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志彬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康复
  • 3篇康复治疗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梗死
  • 1篇动功
  • 1篇毒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炎
  • 1篇眩晕
  • 1篇眩晕症

机构

  • 5篇龙岩市第一医...
  • 3篇福建省龙岩市...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谢志彬
  • 3篇吴行才
  • 1篇何毅娴
  • 1篇王晓健
  • 1篇钟裕
  • 1篇郭如仙
  • 1篇吴森超
  • 1篇周建军
  • 1篇雷蕾
  • 1篇王晓健

传媒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10~30 mg治疗,q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qd,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患者椎动脉(VA)、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用汉化眩晕障碍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病情程度。比较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4%和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椎动脉Vm分别为(26.33±2.74)和(24.05±2.52)cm·s^(-1),基底动脉Vm分别为(39.02±4.01)和(35.11±3.67)cm·s^(-1),大脑后动脉Vm分别为(46.02±4.75)和(40.22±4.38)cm·s^(-1),NO分别为(105.64±11.27)和(92.26±9.37)pg·mL^(-1),ET^(-1)分别为(93.02±9.05)和(110.44±11.61)ng·L^(-1),DBP分别为(894.34±90.67)和(621.37±63.55)μg·mL^(-1),Hcy分别为(6.87±0.95)和(9.04±1.02)μmol·L^(-1),全血高切黏度分别为(4.87±0.49)和(5.97±0.60)mPa·s^(-1),全血低切黏度分别为(6.87±1.02)和(9.22±1.13)mPa·s^(-1),血浆黏度分别为(1.63±0.20)和(1.91±0.20)mPa·s^(-1),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2.97±0.31和3.87±0.40,DHI评分分别为(20.94±2.23)和(30.27±2.61)分,BBS评分分别为(43.24±5.09)和(40.34±4.03)分。试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33.33%,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22%和1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疗效较单一用药的临床更佳,改善患者脑�
谢志彬吴行才周建军官测林
关键词:倍他司汀吡拉西坦脑血流维生素D结合蛋白
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在脑梗死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39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3组,高压氧组80例,接受高压氧、康复及药物治疗;康复组81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78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评定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康复效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3组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巴氏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高压氧组及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压氧组又明显高于康复组(P<0.05)。3组康复效率比较,高压氧组和康复组的康复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压氧联合组的康复效率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钟裕吴行才谢志彬
关键词:高压氧脑梗死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口服治疗,治疗组则在口服黛力新基础上给予服用疏肝解郁中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AMD、SD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HAMD、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抑郁症能明显缓解患者抑郁状态,对改善神经受损有积极作用。
谢志彬吴行才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症中西医结合疗效
黄芪静脉输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附56例报告)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17~62岁)和对照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19~56岁)。治疗组以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10%GS或0.9%NS250ml中静滴,qd;对照组以肌苷0.5g加入10%GS250ml,ATP40mg、Co-A100U加入10%GS100ml静滴,qd;疗程均为2~4周。结果
吴森超谢志彬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性中医药治疗静脉输注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住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配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观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今后临床中推广应用。
谢志彬王晓健吴行才
关键词:脑梗死补阳还五汤康复治疗神经功能恢复
健脾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8例被引量:9
2007年
溃疡性结肠炎易反复发作,甚至呈迁延过程。为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作,笔者在1996-2005年期间运用健脾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谢志彬郭如仙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辨证治疗健脾清肠汤
健脾消糜汤配合西药治疗糜烂性胃炎23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健脾消糜汤配合西药治疗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所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脾消糜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79.1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谢志彬
关键词:糜烂性胃炎雷尼替丁
活血化瘀药在灌肠治疗CUC中的应用——附30例临床资料被引量:8
2002年
谢志彬
关键词: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活血化瘀保留灌肠
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状况的效果观察
2018年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状况的效果。方法随机划分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治疗,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方面,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测定方面,采用FMA评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康复后WHOQOL-100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结果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王晓健谢志彬雷蕾何毅娴
关键词: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