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平

作品数:71 被引量:236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3篇哲学宗教
  • 10篇文化科学
  • 8篇历史地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哲学
  • 9篇儒家
  • 7篇文化
  • 6篇心学
  • 6篇良知
  • 5篇道德
  • 5篇礼乐
  • 4篇对象性
  • 4篇学派
  • 4篇阳明心学
  • 4篇秩序
  • 4篇儒学
  • 4篇主体性
  • 3篇东学
  • 3篇哲学思想
  • 3篇浙东学派
  • 3篇知行
  • 3篇知行合一
  • 3篇社会
  • 3篇宗教

机构

  • 69篇浙江大学
  • 2篇湖南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利物浦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69篇董平
  • 2篇李晓明
  • 2篇王浩
  • 1篇邱鸿峰
  • 1篇蔡方鹿
  • 1篇隋金波
  • 1篇吴钢锋
  • 1篇张科锋
  • 1篇张科锋
  • 1篇杨国荣
  • 1篇李承贵
  • 1篇朱汉民
  • 1篇吴震
  • 1篇刘丰
  • 1篇余治平
  • 1篇盛宁

传媒

  • 5篇中国哲学史
  • 4篇哲学研究
  • 3篇浙江社会科学
  • 3篇新世纪图书馆
  • 2篇孔子研究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山东省社会主...
  • 2篇国际儒学论丛
  • 1篇哲学动态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瞭望
  • 1篇学海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语言战略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船山学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顾炎武与清代学术之转向
2012年
本文对清初至乾嘉时期的学术走向进行了重新考察,试图表明明清之际的学术实际上一直存在着学术以'明道'这一本原性价值追求与以博文为形式的单纯'为学'之间的内在紧张。作者首先对明末清初学术之大势进行了概要性叙述,对梁启超关于顾炎武为'清学'开山之说提出了商榷意见,认为乾嘉'汉学'实不足以承续顾氏的学术精神,推顾氏为'清学'开山,也未足以推崇顾氏。文字训诂名物典制的考证之学,本质上是疏离于甚至逸出于'明道'的学术传统的,不仅未能上接顾氏学术的根本义旨,而且也为戴震学术的某种质变形式。而'宋学'的重新张扬与'今文学派'的重登舞台,在思想史的意义上,则表明学术以'明道'这一本原性价值取向在现实性上的重新挺立,所以将'汉宋之争'以及'今古文之争'仅视为'门户之争'并不恰当,是忽略了其思想史意义的。'宋学'与'今文学'的合流,既导致以考证为特征的'汉学'衰微,也使'明道'再次成为学术主题,并由此而转向于社会现实的激烈批判,中国学术正由此而进入于近代。
董平
关键词:乾嘉汉学清代学术
澄清阳明心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被引量:2
2017年
阳明心学在某种意义上居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心外无物"是一个实践维度的问题,与"主观唯心主义"有天壤之别,阳明心学并非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良知"是其学说体系架构的根本理念,具有本体的公共性内涵。"无善无恶心之体",阐述了以天道的大中至正、永恒正义为"良知"本体之终极的本原性规定。
董平
关键词:心外无物良知
礼·仁·差等之爱与博爱
2014年
由于孟子对墨子"兼爱"的批评,人们便通常认为儒家是讲"爱有差等"的,而既谓"爱有差等"即不是"博爱"。但事实上,如果儒家不讲博爱,则"泛爱众"之义为虚设,"博爱之谓仁"为无稽。本文对"差等之爱"提出了全新诠释,且认为在"恕"的意义上,"差等之爱"即是通达于"博爱"的根本途径,"差等之爱"的最终境界,即是无限宏大的博爱境界。
董平
关键词:仁者爱人
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被引量:18
2005年
在最近的几项研究中,本文作者提出南宋时期包括永嘉之学、永康之学以及婺学在内的“浙东学派”,反对空言道德性命,而特别重视将天道的追寻贯彻于社会历史的全部领域,从而实现了历史学与哲学的融合,实际上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哲学”学派。南宋时期浙东学的集大成者应归于吕祖谦,他亦是历史哲学观念的系统表达者。本文即以此观点为前提,对吕祖谦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又简要的梳理,论述了其关于历史的观念、历史解读的方法、历史的价值理念以及将历史视为天道自身的运动性展开的根据。
董平
关键词:吕祖谦历史哲学思想浙东学派集大成者哲学观念历史解读
“人禽之辨”与“人机之辨”:基础与目的被引量:4
2019年
"人禽之辨"的基础是人与天下万物为一体的基本理念,而将人从自然世界一切物类当中区别出来的基本目的,则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立法而享有人道生存的庄严与崇高。"人机之辨"的基础与"人禽之辨"并不相同,但在目的上应当趋同。"机器人"的未来发展不能侵害甚至消解人本身的生存目的。如果"机器人"作为一种未来的"新生命形态"而出现于人的现实生存空间,则"机器人"应能被教化并遵循人类的基本生存法则。
董平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
场景中平面的透视模拟
传统的纺织CAD系统中,织物设计和织物应用是分离进行的,设计师只能在生产出样品之后才能看到织物在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如果在CAD系统中增加织物的虚拟场景模拟功能,把众多面料和场景输入计算机,将产生织物在场景中的真实效果。顾...
董平
关键词:数字图像纹理映射
文献传递
用于研究啮齿类动物注意力的行为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啮齿类动物注意力的行为装置,包括箱体、三个红外感应器、给水管、旋转挡板、水泵、电机和arduino控制器;第一、第二红外感应器左右分布在箱体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三红外感应器位于箱体的底部正中处,所述...
李晓明董平高嘉豪王浩刘玉慧
论“知行合一”的四重向度被引量:10
2019年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完整内涵呈现为四重向度:知为"知觉"、为"感知"、为"知识"、为"良知"。"知觉"是心体的本原能力,也是心体对自身存在的自我证明,在不受其他因素遮蔽的情况下,心体的"知觉"确保了个体自我心身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心身原是一元。这是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基础,被他称为"知行本体"。"感知"既是"知觉"的对外运用,又是作为交往对象的"外物"纳入于自我心身结构的必要环节,正是"感知"的可能错误造成了心体的"遮蔽"或心身"隔断",从而失却"本体",所以,必以"诚意"为心身一元的保证。"知识"是就特定的认知交往关系情境中的事物实在状况的还原而论,实现事物存在的本然真实,即是"知识"。"良知"即"心体","心体"的本然真实状态的如实体现即"致良知",所以"致良知"在理论上是"知行合一"固有内涵的进一步深化。"知行合一"的理解不能脱离人的现实生存,实际上是一个生存论命题,而"知行合一"的根本义乃是"知行同一",其终极意义则是还归心身一元,由此而建构起个体生存的意义世界。
董平
关键词:知行合一良知心即理生存论
正德 利用 厚生 惟和——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原则被引量:2
2019年
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其中足以引导出"生态伦理"与"生态智慧"的独特理念的,是《大禹谟》中的"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为实现"厚生"的生命目的,"利用"自然世界之全部资源是正当的,但同时又要求把自然世界的对象物转化为伦理实践的对象,以"正德"而实现"利用",以"利用"而导向"厚生",终以"正德""利用""厚生"三者之间的"惟和"为价值归趣。其中包含着生命目的与资源获取手段之间的张力平衡,包含着生资富厚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张力平衡,包含着物质生命之发达与德性生命之提升之间的张力平衡。在这一整体观念之中,自然世界是被明确纳入人道实践的伦理体系的。
刘晓婷董平
关键词:生态伦理天人合一厚生
儒家道德的根据
董平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