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锋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比较
- 目的针对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加以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成甲组、乙组以及丙组,各40例,其中甲组采取血浆置换加以治疗,乙组采取...
- 吴鹏强袁凯锋韩丽英
- 关键词: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液净化疗效比较
- 文献传递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疗效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在辅助化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1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DA方案化疗;对照组58例,单独给予DA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缓解率、死亡率、骨髓抑制时间、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缓解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化疗后患者CD3+/CD4+细胞及CD4+/CD8+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缩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时间,调节患者T细胞亚群,增强患者机体主动免疫功能,降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 吴鹏强袁凯锋景莉
-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抑制
- 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在DIC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6年
- 袁凯锋廖小梅郑素萍
- 关键词:纤溶系统活性DIC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多器官功能损害凝血系统
- 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建立及尿激酶干预作用的探讨
- 研究目的:1.建立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2.探讨尿激酶对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干预的意义。
对象与方法:选用Wistar大鼠72只,雌性,体重160~170g,周龄6~7周。...
- 袁凯锋
- 关键词:内毒素尿激酶
- 文献传递
- 不同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
- 2015年
- 目的评价不同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00例APL患者,按照不同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维A酸组和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组。通过比较三组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以及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评价三种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通过比较三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复发率,评价三种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结果维A酸组与ATO组患者CR均优于化疗组(P<0.05),患者获得CR所需时间均短于化疗组(P<0.05)。化疗组患者普遍出现口干头痛,部分患者存在骨髓抑制、皮疹等不良反应;维A酸组患者不良反应以高白细胞血症为主,同时出现维A酸综合征;ATO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化疗组患者复发率高于维A酸组和ATO组(P<0.05),5年总生存率低于维A酸组和ATO组(P<0.05),维A酸组与ATO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A酸联合化疗药物或ATO均能够获得较好的远期及近期疗效。
- 景莉王秦袁凯锋吴鹏强李晓明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三氧化二砷
- 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3例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分成3组:A组64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B组31例接受尼洛替尼治疗,C组28例接受达沙替尼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进行总结和分析。治疗18个月后,分析患者的完全细胞遗传缓解百分率(CCyR)、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和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率(MMR)。结果 A组治疗3,6,12,18个月后CCyR、CHR和MMR都呈现出上升趋势。B和C组治疗12,18个月时,CCyR较A组有显著提高(P<0.05);MMR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CHR在各时间节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随访期间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伊马替尼相比,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能更快的在患者体内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和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且疗效优于伊马替尼。
- 胡敏袁凯锋李晓明陈燕马涛邢宏运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胰岛素通过调控PI3K和Erk通路促进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和迁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PI3K及Er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对K56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0、25、50、100和200 nmol/L胰岛素处理K562细胞48 h及200 nmol/L胰岛素处理K562细胞0、12、24和48 h。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562细胞中PI3K及Erk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采用MTT方法检测胰岛素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伤口愈合实验检测胰岛素对K56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PI3K及Er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及U0126处理K562细胞,观察PI3K及Erk信号通路在胰岛素促K562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结果:同0 nmol/L胰岛素处理组相比,25、50、100、200 nmol/L的胰岛素均可显著上调K562细胞中PI3K及Erk的磷酸化水平,加强K562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同0 h组相比,200 nmol/L的胰岛素处理K562细胞12、24和48 h,亦可显著上调K562细胞中PI3K及Erk的磷酸化水平,加强K562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同时,同对照组相比,200 nmol/L胰岛素处理48 h后,K562细胞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强(P<0.01)。采用PI3K及Er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及U0126预处理K562细胞后,胰岛素促K56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 :胰岛素可通过激活K562细胞中的PI3K及Erk信号通路,进而增强K56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 景莉王秦袁凯锋段春燕李晓明
- 关键词:胰岛素白血病增殖迁移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为了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慢性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组 :6 0例CML慢性期住院患者 ;对照组 :6 0例健康查体者。均采用美国CELL -DYN370 0型自动全血细胞分析仪 ,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结果 :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PLT显著增高 (P <0 .0 1) ,PCT、MPV、PDW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CML慢性期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加 ,但形态无明显改变。
- 景莉王秦袁凯锋王建英韩建群李哓明韩丽英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参数
-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不同吸附剂对百草枯的吸附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体外不同吸附剂在不同时间对百草枯的吸附作用,为临床治疗百草枯中毒洗胃液种类的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实验组为:4%碳酸氢钠、50%乙醇、30%泥浆、30%泥浆(煮沸)、30%活性炭,对照组为清水。将600mg/L百草枯分别加入以上各组中混匀后沉淀,分别于10min、30min、1h取上清液离心,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百草枯浓度。结果各实验组吸附剂对百草枯均有吸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min时测上清液中百草枯含量:清水>50%乙醇>30%泥浆、30%泥浆(煮沸)>4%碳酸氢钠、30%活性炭。30min、1h时测上清液中百草枯含量:清水>50%乙醇>4%碳酸氢钠>30%泥浆、30%泥浆(煮沸)、30%活性炭。同组内不同时间比较:清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醇组:10min与3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in与1h、30min与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实验组:30min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in与1h、10min与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所用吸附剂对百草枯均有吸附作用,30%泥浆、30%泥浆(煮沸)、30%活性炭吸附效果最佳。随吸附剂与百草枯作用时间延长,吸附效果更佳。
- 景莉袁凯锋张昊韩丽英
- 关键词:百草枯高效液相色谱仪吸附剂
- 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建立及尿激酶干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建立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并探讨尿激酶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NS)组、尿激酶(UK)组、内毒素(LPS)组及LPS+UK组,均采用尾静脉输注方式,NS组予NS2.5mL/h×4h;UK组予NS2.5mL/h,1h后加入UK4IU/(g.h)×3h;LPS组予LPS3mg/(kg.h)×4h;LPS+UK组予LPS3mg/(kg.h),1h后加入UK4IU/(g.h)×3h。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凝血、纤溶指标,器官损伤指标和纤维蛋白微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Wistar大鼠按LPS3mg/(kg.h)浓度经尾静脉输入后,1h开始出现DIC的迹象,随着输注时间的延长,DIC的表现越趋明显。UK干预后凝血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值较干预前明显缩短,但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量改变不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降低,而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血清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肝、肾、肺病理切片示组织损伤减轻,各器官微循环中纤维蛋白微血栓明显减少。结论采用LPS3mg/(kg.h)能成功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建立。UK对改善LPS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出现的凝血及纤溶异常、器官功能障碍具有积极作用。
- 袁凯锋廖小梅于磊牛挺张贤良刘卫平廖殿英孟文彤费小凡
- 关键词:内毒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