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新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蛋白
  • 5篇心病
  • 5篇冠心病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3篇血管
  • 3篇曲美他嗪
  • 3篇慢性
  • 3篇病变
  • 3篇病患
  • 2篇心动过缓
  • 2篇心肌
  • 2篇心型
  • 2篇心型脂肪酸结...
  • 2篇脂肪
  • 2篇脂肪酸结合蛋...
  • 2篇皮素

机构

  • 19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赵新华
  • 14篇尹德录
  • 10篇周艺
  • 9篇王莹
  • 4篇陈宇
  • 2篇宋和鉴
  • 1篇苏炳新
  • 1篇张小宝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心血管外科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学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3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19例)、双支病变组(59例)和三支病变组(2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5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学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降钙素原(PCT)、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血清学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hs-CRP(11.59±1.21)mg/L、Hcy(27.63±5.23)μmol/L、Cys-C(0.87±0.14)mg/L、IMA(90.68±6.32)U/ml、PCT(61.29±5.89)μg/L、GDF-15(1214.37±43.78)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3.23±0.59)mg/L、(6.03±1.21)μmol/L、(0.72±0.10)mg/L、(62.14±3.98)U/ml、(24.41±4.27)μg/L、(683.69±22.3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hs-CRP、Hcy、Cys-C、IMA、PCT、GDF-15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hs-CRP、Hcy、Cys-C、IMA、PCT、GDF-15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UACR无相关性(P>0.05);与hs-CRP、Hcy、Cys-C、IMA、PCT、GDF-15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hs-CRP、Hcy、Cys-C、IMA、PCT、GDF-15在冠心病患者中呈高表达,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其表达水平越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强相关性。
赵新华李群星尹德禄
关键词:血清学指标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血清C型利钠肽、胱抑素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C型利钠肽(CNP)、胱抑素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1例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5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3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3例(AMI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PAPP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UAP组、AMI组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UAP组、AMI组均高于SAP组,AMI组高于UAP组(P<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与血浆ET-1(r=0.592)和血清CNP(r=0.602)、胱抑素C(r=0.59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PAPPA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
赵新华陈宇尹德录
关键词:内皮素-1利钠肽胱抑素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曲美他嗪联合炙甘草汤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炙甘草汤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联合炙甘草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和心电监测24 h心电图。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每搏量及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NTproBNP和血清H-FA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心电监测24 h心电图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炙甘草汤可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病人的心脏舒缩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和H-FABP水平,改善心功能。
赵新华周艺王莹陈宇
关键词:炙甘草汤曲美他嗪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患者分别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磁共振成像、左心室造影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心电图有胸前导联高电压,ST段压低及T波深倒置,超声有心尖部心肌肥厚,左心室造影有心尖肥厚、心腔变小的表现,MRI呈"铁铲"样改变、心腔变小。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磁共振成像、左心室造影都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有价值的方法。其中左心室造影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周艺赵新华苏炳新
关键词: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
黄芪颗粒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颗粒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用药72 h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 BNP)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54/56),对照组的为69.6%(39/56),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颗粒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周艺赵新华王莹尹德录
关键词:黄芪颗粒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使用铂电极记录单相动作电位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使用用于射频消融的普通铂电极记录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可行性。方法 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导管消融的患者分两组,分别使用铂电极和银-氯化银(Ag-AgCl)电极在右室心尖部及右室流出道进行MAP标测,测量各标测点MAP的振幅(AMP)、动作电位复极达90%的时程(APD90)、激动时间(AT)和复极时间(RT),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在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Ag-AgCl电极组和铂电极组分别测得48和46个标测点,其中铂电极组仅有3个标测点基线干扰较大,并且该组振幅大于10 mV的标测点共有33个,基本满足稳定的MAP信号的要求。与Ag-AgCl电极组相比,铂电极组测得的MAP的AMP、APD90、AT、RT值均没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在临床研究中使用铂电极代替Ag-AgCl接触电极作为同时记录MAP和射频消融的两用电极具有可行性。
陈宇赵新华尹德录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单相动作电位铂电极导管消融
影响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效果的因素分析
2009年
急性心肌梗死后如何实现梗死区的再血管化以及延缓左心室重构并恢复心脏的正常收缩功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移植的干细胞可在心肌梗死区域定植,同时通过发挥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营养效应和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作用来实现梗死区的再血管化,并能改善心室重构和恢复心脏功能。然而,干细胞对心肌梗死的上述修复作用与干细胞的组织来源相关密切,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也可直接影响到干细胞的修复效果。同时,合适的干细胞供者与受者选择以及移植窗口、移植途径的正确把握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赵新华尹德录
关键词:干细胞心肌梗死疗效
microRNA-128表达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 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微RNA-128(microRNA-128,miRNA-128)表达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内超声射频数据分析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35例)和易损斑块组(97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RNA-128表达量,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miRNA-128表达量对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易损斑块组患者miRNA-128表达量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4),斑块偏心指数、斑块负荷、坏死核心(necrotic core,NC)比率、钙化部分(dense calcium,DC)比率、纤维脂质成分(fibro-fatty,FF)比率均显著大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NA-128表达量与斑块偏心指数、斑块负荷、NC比率、DC比率、FF比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63、0.632、0.701、0.724、0.61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NA-128高表达对冠心病患者出现易损斑块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9,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82%。结论miRNA-128表达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具有相关性,miRNA-128高表达对出现易损斑块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朱丹宋晓东张小宝赵新华
关键词:冠心病粥样斑块
脑钠肽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危险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脑钠肽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危险分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功能分级将其分成Ⅱ级组、Ⅲ级组、IV级组;另取同期住院的无心力衰竭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展开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心力衰竭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反映,与心功能分级存在正相关,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周艺王莹赵新华何虹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
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的介入治疗进展与技巧被引量:1
2013年
虽然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改善了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介入治疗的中长期临床结果,但对介入医师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合理选择器械与治疗策略可以增加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覆盖全病变的单支架植入法是弥漫性病变支架植入的较好方法,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支架重叠覆盖全病变法的中远期临床效果均较满意,具有较高的操作成功率和安全性,目前被较广泛应用,也有研究证实点状支架植入法的可行性。因此,在弥漫性长病变介入治疗处理过程需要根据术者的经验和不同的临床情况选用不同的处理策略与术式。
尹德录赵新华宋和鉴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弥漫性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