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舒

作品数:1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内障
  • 12篇白内障
  • 6篇年龄
  • 6篇年龄相关
  • 6篇年龄相关性
  • 5篇单核
  • 5篇单核苷酸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核苷
  • 5篇核苷酸
  • 4篇手术
  • 4篇年龄相关性白...
  • 4篇细胞
  • 4篇黄斑
  • 4篇基因
  • 4篇白内障患者
  • 2篇修复基因

机构

  • 15篇南通大学
  • 1篇阜宁县人民医...

作者

  • 15篇苏舒
  • 15篇管怀进
  • 6篇季敏
  • 5篇朱蓉嵘
  • 5篇杨梅
  • 4篇吴坚
  • 3篇周天球
  • 2篇王惠芬
  • 2篇张俊芳
  • 2篇胡楠
  • 2篇杨铃
  • 2篇周婧
  • 2篇施健
  • 2篇王勇
  • 1篇康丽华
  • 1篇庹旌生
  • 1篇胡健艳
  • 1篇秦柏
  • 1篇姜瑾

传媒

  • 3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第三届中国眼...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ZNF644、GRM6和CTNND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江苏汉族人群ZNF644、GRM6和CTNND2基因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无亲缘关系的114例高度近视患者(双眼眼轴长度≥26 mm)和132例健康对照个体(双眼眼轴长度均在22.0 ~24.0 mm).样本来源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中心的住院患者.本研究通过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应用TaqMan MGB荧光探针方法检测ZNF644、GRM6和CTNND2基因14个位点单核甘酸多态性(SNP).Stata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有差异.结果 ZNF644-rs358695在病例组中稀有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41.2%,低于对照组中的5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提示等位基因A为保护基因.ZNF644-rs358693在显性模型中,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ZNF644-rs358695在隐性模型中,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ZNF644的ACCG单倍体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单体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GRM6和CTNND2基因的9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ZNF644基因突变与高度近视存在关联,提示ZNF644基因在高度近视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惠芬杨梅苏舒康丽华朱蓉嵘施健管怀进
关键词:高度近视单核苷酸多态性
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HMC)患者白内障术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60例(65眼)为研究对象,其中HMC患者24例(27眼)为HMC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36例(38眼)为ARC组。于白内障术前和术后20 h分别抽取100μL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房水中47种细胞因子含量。术后20 h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房水闪辉和浮游细胞情况,并与所测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对入组患眼行OCT检查,将所测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FT)与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20 h,HMC组患眼房水闪辉和浮游细胞等级分布与AR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HMC组患眼房水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细胞介素(IL)-12(P40)、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浓度均明显高于ARC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明显低于ARC组(均为P<0.05)。术后20 h,HMC组患眼房水中14种细胞因子均比ARC组明显增高(均为P<0.05)。HMC组患眼术前CFT明显薄于ARC组(P=0.018),术后1周、1个月、3个月CFT均比术前显著增加(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MC组患眼术后1个月CFT与术前房水中HGF、IL^(-1)2(P40)浓度均呈正相关,与术后20 h房水中HGF、IL^(-1)2(P40)、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浓度均呈正相关,与IL^(-1)3浓度呈负相关(均为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房水中IL^(-1)2(P40)浓度,术后房水中IL^(-1)2(P40)、IP-10、IL^(-1)3浓度是HMC患者术后CFT的影响因素。结论HMC患者白内障术后前房炎症反应较重,易发生黄斑水肿等术后并发症。房水中IL^(-1)2(P40)、IP-10、IL^(-1)3浓度有望成为HMC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预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耿文静管宇李鹏飞季敏苏舒宋佩袁玉蓉管怀进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房水细胞因子黄斑水肿
SLC16A12基因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联研究
胡健艳苏舒胡楠管怀进庹旌生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单核苷酸多态性中国汉族人群
眼内异物摘出术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眼内异物摘出术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69例(69眼)眼内异物摘出术的不同手术方式及其效果。结果均能成功Ⅰ期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和外路磁吸术摘出异物,有32例(32眼)施行了Ⅱ期手术。经Ⅰ期以及Ⅱ期手术,最终有58眼(84.06%)视力≥数指,最佳者达1.0。结论眼内异物应积极行急诊摘出异物手术,并且需综合分析异物位置及并发症,以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
苏舒管怀进朱蓉嵘
关键词:眼内异物玻璃体切除术
rs7624556和rs13119914位点与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rs7624556和rs13119914位点与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关系。方法选取208例江苏汉族干性AMD患者(A组)和同一地区正常人群218例(B组),RT-PCR法检测并比较两组rs7624556和rs13119914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结果两组rs7624556和rs13119914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汉族人群rs7624556和rs13119914位点与干性AMD无明显相关性。
周天球管怀进苏舒杨铃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单核苷酸多态性
DNA修复基因的多态性以及DNA损伤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DNA氧化损伤修复基因BLM、WRN、ERCC6以及OGG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是否影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的发生,并检测SNP是否会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的改变。方法从"江苏眼病研究"人群收集ARC患者789例及对照组531例。提取DNA分析BLM、OGG1、ERCC6及WRN基因18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同时应用彗星试验检测部分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结果WRN-rs11574311与ARC、皮质型以及混合型ARC相关(P=0.003,OR=1.49;P=0.001,OR=1.68;P<0.000 1,OR=2.08),BLM-rs1063147与核型ARC相关(P=0.03,OR=1.31),WRN-rs2725383与皮质型ARC相关(P=0.01,OR=1.49),WRN-rs4733220以及WRN-rs2725338与混合型ARC相关(P=0.04,OR=0.74;P=0.003,OR=0.60)。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WRN-rs11574311仍与皮质型以及混合型ARC相关,WRN-rs2725338仍然与混合型ARC相关。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WRN基因在AR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不同亚型ARC中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说明不同亚型ARC可能具有特异性的危险因素以及致病机制。
苏舒朱蓉嵘胡楠周婧杨梅管怀进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DNA修复基因DNA损伤单核苷酸多态性流行病学研究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眼内液中细胞因子的改变被引量:2
2021年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虽然相当微创,但仍会损伤血-眼屏障,导致眼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升高,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抗炎因子下降。这些变化可以引起或加重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研究眼内液中细胞因子的改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耿文静季敏苏舒管怀进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房水玻璃体细胞因子并发症
白内障摘除手术中三种眼底检查技术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成像系统(视网膜照相)、25G导光纤维及非手术显微镜内置的直立式术中相干光层析成像术(iOCT)在白内障摘除手术中对术前无法窥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实时眼底检查和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183例(183只眼)白内障患者资料, 所有术眼均为术前相关病史疑有眼底病变但无法窥入眼底。根据术中眼底检查方法分为4组:(1)视网膜照相组(49只眼);(2)导光纤维组(40只眼);(3)iOCT组(36只眼);(4)3种方法联合组(58只眼)。术后行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和(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等检查眼底, 将术后与术中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以验证各组术中诊断的准确性。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中男性79例, 女性104例;年龄(69±10)岁。术中检查共发现有眼底病变者82只眼(阳性率为44.81%), 术后检查共发现有眼底病变者93只眼(阳性率为50.82%)。视网膜照相组术中、术后检查发现有眼底病变者分别为19、26只眼, 以术后检查结果为标准, 术中检查灵敏度为73.08%(19/26);导光纤维组术中、术后检查发现有眼底病变者分别为18、20只眼, 术中检查灵敏度为90.00%;iOCT组术中、术后发现有眼底病变者分别为20、22只眼, 术中检查灵敏度为90.91%;3种方法联合组术中、术后检查结果一致, 发现有眼底病变者均为25只眼, 术中检查灵敏度为100.00%;4个组间术中检查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 P<0.05), 视网膜照相组低于3种方法联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 P<0.01), 其余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检查发现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或黄斑严重水肿需要药物干预者共49只眼, 经患者知情同意对其中41只眼术中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
苏舒吴坚季敏杨梅管宇王勇周天球吴丝管怀进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眼底视网膜疾病
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与白内障手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合并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iERM患者(iERM组)25例(27眼)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23例(25眼)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房水,运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对房水中48种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分析iERM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相关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体积(MV)和黄斑平均厚度(MT)的变化与房水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ERM组患者房水样本中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白细胞介素(IL)-2、IL-7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5)。iERM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明显改善,CFT、MV和MT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iERM组患者房水细胞因子CTACK浓度与BCVA(logMAR)变化(术后与术前的差值)呈正相关(r=0.445,P=0.043);细胞因子IL-4浓度与MT变化(术后与术前差值)呈负相关(r=-0.471,P=0.031)。结论对于iERM患者,房水中GRO-α、IL-2、IL-7和PDGF-BB可能参与了iERM的形成机制,CTACK可能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缓慢有关,而IL-4则可能与患者术后黄斑厚度增加密切相关。
宋佩李鹏飞耿文静苏舒袁玉蓉陈威吴坚季敏管怀进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房水细胞因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患者术中实时眼底检查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中用眼科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成像系统(WFIS SW-8000)对术前高度怀疑有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行实时检查和治疗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法,于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纳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因严重白内障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90例96眼。所有患者根据术前相关病史疑有术眼眼底病变但术前眼底无法窥入。术中摘出患眼白内障后即刻用WFIS SW-8000行眼底照相,实时进行眼底检查并及时治疗。术后采用前置镜辅助的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底检查,同时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将术后各项检查结果与术中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以验证术中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白内障术中发现患眼存在眼底病变者40眼,检出率为41.67%,其中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者2眼、湿性AMD者3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者1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HMR)者7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伴黄斑水肿者1眼、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者12眼、中度NPDR者7眼、重度NPDR者4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者3眼;术后检查发现眼底病变者45眼,检出率为46.88%,与术中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8,P=0.468)。白内障术中诊断为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或黄斑水肿者共22眼,经患者知情同意对其中11眼行玻璃体腔抗炎和/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射。结论白内障术中用WFIS SW-8000进行实时眼底病诊断是可行的,有助于对白内障合并严重眼底病患者的眼底疾病进行及时干预。
苏舒吴丝吴坚管宇王勇杨梅季敏管怀进
关键词:屈光间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