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家海

作品数:125 被引量:875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8篇经济管理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电气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7篇电力
  • 34篇煤电
  • 24篇能源
  • 16篇
  • 12篇低碳
  • 12篇发电
  • 11篇碳排放
  • 8篇低碳转型
  • 8篇电力系统
  • 7篇电力行业
  • 7篇一带一路
  • 6篇电力市场
  • 6篇燃煤
  • 6篇燃煤发电
  • 6篇煤炭
  • 5篇灵活性
  • 4篇电价
  • 4篇电力合作
  • 4篇压力测试
  • 4篇再生能源

机构

  • 121篇华北电力大学
  • 4篇中国华能集团...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匹兹堡大学
  • 1篇中国能源研究...
  • 1篇国网北京经济...
  • 1篇广州供电局有...
  • 1篇北京唐浩电力...
  • 1篇国网上海市电...

作者

  • 121篇袁家海
  • 17篇赵长红
  • 9篇张浩楠
  • 6篇张健
  • 6篇张兴平
  • 6篇熊敏鹏
  • 4篇余顺坤
  • 3篇宋岩
  • 3篇董玉亮
  • 3篇刘元欣
  • 3篇胡兆光
  • 3篇丁伟
  • 2篇雷祺
  • 2篇李蒙
  • 2篇张凯
  • 2篇王杨
  • 2篇孙冬
  • 2篇张文华
  • 1篇谭显东
  • 1篇沈小军

传媒

  • 17篇中国电力企业...
  • 17篇煤炭经济研究
  • 10篇中国能源
  • 7篇气候变化研究...
  • 6篇华北电力大学...
  • 5篇中国国情国力
  • 5篇能源评论
  • 4篇电网技术
  • 4篇中国环境管理
  • 3篇国际石油经济
  • 3篇中国煤炭
  • 3篇中国人口·资...
  • 2篇中国管理科学
  • 2篇现代电力
  • 2篇能源
  • 2篇发电技术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人力资源...
  • 1篇国际电力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年份

  • 9篇2024
  • 12篇2023
  • 13篇2022
  • 17篇2021
  • 10篇2020
  • 13篇2019
  • 11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引量:5
2018年
新一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下,发电侧电力市场将逐步全面放开,现行电力调度模式已无法适应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过渡。经济新常态下行政导向的去产能政策虽暂时减缓了新建节奏,但对退出落后产能效果甚微。本文以广东电力市场为对象,对新老机组的新进入成本(CONE)和单位容量净收益进行分析,发现早期投产的低效机组实际CONE显著低于新投产的高效机组,但低效老机组的单位容量净收益高于高效新机组,故出现了落后煤电产能不愿退出市场的"激励扭曲";另一方面,尽管已产能过剩,现行体制依然在激励新的投资进入。经济调度模拟下发现普遍产能过剩下调峰机组在尖峰时段的"稀缺收益"因过剩而被压低导致全部煤电机组收益受损。研究表明,重塑发电企业短期运行与长期投资决策的经济框架是供给侧改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既要通过市场信号来保障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又要通过必要的监管机制来保障电力供应的长期充裕度。
袁家海张为荣张兴平
风电场发电侧配置储能系统的经济性研究被引量:26
2020年
采用储能度电成本(LCOS)模型和财务评价方法,以吉林省为例,研究在风电场配置储能系统的经济性问题。不同情景的对比分析发现影响当前储能系统经济性最主要的因素是储能系统的电池成本和峰时电价。目前投资建设储能系统尚不能取得良好收益,但在积极情景中储能系统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中的二次调频服务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预期随着储能系统总成本的逐步下降以及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发展,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将越发显著。
席星璇熊敏鹏袁家海
关键词:储能系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LMDI分解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带路国家履行减排承诺,还能帮助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这对“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世界认同并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MDI)将碳排放贡献因素分解为:人口、人均GDP、能源碳强度和能源强度,发现四项因素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同时存在一定的地域综合性;人口和人均GDP对碳排放的贡献大致是一个由正转负的过程,后两项则相反,且能源碳强度和能源强度越来越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减排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沿线各国地区在制定低碳发展政策时,要立足自身情况,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尽可能与周边国家地区在气候领域范围内协同共进,进而建立起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新路径。
郭宇赵长红袁家海吴梦雅
关键词:一带一路碳排放LMDI
僵尸煤电企业案例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十八大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举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资产负债率大幅攀升、无力偿债的困境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形成了一大批"僵尸企业"。准确识别、合理处置、加快"僵尸企业"退出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僵尸企业"的概念最早由Edward Kane首次提出。
赵长红赵梦原袁家海
关键词:企业盈利能力
燃煤发电项目的经济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后,电力消费增长完成了从高速到中低速的剧烈调挡,但同时火(煤)电年利用小时数屡创新低,新建煤电规模持续高位增长,煤电投资逆势上涨态势愈发严重。本文对六个煤电投资规模高的典型省份60万千瓦燃煤机组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煤电投资"高烧不退"的主要经济动因;对"十三五"期间外部环境巨变下煤电企业的经济性进行了系统展望,为促进煤电行业健康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袁家海王杨张兴平
关键词:燃煤发电产能过剩经济评价
张家口的风电为啥送不进北京
2017年
中国风电发展区域间严重不平衡,风电密集分布的“三北”地区弃风严重。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从2009年就开始出现严重“弃风”现象,但装机规模还持续高速增加?以西北区域为例,风电并网装机总量从2013年的1626万千瓦增加到2016年的4329万千瓦。
袁家海罗国亮
关键词:风电发展装机规模
中国碳中和目标内涵与实现路径综述被引量:32
2022年
碳中和已成为引领中国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目标。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评述,从目标内涵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了“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一重要命题。中国碳中和目标与全球温控2℃/1.5℃目标内涵一致,需要以阶段性减排成效为基础制定中期行动方案来逐步实现长期减排目标。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两个主要路径,高比例非化石能源代表的“零碳图景”与化石能源脱碳化代表的“净零图景”之间有着互补与冲突并存的矛盾关系,这需要在政府顶层设计、行业协作创新和企业实践推广的联合支持下,借助“电力、碳、金融”等市场化工具的强外部作用力,加强对切实可行、经济可负担的零碳、低碳和脱碳技术的探索创新与协同应用,最大可能地降低转型难度与减排代价。就碳中和技术路径而言,能效技术、新能源和数字化贯穿碳中和的全过程,近期以强化储能和需求响应等灵活性资源的应用及加快终端电气化进程为主,中期要加强能源互联、推动低碳材料和负排放技术的示范应用,远期评估现实可行且成本可负担的全面碳中和方案,确保碳中和转型重塑的安全经济可靠。
张浩楠申融容张兴平康俊杰康俊杰
基于LMDI分解的中美印俄德五国NDC评估
2017年
气候变化和能源治理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而碳排放是其中的热点问题。基于碳排放Kaya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技术对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德国2000~2013年的碳排放增量进行因素分解。并根据各国提交的NDC,预测四个效应在2014~2030年对碳排放的贡献。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对各国碳排放均为主要促进因素,能源强度效应为主要抑制因素,人口规模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对各国碳排放的影响因国而异。只有德国的碳排放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呈下降趋势,其余各国都呈上升趋势。因此,实现全球气候变化目标,需要各国政府更为有效的减排努力。
吴梦雅袁家海赵长红
关键词:LMDI模型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绿氢产业发展政策仿真被引量:3
2023年
绿氢是目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二次能源,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选项。近年来,中国绿氢产业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开始发展起步,当前主要面临技术不成熟和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该研究结合中国绿氢产业发展实际,建立了考虑绿氢供需与全产业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2021—2035年绿氢产业发展进行预测。进一步对大力推动技术研发、低价电制氢就近消纳和推进绿氢替代三种典型政策进行了多情景政策仿真模拟。研究发现:①中国绿氢产能将持续稳定提升,且在2030年之后提速。在基准情景下,2035年中国绿氢产量将达到1581万t,单位绿氢成本降至20.98元/kg,绿氢在氢能总需求中的占比将提升至29.7%。②大力推动技术研发政策能够有效促进绿氢产量的提高和单位绿氢成本的下降,最大政策力度情景下2035年绿氢产量和单位绿氢成本分别为2484.3万t和12.9元/kg,推动储运氢技术进步的成效更为显著。③低价电制氢就近消纳政策可推动绿氢单位成本下降,进而促进绿氢产量提升,最大政策力度情景下2035年绿氢产量和单位绿氢成本分别为2496.7万t和15.62元/kg,但在发展初期盲目降低绿氢成本而不考虑需求会导致产能过剩和价格剧烈波动。④推进绿氢替代政策能够有效刺激需求侧的绿氢消费,提高绿氢在氢能总需求中的占比,进而拉动投资扩大绿氢装机容量和产量,最大政策力度情景下2035年绿氢消费量在氢能总需求中的占比增至48.7%,绿氢产量和单位绿氢成本分别为2586.5万t和20.65元/kg。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国绿氢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袁家海牟琪林许传博张健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一带一路"电力合作风险评估与国别研究
截至2019年,"一带一路"倡议已在多个领域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电力发展对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生产生活和环境治理非常重要,因而绿色电力合作一直是"一带一路"倡议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电力合作...
袁家海张浩楠
关键词:风险评估国别研究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