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挺
- 作品数:191 被引量:89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 粉末冶金压制成形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07年
- 压制工序的技术水平对于粉末冶金产品的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通过数值模拟改进压制技术工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目前这一方法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众多学者近年来应用有限元技术对金属粉末压制成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的历史进程、粉末压制的建模方法、模拟中的难点、模拟时软件的选取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这一领域发展的展望。
- 焦明华宋平解挺俞建卫王德广王永国尹延国
- 关键词:粉末冶金建模方法数值模拟
- 聚酰亚胺对聚四氟乙烯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09年
- 研究了不同聚酰亚胺(PI)含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分析了干摩擦和预浸油润滑两种条件下的磨损表面形貌和磨损机理。研究表明:PI的加入在干摩擦状态下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减摩性能,并且随着含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但其抗磨损作用并不明显,其磨损量取决于复合材料的协同作用,而玻璃纤维和MoS2减磨作用明显;在预浸油润滑条件下,由于油润滑占主导地位,复合材料基体减摩效果不能充分体现。
- 杨文娟马少波解挺尹延国俞建卫
-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聚酰亚胺磨损
- 铁基材料表面粘结润滑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为改善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在其表面制备了复合粘结润滑涂层,分别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石墨、二硫化钼两者有协同作用,复合粘结润滑涂层具有良好的润滑减摩性能,油润滑条件下,涂层以石墨含量较多者为佳,干摩擦条件下,涂层以MoS2含量较多者为佳,采用硅烷偶联剂处理后,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涂层的减摩耐磨性能和承载能力。
- 马少波尹延国焦明华姚巍解挺俞建卫
- 关键词:二硫化钼石墨
- 电沉积制备磁性纳米线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9年
- 多孔阳极氧化铝为模板制备纳米结构材料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颇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获得了深入的研究.文章介绍了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一维磁性纳米线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种结构磁性纳米线,包括单质、合金、多层、超晶格磁性纳米线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磁性纳米线的研究方向和在高密度垂直磁记录与巨磁电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 孔祥存吴玉程杨友文解挺叶敏李广海张立德
- 关键词:磁性纳米线电沉积
- OAT-U大越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的智能化改造被引量:2
- 2007年
- 摩擦力(或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测量是摩擦磨损试验中最基本的2个测量参数。文章针对日本产OAT-U大越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不能测量摩擦力的不足,对其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摩擦力的在线测试功能。此外,为了满足现代测试技术要求,将原有的人工测控系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大越式试验机的计算机在线测试控制。
- 于军涛焦明华解挺俞建卫田明尹延国
- 关键词:摩擦磨损试验机摩擦力
- 低发泡PVC型材挤出技术被引量:3
- 1996年
- 介绍了低发泡聚氯乙烯PVC型材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配方、成型工艺及加工设备。
- 尹延国朱元吉解挺
- 关键词:PVC型材挤出成型
- 汽车软轴控制器半锥齿轮组件
- 蒋安全俞建卫束志康马少波解挺余章兰郑志堂田明杨根华
- 该项目从粉末冶金材料配方、零件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及成型模具的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将半锥齿轮与轴分开设计、制造,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粉末冶金方法生产,同时采用独特的模具设计及控制技术,减小了密度差,提高了齿部密度与强度,...
- 关键词:
- 关键词:汽车
- 高强度异型汽车座椅调位齿轮
- 孟凡纪解挺潘焕明余章兰俞学勤蒋秀凡刘顺宝黄厚勇
- 该项目针对高强度异型汽车座椅调位齿轮结构复杂以及特殊的使用工况条件,采用粘结混料工艺,根据各种原辅料不同的松装密度、流动性,合理设计加入容积比、搅拌桶转速、搅拌时间等各种关键工艺参数,严格控制搅拌时的各种原辅材料的加料顺...
- 关键词:
- 关键词:汽车座椅
- 无铅高强高温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及产品产业化
- 徐伟尹延国焦明华解挺郑治祥俞建卫郑玉春刘君武马少波孟凡纪田明蒋秀凡田清源
- 该项目运用石墨取代有毒元素铅,实现无铅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体合金化增强铜合金基体,并运用电化学方法在石墨表面沉积镍磷、铜等镀层,改善石墨与铜合金基体的结合,并调整优化烧结工艺参数。通过摩擦磨损等力学性能检测与分析,研究铜...
- 关键词:
- 基于回归分析的卷制轴套圆度精度模拟结果评价被引量:2
- 2008年
- 针对卷制轴套圆度精度分析问题,提出了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解决轴套卷制后的形状精度评价,得出了粉末层厚度和模具间隙是影响轴套形状精度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具体实例做了对比试验,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为0.025-0.057mm,基本保持一致。
- 焦明华于军涛俞建卫解挺刘焜
- 关键词:卷制轴套圆度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