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永生

作品数:38 被引量:114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历史地理
  • 18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人骨
  • 8篇墓地
  • 6篇遗址
  • 5篇出土
  • 4篇拔牙
  • 3篇体质人类学
  • 3篇齐家文化
  • 3篇人骨研究
  • 3篇墓葬
  • 3篇考古
  • 3篇骨骼
  • 3篇出土人骨
  • 2篇大汶口文化
  • 2篇新石器
  • 2篇新石器时代
  • 2篇牙结石
  • 2篇牙周
  • 2篇牙周病
  • 2篇枕部
  • 2篇枕骨

机构

  • 32篇山东大学
  • 11篇吉林大学
  • 5篇甘肃省文物考...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辽宁省文物考...
  • 2篇山东省文物考...
  • 2篇济南市考古研...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罗格斯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剑桥大学
  • 1篇浙江省文物考...
  • 1篇密歇根大学
  • 1篇安徽省文物考...
  • 1篇新疆文物考古...
  • 1篇潍坊市博物馆

作者

  • 38篇赵永生
  • 8篇曾雯
  • 6篇朱泓
  • 4篇王芬
  • 4篇陈雪香
  • 4篇王辉
  • 2篇魏东
  • 2篇郭俊峰
  • 1篇宋艳波
  • 1篇王强
  • 1篇魏成敏
  • 1篇原海兵
  • 1篇王明辉
  • 1篇靳桂云
  • 1篇孙明
  • 1篇方辉
  • 1篇潘其风
  • 1篇周亚威
  • 1篇张晓雯
  • 1篇郭明晓

传媒

  • 11篇人类学学报
  • 4篇东南文化
  • 4篇边疆考古研究
  • 4篇东方考古
  • 3篇海岱考古
  • 2篇文博
  • 2篇考古
  • 1篇华夏考古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江汉考古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骨骼考古中的行为重建被引量:1
2021年
人类行为重建在探讨古代社会劳动分工、社会等级差异、经济模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骨重塑理论和磨损理论,目前可使用3种手段对古人行为进行重建,分别是起止点改变、骨骼测量和古病理学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可以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目的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也可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张晓雯赵永生王芬
关键词:经济形态
纱帽山滇文化墓地颅骨的人类学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对云南宜良纱帽山滇文化墓地出土的颅骨进行了多项测量及非测量连续性性状观察。根据颅骨形态特征,纱帽山组古代居民应归入亚洲蒙古人种,并与东亚蒙古人种具有最多的一致性。通过与古代对比组对比发现,纱帽山组与时代较为接近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瓦窑沟组关系最为密切,与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火烧沟组关系较近。
曾雯潘其风赵永生朱泓
关键词:颅骨体质人类学滇文化
先秦时期山东地区与东北地区居民的体质特征对比研究
2011年
本文中的山东地区即现在山东省地区,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最短距离约为110千米,其间的庙岛群岛像一条链状桥梁将之连接起来;而在陆路上,位于山东地区与东北地区之间的华北平原则成为两者良好的交流地带。这种地理环境给两个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早在距今7000年左右。
赵永生
磨沟墓地古代居民非连续性特征的观察与研究
2017年
本文对磨沟墓地古代居民中齐家组和寺洼组的39项非连续性特征性状进行了观察分析,其中有24项有着较为一致的频率,说明两者有相似的颅骨非连续性特征。通过选择13项颅骨非连续性性状进行各组间的对比,发现磨沟两组与中国北方地区各个古代组别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代表着现代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和太原组,而与现代东南亚蒙古人种、北亚蒙古人种、东北亚蒙古人种以及具有欧罗巴血统的人种关系较为疏远。
赵永生毛瑞林朱泓
关键词:齐家文化寺洼文化
从人骨材料谈大汶口文化居民西迁被引量:8
2019年
枕骨变形和人工拔牙等是大汶口文化居民独特的文化现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郑州西山、淅川沟湾,湖北房县七里河、枣阳雕龙碑等遗址的古代居民也发现有枕骨变形、人工拔牙等现象;而且从遗传特征最为明显的颅面部来看,这四处遗址的古代居民最接近于大汶口文化居民。此外,遗址内还出土了一些带有大汶口文化因素的器物,且墓葬中亦存在随葬猪下颌骨的现象,故而推断这四处遗址应该有从海岱地区迁徙而来的大汶口文化居民。由于未发现大规模的创伤现象,此次大汶口文化居民西迁应为和平的人口流动。
赵永生肖雨妮曾雯
关键词:大汶口文化人口迁徙
常见古代人类骨骼标本在博物馆中的价值
2016年
常见古代人类骨骼标本是相对于稀有的古人类化石标本和保留软组织的人类标本(主要为干尸和湿尸)来说的,一般出土于考古遗址,受年代久远和埋藏条件的影响人体软组织已经腐化殆尽,仅以骨骼形式保存下来的一种特殊的文物标本,而且皆属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即晚期智人。
赵永生曾雯
关键词:古人类标本骨骼博物馆干尸
滕州前台北朝至隋代墓葬人骨鉴定报告被引量:1
2019年
前台墓地位于滕州市羊庄镇北台村,因庄里水库建设,2017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发掘,清理北朝至隋代墓葬42座,受制于保存条件,仅采集人骨标本31例,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一、性别和死亡年龄分布性别和年龄鉴定是体质人类学研究的基础,是了解人骨标本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不仅有助于了解古代居民的基本状况,而且是古病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提。
牛月明申亚凡赵永生
关键词:患龋率青年期罹患率
也谈海岱地区史前时期居民的拔牙习俗
赵永生
山东高青县胥家村南遗址北朝至隋唐时期人群的生存压力分析
2023年
本研究从胥家村南遗址入手,试图探讨我国古人群生存压力水平、不同生业模式下古人群的生存压力变化以及不同生存压力指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选取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同时期18处遗址的古人群,将这些人群的牙釉质发育不全、多孔性骨肥厚、眶顶板筛孔样变及骨膜炎4种生存压力指标的个体患病率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性检验。胥家村南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该遗址共发现北朝至隋唐时期人骨22例。从生存压力水平上看,该人群龋病、牙釉质发育不全、牙周炎、多孔性骨肥厚及骨膜炎的出现率分别为53.85%、76.92%、15.38%、20.00%、94.74%,其中牙釉质发育不全与骨膜炎的患病率远高于同时期其他人群,表明该人群承受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属于营养健康状况较为低下的农业人群。经对比研究发现,牙釉质发育不全患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或许暗示着我国古人群的生存压力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逐渐增大,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多孔性骨肥厚及骨膜炎患病率随时代改变无明显变化;眶顶板筛孔样变患病率随着时间推移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不同生业模式下的古人群多孔性骨肥厚及眶顶板筛孔样变患病率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或许饮食结构并非引发贫血的最主要原因。经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检验可知,骨膜炎与贫血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与牙釉质发育不全关系密切。
宋美玲刘文涛游海杰郭明晓赵永生
山东省成武县满白寺遗址2015年考古调查简报
2020年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满白寺遗址位于鲁西南地区,是一处破坏严重的堌堆遗址。2015冬,为配合鲁西堌堆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山东大学考古系和成武县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剖面清理。本次剖面清理共发现房址、灰坑等遗迹16处,均属龙山文化。此外,地表也采集到岳石、商、周、秦汉等时期的遗物。
陈雪香王钦玄(图)郭立程亚峰马静马静赵永生孙明
关键词:考古调查岳石文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