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4篇蛋白
  • 4篇疗效
  • 3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蛋白酶
  • 2篇血清
  • 2篇溶栓
  • 2篇皮质
  • 2篇皮质脊髓束
  • 2篇卒中
  • 2篇纤维束
  • 2篇纤维束成像
  • 2篇疗效分析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张量
  • 2篇扩散张量纤维...
  • 2篇基质
  • 2篇反应蛋白

机构

  • 16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16篇赵明
  • 12篇张建平
  • 7篇路文革
  • 6篇贺显君
  • 5篇代允义
  • 4篇孔羽
  • 4篇代全德
  • 4篇李志强
  • 2篇郑秀霞
  • 2篇马瑜
  • 1篇许晓峰
  • 1篇黄文启
  • 1篇张会军
  • 1篇刘春霞
  • 1篇徐忠海
  • 1篇董淑兰
  • 1篇张潇
  • 1篇白琳
  • 1篇杨硕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BCD3-I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卒中风险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TIA患者13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90 d内卒中发生率,对TIA后发生卒中风险进行ABCD2、ABCD3-I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种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在纳入的136例TIA患者中,TIA后90 d内发生脑梗死19例(14.0%),无死亡及出血性卒中。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A发作持续时间≥60 min(OR=1.060,95%CI:1.012~1.112)是TIA后早期进展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BCD2评分模型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90 d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6%(4/72)、18.5%(10/54)、50.0%(5/10),ABCD3-I评分模型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90 d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7.1%(6/84)、52.0%(13/25),ABCD3-I与ABCD2评分模型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90 d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3-I评分 AUC为0.839(95%CI:0.766~0.896),明显高于ABCD2 AUC的0.783(95%CI:0.704~0.849;P<0.01)。结论 ABCD3-I评分法能有效预测TIA后早期卒中风险,其准确性优于ABCD2评分。
路文革张建平代允义赵明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
血清尿酸、乳酸脱氢酶与子痫前期或子痫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乳酸脱氢酶﹙LDH﹚与子痫前期或子痫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7例子痫前期或子痫并发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血清UA、LDH及其它生化指标,与同期住院行MRI检查结果阴性的子痫前期或子痫患者30例相比较。分析血清UA、LDH水平与RPLS发病的相关性。结果:RPLS组患者血清UA、LDH﹙472±18μmo/L,423±68 U/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65±16μmo/L,286±54 U/L﹚﹙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UA、LDH水平与RPLS发病呈正相关﹙r=0.218, P=0.014;r=0.426, P=0.002﹚。结论:RPLS患者可能存在有更为严重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联合检测血清UA、LDH对于RPLS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白琳许晓峰路文革赵明
关键词:子痫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尿酸乳酸脱氢酶脑水肿
血清NSE,NF-L,s100β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SE),神经丝蛋白L(NF-L),s100β蛋白(s100β)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5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2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2组血清中NSE,NF-L,s100β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 Stroke Scale,NIHSS)量表评定,对比研究组中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患者血清中NSE,NF-L,s100β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研究组血清NSE,NF-L,s100β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NSE,NF-L,s100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度缺损组和重度缺损组血清NSE,NF-L,s100β水平高于轻度缺损伤组,且重度损伤组血清NSE,NF-L,s100β水平高于中度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NF-L,s100β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909、0.823、0.730,P=0.000、0.000、0.00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NF-L,s100β水平存在异常变化,且血清NSE,NF-L,s100β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贺显君郑秀霞赵明
关键词:S100Β蛋白神经功能缺损
肺癌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7收治的43例肺癌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诊治的45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对照1组)和45例单纯肺癌患者(对照2组)进行对照观察,比较分析3组的分型、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验、凝血功能、临床症状、体征、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1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与对照2组肺癌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199、CA125指标值均高于对照2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CA199、CA125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二聚体过高、CA199和CA125过高是肺癌患者引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肺癌患者的相关检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脑梗死发生。
贺显君赵明代允义孔羽路文革张建平
关键词:肺癌脑梗死CA199CA125血常规病史
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基底节区脑出血后运动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对基底节区脑出血后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及对运动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对36例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内囊后肢脑出血患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应用DTT技术进行CST三维重建,由软件计算获得患侧的剩余CST条目数,用于评价患侧CST内囊后肢锥体束的受累程度;同时于患者发病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探讨剩余CST条目数与脑出血后运动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患侧的相对剩余CST条目数与3个月后F-M评分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928,P<0.01)。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患侧剩余CST条目数与运动功能损伤程度相关。利用DTT可在脑出血的早期对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3个月的预后进行预测评估。
路文革朱海安代允义贺显君孔羽赵明黄文启张建平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皮质脊髓束预后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探讨研究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8例,对照组2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用舒血宁注射液,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有明显差异性;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治疗组显效率64.11%,有效率94.35%;对照组显效率45.83%,有效率82.0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之,舒血宁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患者中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脑血液循环,对抗自由基促进疾病康复,可作为临床治疗脑梗死一线用药。
赵明
关键词:舒血宁注射液脑梗死
血清miR-149-5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miR-149-5p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根据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与非HT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清miR-149-5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MP-9。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miR-149-5p、MMP-9以及二者联合对静脉溶栓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5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其中71例(19.83%)发生HT。HT组患者血清MMP-9显著高于非HT组[(273.95±35.23)μg/L对(202.71±30.52)μg/L;t=17.062,P<0.001],而血清miR-149-5p显著低于非HT组(0.26±0.06对1.03±0.15;t=42.387,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房颤动[优势比(odds ratio,OR)2.28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731~3.008;P<0.001]、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R 2.334,95%CI 1.458~3.735;P<0.001)、miR-149-5p(OR 1.758,95%CI 1.142~2.705;P=0.010)和MMP-9(OR 1.535,95%CI1.106~2.129;P=0.010)是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iR-149-5p(曲线下面积0.856,95%CI 0.803~0.909;最佳截断值为0.741时的敏感性为80.3%,特异性为89.9%)、MMP-9(曲线下面积0.875,95%CI 0.821~0.929;最佳截断值为240.051μg/L时的敏感性为83.1%,特异性为90.2%)以及两者联合(曲线下面积0.897,95%CI 0.854~0.941;敏感性为84.5%,特异性为90.6%)对溶栓后HT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而且三者之间的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患者入院时血清miR-149-5p较低而MMP-9较高。二者及二者联合对静脉溶栓后HT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贺显君赵明孔羽代允义郑秀霞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微RNAS金属基质蛋白酶9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9、CD40配体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结合检测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包括MMP-2、MMP-9)、CD40配体(CD40L)水平综合评价斑块的易损性。方法对68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A组)、62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56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类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hs-CRP、MMP-2、MMP-9、CD40L。A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A组IMT高于B组(P=0.024),A组以易损斑块(60.3%)为主,B组以稳定斑块(77.4%)为主;A组患者血浆hs-CRP、MMP-2、MMP-9、CD40L水平均高于B组和C组(均P<0.05);A组易损斑块者血浆MMP-2、MMP-9、CD40L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和无斑块者(均P<0.05);易损斑块者hs-CRP与MMP-2、MMP-9均呈正相关(r=0.516,P=0.001;r=0.653,P=0.001);MMP-2与MMP-9、CD40L均呈正相关(r=0.637,P=0.001;r=0.614,P=0.010);MMP-9与CD40L呈正相关(r=0.749,P=0.012);易损斑块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6.19±11.25)高于稳定斑块(23.58±10.46)及无斑块者(23.14±10.18);血浆hs-CRP、MMP-2、MMP-9、CD40L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652,P=0.001;r=0.761,P=0.001;r=0.729,P=0.001;r=0.648,P=0.010)。结论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类型结合检测血浆相关炎症介质水平有助于评价斑块的易损性。
刘春霞张建平代全德赵明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C反应蛋白质基质金属蛋白酶类CD40配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9—2015-09收治的62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1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rt-PA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量表)评分,观察2组临床效果、继发性脑出血率及病死率、血管再闭塞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常规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继发性脑出血、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贺显君路文革张潇赵明代全德张建平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循环脑梗死
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评价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的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价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及与运动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脑梗死患者68例,行常规MRI、DWI、DTI检查,并应用DTT技术进行CST三维重组,于发病7 d内和3个月时测量脑梗死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采用Fugl-Meyer量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将CST受累程度分为4级。根据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1组(96~99分,大致恢复正常,16例)、2组(51~95分,部分恢复,34例)、3组(≤50分,恢复差,18例),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脑梗死区FA值及CST受累程度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发病7 d内和3个月时3组FA的变化幅度[(0.05±0.06、0.08±0.07、0.18±0.02)、(0.11±0.02、0.21±0.06、0.3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d内F=32.821,3个月时F=192.372,均P〈0.05)。DTT显示CST病变侧表现为受压、变形、移位和中断。发病7 d内CST等级与患者肢体肌力呈负相关(r=-0.682,P〈0.01),3个月复查CST等级与患者肢体肌力呈负相关(r=-0.728,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梗死区FA值降低及CST受累程度均与运动功能预后有关。MR DTT能直观显示CST受累程度,可为早期判断脑梗死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路文革张建平赵明
关键词:脑梗死扩散张量成像皮质脊髓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