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广东

作品数:61 被引量:79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7篇土壤
  • 9篇毛竹
  • 8篇叶片
  • 8篇生态系统
  • 6篇水分
  • 6篇丝栗栲
  • 6篇阔叶
  • 6篇阔叶林
  • 5篇亚高山
  • 5篇施氮
  • 5篇土壤呼吸
  • 5篇人工林
  • 5篇毛竹林
  • 5篇苦槠
  • 5篇常绿
  • 5篇常绿阔叶
  • 5篇常绿阔叶林
  • 4篇亚热带
  • 4篇幼苗
  • 4篇针叶

机构

  • 60篇中国林业科学...
  • 10篇江西农业大学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国际竹藤网络...
  • 4篇国家林业局
  • 3篇甘肃省治沙研...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长江科学院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辽宁省建平县...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作者

  • 60篇赵广东
  • 39篇王兵
  • 15篇史作民
  • 11篇白秀兰
  • 10篇邓宗富
  • 10篇杨清培
  • 7篇郭浩
  • 6篇刘世荣
  • 6篇郭起荣
  • 6篇王燕
  • 6篇许格希
  • 5篇方楷
  • 5篇陈和东
  • 5篇陈健
  • 5篇李少宁
  • 4篇杨光耀
  • 4篇丁访军
  • 4篇杨洪国
  • 4篇刘顺
  • 4篇夏晨

传媒

  • 8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广西植物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国生态学会...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江西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亚高山三种森林恢复途径对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土壤生物有效磷在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不同森林恢复途径对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对于退化森林的适应性恢复和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川西亚高山不同恢复途径下形成的3种森林类型,即粗枝云杉人工林(人工种植,PF)、岷江冷杉⁃红桦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NF)和粗枝云杉阔叶混交林(人工种植后自然更新,MF),采用基于生物有效性的土壤磷分级方法测定土壤生物有效磷(CaCl_(2)⁃P、Citrate⁃P、Enzyme⁃P和HCl⁃P),探究不同森林恢复途径对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恢复途径对土壤生物有效磷影响显著(P<0.05),NF和MF的土壤Citrate⁃P和Enzyme⁃P显著高于PF(P<0.05),而PF的土壤HCl⁃P显著高于NF(P<0.05)。自然更新是3种森林恢复途径中最能提高土壤生物有效磷的方式。3种森林恢复途径下的土壤生物有效磷组分与速效磷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NF的土壤速效磷与生物有效磷的相关性更强(CaCl_(2)⁃P除外)。显著影响NF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土壤理化性质有全钾、铵态氮含量和pH值,且全钾对NF的土壤生物有效磷变异的解释程度最高(r^(2)=0.63,P=0.001)。土壤pH值、钙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是显著影响MF土壤生物有效磷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P<0.05)。对PF的土壤生物有效磷具有显著影响的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有机碳、铁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对3种恢复途径下森林土壤生物有效磷的解释率均超过了80%,森林恢复途径对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关。
陈健刘顺史作民史作民
关键词:生物有效磷速效磷森林土壤亚高山
中国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被引量:11
2004年
阐述了中国湿地的特点、主要类型以及中国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湿地进行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已经开始对湿地进行实质性保护工作,特别是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和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后,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历史原因和国情特点,目前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面临很多问题。在保持和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是中国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
赵广东王兵靳芳
关键词: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幼苗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对人工增温和施氮的响应被引量:5
2014年
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树种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MSR-2420红外辐射增温装置和人工氮输入,设置增温和不同施氮梯度(CK,0kg N/(hm2·a);N1,60kg N/(hm2·a);N2,120kg N/(hm2·a)),研究增温(W)和施氮(N1和N2)及其交互作用(WN1和WN2)对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温导致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现减小趋势,而叶绿素a/b和淀粉含量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2)施氮(N1和N2)引起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显著增加及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丝栗栲和苦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氮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青冈则呈现降低趋势;(3)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幼苗叶片生理指标对增温和施氮交互作用(WN1和WN2)的响应规律与单独施氮时基本一致,但不同树种之间存在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增温导致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小,并抑制植物叶片光合代谢产物的积累,而施氮不但有利于其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同时促进其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其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消耗。
王致远赵广东王兵邓宗富夏良放陈传松
关键词:丝栗栲苦槠光合生理指标施氮
壳斗科五树种幼苗叶片结构型性状及其相关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种子的人工采集、低温沙藏和温室培育后,将幼苗移栽到环境条件相同的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研究了中亚热带壳斗科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苦槠(C.sclerophylla)、锥栗(Castanea henryi)、板栗(C.mollissima)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2年生幼苗生长季节的叶面积、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浓度、叶磷浓度和叶氮磷比7种结构型性状的差异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在5树种幼苗中,锥栗幼苗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最大、叶氮浓度最高,其叶干物质含量最低;丝栗栲幼苗的叶面积最小、叶氮浓度和叶磷浓度最低;苦槠幼苗的叶厚度和比叶面积最小,其叶干物质含量最高;板栗幼苗则是叶厚度最小;同时5树种幼苗叶片的氮磷比均无显著差异(P>0.1)。(2)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壳斗科5树种幼苗的叶面积与叶氮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与比叶面积显著正相关(P<0.05);叶厚度与比叶面积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与叶干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并与叶氮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同时与叶磷浓度显著负相关(P<0.05);叶氮浓度与叶干物质含量、叶磷浓度分别为显著负相关(P<0.05)和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壳斗科5树种幼苗叶片的7种结构型性状表现出了一定的种间差异性,但同一结构型性状的大小顺序和种间差异的显著性不同;同时所有树种幼苗叶片各结构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显著程度不同。
赵广东李超史作民王兵邓宗富陈和东夏晨
3种木兰科植物幼苗叶片功能性状及关联性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研究了中亚热带木兰科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ls)、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和观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2年生幼苗在生长季节的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浓度、叶磷浓度和叶氮磷比6种叶片性状的种间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3树种的6个叶片性状表现出了一定的种间差异性,观光木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磷比最大,叶氮浓度最高;乐昌含笑叶干物质含量最小,叶氮浓度、叶磷浓度最低;深山含笑叶磷浓度最高,比叶面积、叶氮磷比最小,但3树种叶片的叶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1)。(2)3树种叶片的叶厚度与叶干物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比叶面积与叶氮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叶干物质含量与叶磷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叶氮浓度与叶磷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3)3树种叶片氮磷比均在9~12,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3种木兰科树种幼苗叶片的6种功能性状表现出了一定的种间差异性,但同一功能性状的大小顺序和种间差异的显著性不同;同时所有树种幼苗叶片各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显著程度不同。
李超赵广东史作民王兵邓宗富夏晨王财英陈和东
关键词:功能性状叶片幼苗乐昌含笑深山含笑观光木
江西主要竹类植物碳密度的时空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正交试验,以生长地点、器官、季节和年龄作为试验因素,对江西省内4种主要竹类植物毛竹(Phylloslachys edulis)、桂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es)碳密度及时空差异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间碳含量变异最大,地区、季节和年龄对毛竹和苦竹碳密度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域对桂竹、年龄对箬竹碳密度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对竹林碳贮量估算和生态功能计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方楷杨清培赵广东杨光耀施建敏郭起荣
关键词:碳密度竹类植物
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pH和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对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pH和养分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可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林区土壤质量以及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在四川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亚高山暗针叶林9.6 hm2(400 m×240 m)动态样地,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动态样地表层0~10 cm土壤pH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1)亚高山暗针叶林动态样地的土壤pH均值为4.85;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值分别为50.05、3.40、0.53、24.97 g/kg,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含量均值分别为11.44、2.24、8.12 mg/kg;(2)p H低值主要分布在动态样地西侧,有机碳、全氮、全磷、铵态氮高值主要分布在动态样地东侧,全钾高值主要呈南北走向的条带状分布,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则呈斑块状;(3)土壤pH和养分的变异系数在11%~86%之间,其中pH的变异系数为11%,硝态氮和有效磷的变异系数均为86%。土壤pH和养分的块基比值范围为0.11~0.50,硝态氮和有效磷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他土壤性质呈现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4)除pH与全氮和全钾、有机碳与铵态氮、全氮与有效磷、全磷与全钾和硝态氮、全磷与有效磷外,其余21对土壤性质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呈酸性,各土壤养分含量富集程度较高。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土壤性质之间具有较为普遍的相互联系,土壤有机碳在本文研究的8个土壤性质的综合变异中最具有代表性。
熊凯赵玉娟陈健张运赵广东赵广东史作民杨洪国
关键词:亚高山暗针叶林地统计学土壤PH空间异质性
大岗山毛竹林中主要树种生态位及DCA排序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为探讨竹林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与木本植物间的生态位关系,主要采用Levins、MacArthur-Levins和Pearson等指数,对江西大岗山天然毛竹林中20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种间相关性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和DCA排序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是竹林中最强的优势种,其生态位最宽(BA=0.711),且对其他树种生态位重叠度较大(Oij>0.30),而其他多数树种对毛竹生态位重叠度则较小(Oji<0.25),说明它对其他树种具有较明显竞争优势。同时,竹林内种间负关联种对数占67.89%,大多树种间存在较大的生态异质性与资源利用差异性,它们可长期共存,形成较为稳定的竹木混交林,尤其是毛竹与丝栗栲、山乌桕、杉木等树种更易形成竹阔(杉)混交林。
杨清培王兵郭起荣杨光耀赵广东余定坤宋庆妮
关键词:毛竹林生态位DCA排序
基于样带观测理念的森林生态站构建和布局模式
<正>全球变化样带研究是 IGBP 的研究热点。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是进行样带研究的基础和依托。本文从样带理念出发,在国内首次将长江流域25°~35°N 范围定义为中国南部东西样带 (WETSC),并探讨了中国南部东西样带...
王兵赵广东杨锋伟
文献传递
煤矸石山废弃地不同植物复垦措施及其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4
2005年
为了筛选出适合煤矸石山废弃地的造林树种和复垦措施,在辽宁省抚顺市,初步研究了不同植物复垦措施对煤矸石山废弃地土壤化学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试植物在煤矸石山废弃地的成活率在21%~85%之间,其中白榆和沙打旺的成活率分别为81%和85%,而小叶杨、刺槐、栾树的成活率均在70%左右,这些植物均适合于在煤矸石山废弃地生长。植物措施能明显提高煤矸石山废弃地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但提高程度随土壤层厚度和养分种类而不同。在植物复垦中,配合应用生物复合肥料、生物菌剂和保水剂,能改善主要造林树种的生长状况。
赵广东王兵苏铁成白秀兰李刚
关键词:土壤化学性质植物措施小叶杨K含量白榆栾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