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消融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心室
  • 4篇房颤
  • 4篇超声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心室肌
  • 3篇室性
  • 3篇室性心动过速
  • 2篇导管
  • 2篇导管消融
  • 2篇心肌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阵发性心房颤...
  • 2篇培哚普利
  • 2篇唑酮

机构

  • 12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电子工业部
  • 1篇重庆康明斯发...
  • 1篇约翰霍普金斯...
  • 1篇简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董军
  • 8篇殷跃辉
  • 6篇刘增长
  • 6篇李增高
  • 5篇佘强
  • 4篇刘东
  • 4篇黄晶
  • 4篇罗开良
  • 3篇李伦旭
  • 3篇兰先彬
  • 2篇杨小渝
  • 2篇熊杰熙
  • 2篇黄祖荣
  • 2篇吴近近
  • 2篇邓建川
  • 1篇冉海涛
  • 1篇张鹏
  • 1篇郭奇
  • 1篇高大中
  • 1篇王志刚

传媒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癫痫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溶栓后临床结局的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溶栓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定义为溶栓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升高≥4分,预后不良定义为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2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预后不良和3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8例(15.3%)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55例(46.6%)预后不良,23例(19.5%)3个月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1.058,95%CI=1.006~1.112)和溶栓前NIHSS评分(OR=1.099,95%CI=1.019~1.186)均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矫正NIHSS评分(OR=1.251,95%CI=1.145~1.366)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1.049,95%CI=1.009~1.091)仍是3个月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房颤(OR=3.600,95%CI=1.079~12.017)、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1.068,95%CI=1.012~1.127)和溶栓前NIHSS评分(OR=1.177,95%CI=1.068~1.297)是溶栓后3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静脉溶栓后临床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刘畅董萌刘继红邹家林董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性粒细胞
活体超声心肌消融的生物学效应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探讨超声消融活体心肌的效应特征 ,提供导管超声用以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验基础。 方法 用 10 .4MHz的超声导管消融 10只活体犬心肌 ,观察消融深度、形态和温度变化及其与射频消融心肌效应的差异。 结果 超声在活体犬可产生深达 10 mm的心肌消融 ,消融深度与消融时间呈良好相关且边界清晰 ;其热中心在心肌内部。而射频消融深度明显低于超声 ,其热中心在消融的心肌表面。 结论 超声可产生边界清晰且深入的心肌消融 ,消融深度可控 ,提示超声作为导管消融较为安全的能量适于消融深部病灶。
黄晶董军李增高王志刚冉海涛殷跃辉罗开良王智彪赵纯亮刘锦刘光聪
关键词:心律失常
超声导管消融的应用前景被引量:2
1998年
超声的组织穿透力强,可通过温热、空化、机械等效应造成组织损伤。动物实验发现,置于心导管顶端的换能器能在心内膜和心外膜造成6~9mm深的损伤灶,其边界清楚。说明超声可以成为心内消融的能源,并很可能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
董军
关键词:超声波导管消融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及阿司匹林的影响被引量:33
2000年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及阿司匹林对其的影响。方法 :观察 6 9例冠状动脉单支狭窄 >6 0 %的 CHD患者 ,35例正常对照者及 31例病例对照者的 CRP浓度及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CRP浓度的影响 ,及 CRP浓度的高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CHD患者的 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 CHD患者的 CRP浓度 (P <0 .0 5 ) ,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正相关 (r =0 .5 3,P <0 .0 5 )。结论
刘东刘增长董军邓昌明黄晶李增高
关键词:C反应蛋白阿司匹林冠心病
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的电生理基质和导管消融治疗(附二例报道)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报道2例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RVC)的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结果。方法2例均以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为首发症状。在窦性心律下,采用心脏电解剖标测系统构建右室并行起搏标测室速起源点。结果双极电压图上的低电压面积分别为36 cm2和48 cm2,室速起源于低电压的病变心肌与正常心肌的交界区,2例共有4种室速,采用线性消融后4种室速即刻均不能诱发,例2于术后第2天复发,但室率从188次/分降至160次/分,随访9个月和4个月未见室速复发。结论ARVC的电生理基质是病变心肌的低电压区,电解剖标测指导下的线性导管消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殷跃辉刘增长佘强董军吴近近兰先彬杨小渝凌智瑜刘东
关键词:电生理学室性心动过速电解剖标测
超声物理因素对心室肌消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超声物理因素对其损伤灶的影响。方法 使用自行研制的超声导管消融系统,在犬离体右室或左室游离壁热动力学模型上进行超声心室肌消融,并与射频消融比较。结果 电功率与超声损伤灶深度线性相关,损伤面积与辐照时间有正相关关系。电功率是超声消融损伤深度较理想的预测因素,能量是描述损伤面积较好的物理量。换能器/组织接触压与损伤灶大小无明显关系。超声损伤灶的深度远大于射频损伤灶的深度。结论 与射频消融相比,超声消融可造成更深的心肌损伤灶,提示超声消融有可能消除位于较深心肌中的致心律失常病灶,这对于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有较大的意义。
董军罗开良黄晶邓建川李伦旭殷跃辉
关键词:心肌梗塞室性心动过速
超声导管心室肌消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评估超声消融损伤灶的组织学改变 ,探讨各种物理因素对超声损伤范围的影响。使用自行研制的超声导管消融系统 ,在冠状动脉灌注及表面灌流的犬离体右室或左室游离壁热动力学模型上 ,以不同的电功率及辐照时间进行心室肌消融。结果 :持续 45s的超声消融能造成均一的、边界清楚的心肌坏死灶。电功率与损伤灶深度呈线性相关 (Y =2 .81+ 0 .4X ,r2 =0 .745 ) ,电功率 2 3.81W、超声辐照 6 0s产生的损伤灶最深 ,达 12 .2 7± 1.75mm。损伤面积与辐照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Y =17.94+ 0 .2 8X ,r2 =0 .5 8)。结论 :超声能量可能成为心内消融的能源。与射频消融相比 ,超声消融可造成更深的心肌损伤灶 ,提示超声消融有可能消除位于较深层心肌中的致心律失常病灶 。
董军罗开良黄晶李伦旭邓建川殷跃辉李增高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
培哚普利与硫氮唑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被引量:26
2003年
为探讨培哚普利 +硫氮唑酮对控制阵发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发作和左心房扩张的疗效 ,将阵发性房颤分为硫氮唑酮组 (Ⅰ组 )和培哚普利 +硫氮唑酮组 (Ⅱ组 ) ,二组根据左房内径大小分为左房正常组 (Ⅰa=33例、Ⅱa =33例 ) ,左房扩大组 (Ⅰb =34例、Ⅱb =31例 )。Ⅰ组给予硫氮唑酮 30mg 2次 /日或 3次 /日 ;Ⅱ组给予硫氮唑酮 30mg 2次 /日 +培哚普利 4mg 1次 /日。所有患者均治疗 3年。结果 :①各组房颤年发作次数治疗后均有显著减少 (P <0 .0 5 )。②Ⅰb、Ⅱa、Ⅱb组治疗后的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 (P <0 .0 5 )。③房颤的年发作次数治疗后 1,2 ,3年间 ,Ⅰa、Ⅱa组显著高于Ⅰb、Ⅱb组 (P <0 .0 5 )。④随治疗时间的延长 ,Ⅱ组左房扩张的增幅明显低于Ⅰ组 (P <0 .0 5 )。结论 :硫氮唑酮和培哚普利 +硫氮唑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均可减少房颤的发作 ,但后者优于前者 ,培哚普利 +硫氮唑酮治疗可明显减慢左房的扩张速度。
殷跃辉刘增长佘强熊杰熙董军兰先彬黄祖荣郭奇李增高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培哚普利硫氮唑酮疗效
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New-onset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 NORSE)是一种临床表现,而非特异性诊断,是指在无活动性癫痫或其他现存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中,首次出现与急性中毒、急性代谢紊乱或急性脑结构性病变无关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NORSE患者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常规脑脊液检查等缺乏特异性改变。约50%的NORSE患者可找到明确病因,其中自身免疫性脑炎约占2/3。目前,隐源性NORSE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传统抗癫痫药物及镇静剂对其疗效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免疫治疗对隐源性NORSE患者癫痫持续状态的控制效果优于传统抗癫痫药物及镇静剂,但其免疫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亟待进一步多中心临床研究。现将NORS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董军张鹏陈阳美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病因免疫治疗
小剂量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5
2004年
目的 :评价小剂量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8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 (Ⅰ组 ,n =5 3 )和胺碘酮 +培哚普利组 (Ⅱ组 ,n =5 5 ) ,治疗随访时间为 2年 ,研究终点为房颤发作。计算两组治疗后 3、6、9、12、18和 2 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 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 6、12个月间左心房内径无差别 ,18个月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第 3、6、9个月 ,Ⅰ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低于Ⅱ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 ,而治疗 12个月后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2 5 ) ,治疗结束时Ⅰ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 61 2 2 % ,Ⅱ组为 82 3 5 %。结论 :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殷跃辉刘增长杨小渝董军高大中佘强熊杰熙黄祖荣
关键词:小剂量胺碘酮培哚普利阵发性心房颤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