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彰
- 作品数:3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中的新型家庭经济被引量:1
- 1984年
- 本期刊登了两篇论述农村家庭经济问题的论文:一篇是单康明同志的《也谈家庭经济》,一篇是赵瑞彰同志的《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中的新型家庭经济》。这两篇论文的观点不同。单康明同志对本刊1983年第10期刊登的金遥等同志的《论家庭经济与农业计划》一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特刊于此,供大家比较研究。农村家庭经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它,对待它,以及它的发展前途如何,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希望读者注意,并进行深入探讨、论证。
- 赵瑞彰
- 关键词:家庭经济家庭经营社会化家庭承包制农业机械化
- 我国开放经济的系统分析
- 1988年
- 1979年以来,我国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今世瞩目的成就,一个开放经济的系统已经形成。对我国开放经济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开放经济的协调运动和功能优化。根据系统的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的五大基本属性,本文重点对我国开放经济系统进行目标分析、整体性分析和环境分析。一、目标分析任何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输入及其系统内部结构,以达到所要求的输出。对系统进行目标分析,就是明确系统的目标及其为实现目标的各个分系统和子系统的功能的协调。
- 赵瑞彰
- 关键词:开放经济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经济迅速发展
- 论我国农业经济成长的新阶段
- 1986年
- 1979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经过七年的迅猛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里,中国的农业必须寻求新的拓展道路和作出新的重大选择,才能久盛不衰,持续发展.一七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1979-1984年,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8.98%(世界平均年增1.2%),其中种植业6.61%.平均每年增产粮食40亿斤,棉花1,300万担.农村人均收入由1980年191元增到1985年400元,扣除物价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4%.七年来,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政策调动过去,束缚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一是政策不对头,二是体制有弊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业改革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 赵瑞彰
- 关键词:经济成长农业增长农业经济增长农业内部结构农业发展生产力
- 中国开放经济模式的选择
- 1988年
- (一)开放经济的区域模式选择几年来,我国开放经济的区域模式主要是采取综合型经济特区模式和地方性开放区模式。但这两种模式似不应继续扩大发展,主要理由在于: 第一,这两种模式具有它们的局限性。首先,形成投资环境所需的资金多,建设周期长。尤其是设置新的经济特区,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必须投资进行大量的基本建设和社会服务设施等配套项目。
- 赵瑞彰
- 关键词:开放经济经济特区开放区投资环境科学工业园区
- 论国产化:实质阻碍对策
- 1989年
- 赵瑞彰
- 关键词:国产化对外经济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 论我国开放度的选择与控制
- 1989年
- 赵瑞彰
- 关键词:经济开放
- 集体经济中级差土地收入的源泉是农业生产者的劳动吗?——与张权柄同志商榷被引量:1
- 1985年
- 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如何认识农业中级差土地收入的分配,是一个理论上的新问题。张权柄同志在《经济问题》1983年第10期《试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的级差地租问题》一文中对集体经济中级差土地收入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源泉及其分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但有些观点是值得研究的,特别是张权柄同志在分析级差土地收入的来源时。
- 赵瑞彰
- 关键词:平均利润超额利润农业部门集体经济
- 论货币流通正常的标志和宏观调控机制
- 1986年
- 货币流通的正常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保持货币流通的正常和稳定,是我国党和政府在组织经济活动中高度关注的大事。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货币失控,这一问题就更为人们所重视。但货币流通正常与稳定的标志是什么呢?适当的货币投放量如何测定呢?在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依靠指令性计划的产品经济模式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变的交替阶段,如何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呢?对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 赵瑞彰
- 关键词:货币流通量宏观调控机制货币发行货币投放量中央银行
- 论社会主义与对外经济开放
- 1992年
- 赵瑞彰
- 关键词:社会主义对外经济经济体制
- 企业国际化模式:比较与选择
- 1990年
- 企业国际化是我国沿海开放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选择恰当的企业国际化组织形式,是保证我国开放经济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一、外国企业国际化模式的比较与启示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在开放经济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日益国际化的结果。世界产业革命后,国际分工的最初阶段是以商品交换为基础,其特征是商品国际化。进入20世纪,国际分工转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基础,其特征是资本国际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进入以直接投资的生产协作为基础的阶段,其特征是生产国际化。生产国际化不仅使生产力要素(土地、资源、资金、科学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实现了国际化,而且使工农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及其组织形式实现了国际化,从而使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也实现了国际化。企业国际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目前在世界经济中企业国际化的主导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跨国公司;
- 赵瑞彰
- 关键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