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逸群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功能
  • 1篇严重创伤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期
  • 1篇社区卫生
  • 1篇社区卫生服务
  • 1篇收治
  • 1篇通事
  • 1篇凝血
  • 1篇凝血病
  • 1篇凝血功能
  • 1篇凝血功能紊乱
  • 1篇全科医学
  • 1篇重度子痫
  • 1篇重度子痫前期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 1篇重症监护室
  • 1篇子痫
  • 1篇子痫前期

机构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蒋逸群
  • 4篇王瑞兰
  • 2篇田锐
  • 1篇陆健
  • 1篇胡家昌
  • 1篇田锐
  • 1篇俞康龙
  • 1篇陈小丽
  • 1篇周美华
  • 1篇徐迅
  • 1篇钱永兵
  • 1篇李凡
  • 1篇李苏华
  • 1篇谢云
  • 1篇李岩
  • 1篇钱永兵
  • 1篇金卫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组活化Ⅶ因子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据报道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死于暴力和交通事故,占总死亡人数的12%,暴力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0%~40%是由于患者严重出血引起的。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后大出血及组织损伤后激活凝血、纤溶、抗凝途径,在创伤早期出现的急性凝血功能紊乱,临床常表现为组织创面渗血或非血管性出血。创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较高,并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钱永兵陆健田锐蒋逸群俞康龙王瑞兰
关键词:凝血病创伤性严重创伤凝血功能紊乱交通事故
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CRRT患者容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容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ICU病房38例行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严重脓毒症的常规治疗,...
胡家昌田锐蒋逸群王瑞兰俞康龙
文献传递
妊娠期抗凝治疗及产后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妊娠期妇女常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需要抗凝治疗。产后出血除产科治疗外,药物及血液制品也至关重要。本文简要概述妊娠期抗凝治疗和产后出血治疗,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蒋逸群王瑞兰
关键词:妊娠期抗凝治疗产后出血
GOLD2014与GOLD2007对COPD患者病情评估的差异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GOLD2007与GOLD2014对COPD患者病情评估的差异。方法根据2006年松江区小昆山、新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户登记资料,于2008年1—2月对慢性咳嗽或气喘且年龄≥40岁、上海市户籍者按照GOLD2007的诊断标准,分批进行肺功能检查。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随访对象。小昆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时间为2008年3月—2009年2月,新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时间为2008年4月—2009年3月。分别采用GOLD2007与GOLD2014在患者随访1年后进行病情评估,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711例患者中有132例符合COPD诊断,小昆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例,47例完成随访;新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1例,55例完成随访。GOLD2007评估Ⅰ期6例(5.9%),Ⅱ期21例(20.6%),Ⅲ期50例(49.0%),Ⅳ期25例(24.5%);GOLD2014评估A级23例(22.5%),B级2例(2.0%),C级46例(45.1%),D级31例(30.4%)。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评估方法存在一致性(Kappa=0.412,P<0.001)。将Ⅰ+Ⅱ、Ⅲ+Ⅳ期病例数与A+B、C+D级病例数合并后,两种评估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0.948,P<0.001)。结论两种评估方法对稳定期COPD病情评估存在一致性,但依据GOLD2014,A级患者明显增加,对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影响。
郁建国蒋逸群周美华徐迅陈小丽傅欢娟沈朝英陆元英庄棋军李苏华李凡
关键词: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
ICU收治重度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SPE)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预后和临床治疗分析,以期改善母婴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1-2016-12ICU收治的SPE患者125例,根据有无并发HELLP综合征分为HELLP组和非HELLP组,使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措施、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125例SPE孕产妇中,并发HELLP综合征者26例,发生率为20.8%。经产妇、高龄及非规律产前检查易合并发生HELLP。2组间输血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肌苷、血糖、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新生儿Apgar评分(1、5、10min)、ICU住院天数及成分输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孕妇发生死亡,新生儿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SPE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中,经产妇、高龄、非规律产检是危险因素;孕期动态监测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肝肾功能等指标,对预防和早期发现HELLP综合征,降低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有一定的价值。成分输血是治疗HELLP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蒋逸群谢云金卫田锐钱永兵李岩王瑞兰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重症监护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