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洁浩

作品数:50 被引量:19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6篇地磁
  • 22篇地震
  • 8篇震磁
  • 7篇地磁场
  • 6篇岩石
  • 5篇地磁长期变化
  • 5篇地震活动
  • 5篇岩石圈
  • 4篇地磁测量
  • 4篇地震监测
  • 4篇地震预测
  • 3篇地磁台
  • 3篇地震地磁
  • 3篇震前
  • 3篇台阵
  • 3篇剖面
  • 3篇前兆
  • 3篇误差分析
  • 3篇流动地磁
  • 3篇国际地磁参考...

机构

  • 50篇中国地震局地...
  • 15篇云南省地震局
  • 14篇安徽省地震局
  • 6篇河北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
  • 3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作者

  • 50篇袁洁浩
  • 32篇陈斌
  • 25篇顾左文
  • 18篇王粲
  • 16篇高金田
  • 16篇狄传芝
  • 12篇徐如刚
  • 9篇王雷
  • 9篇倪喆
  • 8篇王振东
  • 6篇张毅
  • 6篇冯丽丽
  • 4篇顾春雷
  • 3篇宋成科
  • 3篇翟洪涛
  • 3篇黎哲君
  • 3篇朱志春
  • 2篇谈昕
  • 2篇储飞
  • 2篇苏树朋

传媒

  • 15篇地震研究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震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民航科技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动地磁监测数据处理流程被引量:34
2017年
阐述了中国地震局流动地磁团队现在采用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最近台站替代法的日变通化和自然正交分量模型的长期变化改正。并采用该流程对野外地磁测量数据进行了日变通化和长期变化改正,得到岩石圈磁场年度变化数值,残差分析表明误差不大于10 nT,一般在5 nT之内。
陈斌袁洁浩王粲徐如刚王振东
关键词:误差分析
2016年EMSEV学术研讨会与震磁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2016年8月25—29日,国际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EMSEV)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兰州召开。简要介绍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及地震与火山磁效应研究的新进展,讨论并展望了震磁研究的前景。新进展主要展示了地震发生前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和火山爆发前的地磁异常特征,特别是岩石圈磁场变化对地震的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袁洁浩顾左文陈斌王粲狄传芝王振东
关键词:震磁效应
川滇地区岩石圈磁场及其与强震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2010中国地磁参考场模型》,计算川滇地区岩石圈磁场ΔX分量、ΔY分量及ΔZ分量,绘制岩石圈磁场图。将1970年以来川滇地区8次7级以上强震震中投影到岩石圈磁场图上,分析强震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宏观分布特征。并对8次强震的震中岩石圈磁场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川滇地区块体分界与岩石圈磁场分布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正负异常区的分界线大多沿断裂带分布;强震震中多位于岩石圈磁场负值区,大多沿正负异常区的分界线分布。
冯丽丽张忠龙陈斌袁洁浩王粲
关键词:强震
可移动磁通门台阵建设
1.可移动磁通门台阵建设的意义地震地磁监测与相关研究的基础是获取一定区域内具有足够分辨力的地球磁场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过程。目前比较完善的固定地磁台站监测观测网络和流动地磁观测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可移动磁通门台阵观测是兼有地...
袁洁浩顾左文陈斌狄传芝高金田
关键词:可移动流动地磁
文献传递
基于虚拟日变台进行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方法被引量:12
2013年
流动地震地磁矢量观测是一种获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试验研究和观测实例表明,地震孕育引起的地磁场异常变化量级较小,因此在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都要尽可能消除误差提高精度.本文主要从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精度方面开展讨论,首先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由泰安、武汉、崇明、杭州4个地磁台观测资料计算出蒙城地磁台相应的虚拟地磁数据,其磁偏角、水平分量、垂直分量三个要素与真实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987、0.9946和0.9806,验证了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对地磁观测数据空间插值的有效性.其次,选择东部和西部测区分别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建立各地磁矢量测点位置的虚拟日变台并用其进行通化,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日变通化精度,对于地磁台站稀疏地区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顾春雷张毅徐如刚袁洁浩王雷朱志春
芦山7.0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研究被引量:52
2014年
利用2011 ~2013年南北地震带104个地磁测点3期流动地磁矢量测量的可靠资料,获得了2期该区域岩石圈磁场的动态变化.分析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前后岩石圈局部磁场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这种演化特征与该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各要素均表现出异常特征,震后异常消失;(2)孕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地震地磁异常空间大致以震中为圆心,半径约125 km;(3)孕震过程中垂直矢量的方向与龙门山断裂的构造运动呈反向,其矢量值在发震地点附近最小,这可能与该地震的类型为纯逆冲型有关.
倪喆陈双贵袁洁浩伊炜王粲
关键词:地磁测量龙门山断裂
2005-2010年中国地磁测量与地磁场模型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自2002年起,为编绘中国地磁图,在我国开展了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观测要素为:地磁偏角D、地磁倾角I和地磁总强度F)、地磁场模型计算与研究工作,完成了《2005.0中国地磁图》和《2010.0中国地磁图》.同时以中国地磁图为依托,在我国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建立了地震地磁监测区,并将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模式拓展应用于监测区的地震监测与地震前兆研究之中.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地磁图的测量模式、地磁场模型计算、地磁图的编绘以及在地震地磁监测区开展的震磁变化时、空、强的探索研究成果.地震地磁监测区的地震实例研究表明:震磁前兆信息不仅在地磁总强度F有显示,而且在地磁场其他要素也有显示,如磁偏角D、地磁场水平分量H;地磁三分量测量模式克服了传统地磁总强度监测模式的局限性,有助于增大信息量,拓展研究空间,提升流动地磁监测能力,对未来强震的中长期预测,尤其是在发震地点的判定上具有优势,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探索研究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
徐如刚顾左文黎哲君谈昕张毅王雷袁洁浩翟洪涛辛长江苏树鹏
关键词:地磁场模型地震监测地震预报
2017-2018华北东北地区岩石圈磁场年度变化特征
岩石圈磁场源于地下磁性岩石,具有空间结构复杂、时间变化稳定的特点.但在一些剧烈的地质活动时期,如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中,由于压磁效应、热磁效应等原因,局部地区的岩石圈磁场可能发生快速变化.本报告拟应用华北东北地区2017...
苏树朋袁洁浩宋成科储飞
美国的震磁观测与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与各有关大学,在美国西部、特别在圣安德列斯断层及其临近地区布设了包括地磁在内的地球物理观测网,用以监测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地磁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5.2~7.3级地震,在离震中3~50 km的观测点与台站上,得到地磁总强度的变化异常幅度为0.3 ~6 nT.震磁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地震存在震磁前兆信息,因此震磁效应的观测研究是探索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深入分析了2004年9月28日帕克菲尔德6.0级地震前后7个台站的地磁数据,结果表明:该地震的同震震磁效应为-0.4~0.3nT,这是由压磁机制引起的;而该地震较长时间的震磁异常为-5.0~1.0nT,该异常与局部地质构造及其活动、应力变化状况、地下介质的电磁性质等因素有关.
袁洁浩顾左文陈斌王粲狄传芝高金田
关键词:地磁观测震磁效应
自然正交分量方法在地磁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综述了自然正交分量(natural orthogonal components,NOC)方法及其在地磁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应用NOC方法,在地磁变化、地磁模型与震磁关系等研究中都获得了有意义的成果。NOC方法是地磁研究的有效方法,可以在地磁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
陈斌顾左文高金田袁洁浩狄传芝
关键词:地磁变化震磁关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