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
- 作品数:33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 王旭董平王栓科刘文忠马延超刘京升王景
- 任务来源:该研究属自选课题,经费自筹。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儿童最常见的下肢骨关节畸形,是严重影响儿童下肢功能的严重疾患,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将造成严重后遗症。随着人类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化,其治疗手...
- 关键词:
- 关键词:截骨治疗手术治疗
- 正常婴儿髋关节超声多种评价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正常婴儿髋关节超声多种评价参数的相关性及多种测量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价髋关节发育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5例婴儿[男56例,女49例,汉族72例,回族33例,月龄1∽6个月,平均(2.6±1.3)个月]210个正常髋关节行超声检查,观察髋关节形态结构并测量不同参数(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髋臼角,L值),比较不同参数相关性。[结果]1正常婴儿髋关节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测量值、髋臼角及L值测量值分别为(67.24±4.21)°,(62.92±6.40)°,(61.92±5.52)%,(23.04±2.56)°,(0.44±0.05);2正常男婴与女婴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髋臼角及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族与汉族婴儿正常髋关节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髋臼角及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α角与FHC呈正相关,与β角、髋臼角及L值呈负相关。[结论]Graf方法作为婴儿髋关节筛查的首选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FHC、AI角、L值与α、β角具有相关性性,反映股骨头覆盖及骨性髋臼发育情况,对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具有借鉴意义。
- 贾英英聂芳魏佳琪董平康鹏德董甜甜
- 关键词:婴儿髋关节超声
- 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保护和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6只Wistar雌性大鼠(体重2603^00 g)随机选取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6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于T9-11节段椎管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生i理盐水对照组(B组),每组各30只。分别于术后1、3、7、14、21、28 d采用Rivilin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后处死收材,每组各时相点5只,以HE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SCI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7 d,Rivilin斜板试验和Tarlov评分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B组。术后28 d:HE染色示A组大鼠SCI处无明显空洞和瘢痕组织,有各种形态细胞形成,部分细胞有明显分化特征;B组SCI处被瘢痕组织填塞,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并有较大脊髓空洞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A组各时相点微管相关蛋白质-2(MAP-2)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I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与MAP-2及ChAT的表达呈一定相关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通过增强SCI后MAP-2及ChAT的表达保护大鼠受损后脊髓的神经元。
- 陈永刚刘文忠王栓科董平任小军
-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脊髓损伤神经元
- Pembert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及股骨上段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被引量:21
- 2009年
- [目的]总结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经验,强调联合化及个体化原则。[方法]选择1996年2月~2007年4月期间3~10岁CDH患儿26例,计28髋,均行Pemberton截骨术辅以广泛软组织松解、股骨上段矫形截骨等联合手术治疗,测定并对比其术前、术后AI角、CE角、髋臼的深度等指标,并以Severin影像学及Mckay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加以评价。[结果]本组26例均得到随访,平均43个月。根据Severin影像学评价标准,优64.3%,良28.6%,可7.1%,而根据McKay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50.0%,良35.8%,可7.1%,差7.1%。总体上影像学评价优于临床疗效。[结论]Pemberton截骨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安全、有效的,联合化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必须强调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 王旭董平韵向东汪静夏亚一王栓科
-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 骨折术后应用松梅乐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被引量:9
- 2006年
- 王旭董平赵琳张海鸿孙正义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应用促进骨折愈合浅静脉扩张静脉高压肢体肿胀
- 三磷酸腺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对损伤脊髓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物联合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修复及脊髓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雌性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T12节段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12只/组,A组(ATP+BMSCs联合移植组)、B组(BMSCs移植组)、C组(ATP移植组)、D组(空白对照组)。术后采用Rivlin斜板实验评价后肢功能恢复程度,于28 d处死大鼠后取材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SE的表达和脊髓损伤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各组动物均出现后肢瘫痪症状,术后23周开始有不同程度恢复,A组恢复效果最佳,B、C组次之,D组最差。Rivlin斜板实验评分:术后14、21及28 d,A组NSE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高于B、C、D组,B、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TP与BMSCs复合物联合移植使损伤脊髓中神经元NSE表达增加,且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最佳,有利于脊髓损伤的修复。
- 刘文忠王栓科陈永刚任小军董平
-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58例320髋,其中左髋104例,右髋92例,双髋62例。术前股骨头脱位高度平均1.6cm,股骨颈前倾角平均66.5°,髋臼指数平均36.8°,手术年龄平均2.6岁。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2个月,根据Mckay的临床评定标准,238个髋关节为优,56个为良,18个为可,8个为差;X线片结果显示C-E角平均为20°,根据Severin的评定标准,232个髋关节为优,58个为良,21个为可,9个为差。结论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术式。
- 马延超董平刘文忠王旭
-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术
- 桡骨头切除与内固定治疗MasonⅢ桡骨头骨折的比较研究
- 2009年
- 分析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MasonⅢ桡骨头骨折的疗效;选择9例桡骨头MasonⅢ骨折患者,分别行桡骨小头切除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根据患者肘关节的活动度、肌力、稳定度和疼痛的情况,按照Brobrg和M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内固定组随访平均21.7个月,所有桡骨头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3.5个月。肘关节评分,好3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80.0%。桡骨头切除组随访平均19.3个月。肘关节评分,好1例,良1例,中2例,优良率50.0%。优良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桡骨小头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治疗MasonⅢ桡骨头骨折的有效方法。
- 刘京升董平王宏沛吴萌王栓科汪玉良夏亚一
- 关键词:切除内固定
- 肘内侧切口治疗Gartland 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肘内侧切口治疗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3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肘内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后应用克氏针交叉固定.随访6~18个月,拍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根据Flynn功能评定标准,综合肘关节屈伸功能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儿术后平均住院6d.3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骨折4~6周均临床愈合.术前神经损伤者术后3个月均恢复.无一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及肘内、外翻畸形.综合屈伸功能评价结果:优23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94.12% (32/34).结论 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行肘内侧切口切开复位为一种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
- 刘文忠董平任小军陈永刚
- 关键词:GARTLAND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 一种骨科临床用牵引架
- 一种骨科临床用牵引架,包括C形夹、立柱、滑杆、横杆以及吊带,现有的牵引架包括吊带,吊带悬挂在病床上,吊住患者的肢体,但是这样吊带的长度不方便调节,长度和位置都不方便调节,患者在活动身体的时候也不便,本实用新型在调节横杆的...
- 陈永刚刘文忠董平丁界先移志刚任小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