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传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文学
  • 5篇民粹
  • 4篇索尔仁尼琴
  • 3篇农民
  • 3篇主义
  • 3篇民粹主义
  • 2篇道德
  • 2篇审美
  • 2篇斯文
  • 2篇俄罗斯文学
  • 2篇本位
  • 2篇本位意识
  • 1篇导论
  • 1篇道德诉求
  • 1篇道德意识
  • 1篇东正教
  • 1篇对等
  • 1篇对等翻译
  • 1篇有意
  • 1篇有意无意

机构

  • 12篇北京第二外国...
  • 2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13篇许传华
  • 2篇赵海霞
  • 1篇张变革

传媒

  • 3篇俄罗斯文艺
  • 2篇西伯利亚研究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中国俄语教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俄罗斯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索尔仁尼琴:一位有意无意介入冷战的苏联作家
2013年
自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美苏就针对此事提出各自不同的战略,苏联明确反对索尔仁尼琴授奖一事,并于1974年将之驱逐出国门;与之相反,美国则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于同年10月授予其"荣誉公民"的称号。针对美苏两国的做法,索尔仁尼琴表示既反对苏联的做法,又不认同西方的主张。他这种超越政治与历史而仅从文化理念去理解世界的主张来源于他的民粹主义思想,来源于他的带有宗教性的人性观。
许传华
关键词:索尔仁尼琴民粹主义
俄国民粹派文学研究现状述评
2011年
俄国民粹派文学是俄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得到俄国学者、欧美斯拉夫学者和中国学者的关注。在俄罗斯,对民粹派文学的研究比较充分,主要是从文学、美学、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展开的;在欧美斯拉夫学界,对民粹派文学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单独的体系,只是经由史学或者社会政治学等学科交叉进行的;与国外的民粹派文学研究相比,中国学界的民粹派文学研究尚显不足,这种研究的不足与民粹派文学的美学价值、史料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是不协调的。
许传华
关键词:民粹派文学
数字化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教学改革被引量:1
2012年
在数字化时代,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已被数字化。因此,在教学改革方面,教师应当改革教学模式,将"独白"转变为"对话"。从学生方面来说,应该进行自主协作学习,使之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与之相随的是考核评价方面的机制改革。基于此,研究数字化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教学改革,以期为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许传华
关键词:俄国文学教学改革
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心成立
2010年
6月4日至5日,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北京及天津各高校、科研院所的数十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张变革许传华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
中国语境中的索尔仁尼琴形象——兼论中国的索尔仁尼琴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中国,索尔仁尼琴的形象经历了由负面到正、负两面并存的重大转变,其原因除了中国的文化语境之外,更重要的是源于他的意识形态观和文学理念。他的政治言论、创作中的政治意识以及他所倡导的人性价值和道德诉求等对其形象的嬗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赵海霞许传华
关键词:索尔仁尼琴
俄国民粹派文学的语言诉求——以民粹派作家扎索季姆斯基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主要以俄国民粹派作家扎索季姆斯基的作品为例,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民粹派文学的语言特点和深层语义建构,解读民粹派文学二元化的语言审美价值诉求,发掘民粹派文学的创作特点和农民本位意识,进而阐释民粹派文学在语言方面对俄国文学发展的贡献和意义。
许传华
关键词:语言审美民间语言
俄国知识分子与农民——基于俄国民粹主义文学的叙述
2012年
1876年俄国知识分子发动了轰动一时的"到民间去"运动,宣传社会主义主张。然而,农民对这次运动反应冷淡,对知识分子也不甚热情,传统观念上的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和谐关系遭到瓦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回归到知识分子和农民本身,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困惑致使其需要通过宣传自己的思想来获得农民的认可,然而农民本身的宗教信仰与知识分子的社会理想是冲突的。
许传华
关键词:知识分子农民民粹主义
“索尔仁尼琴文学奖”与索尔仁尼琴的民族身份认同
2016年
"索尔仁尼琴文学奖"从肇始到落地一直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其中充满了索尔仁尼琴的苦难意识和诸多诉求,其授奖章程、评奖机制以及授奖对象都成为索尔仁尼琴苦难意识和精神关怀、历史记忆和文学价值、民族认知与道德意识的表达者,成为认识索尔仁尼琴道德意识的一面镜子。在文学商业化、市场化的今天,"索奖"及其评奖委员会珍视俄国传统文学价值,注重文学评奖的独立性,这值得加以关注。
赵海霞许传华
关键词:道德意识文学价值历史记忆
俄国民粹派文学的农民本位意识
2012年
俄国民粹派作家将自己的创作定位于农村题材,采用农民喜闻乐道的话语,描绘出诸多"新农民形象"。民粹派作家此举源于民粹主义的农民本位意识,他们立足于功利主义的审美理念,创造出了民粹派文学的类型化人物形象。
许传华
圣经在苏联时代的文学魅力——索尔仁尼琴的道德诉求之根据
2016年
作为"劳改营文学"的代表,索尔仁尼琴并非仅仅通过文学叙述来批评苏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他更希望通过文学书写来阐释圣经精神的价值所在。索翁的《创世纪》式写作、律法精神的秉承以及启示录的隐喻等为解读其道德诉求提供了极大的阐释空间及依据。
许传华
关键词:索尔仁尼琴圣经道德诉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