—酮—PGF_(1a)、抗凝血酶—Ⅲ(AT—Ⅲ:C)降低,形成肿瘤患者血拴前状态的另一个特点。
- 顾健邓惟德沈詹岳张育姜扬文王晓铃
-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血液肿瘤6-酮-PGF1APGI2血小扳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及抑制物被引量:4
- 1994年
- 利用TNF细胞毒生物学活性检测法和TNF抑制物(TNFINH)生物活性检测法,检测2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TNF和TNFINH水平。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TNF水平明显增高。达11.42±6.02u/ml。抗人TNF-α单抗能完全中和M_4、M_5、M_6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TNF活性。部分患者血浆中同时存在TNP和TNFINH。TNF阴性的患者血浆中亦单独存在TNFINH活性,和正常人相比明显增高。其对rhTNFα活性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测定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TNF及TNFINH可能为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治疗提供新线索。
- 季明春姜扬文邓惟德童鲲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物白血病血浆
- 血液病患者外周血有核红细胞的观察及其意义
- 1993年
- 一般认为,正常人在血液与骨髓之间存在有骨髓-血液屏障(MBB),有核红细胞不能随意通过MBB进入血液中,然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外周血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我们观察了我院1985~1991年诊治的1047例血液病患者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出现情况,并探讨了血液病患者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出现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病例组 1047例患者男464例,女583例,年龄3月~87岁。所有病例均按相应的标准诊断。
- 张育汪中强邓惟德
- 关键词:血液病有核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