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艳玲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文化
  • 1篇当代话剧
  • 1篇豆棚闲话
  • 1篇心态
  • 1篇性文化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空间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分子
  • 1篇知识分子形象
  • 1篇治生
  • 1篇士人
  • 1篇士人阶层
  • 1篇市井
  • 1篇市井生活
  • 1篇思想文化
  • 1篇思想文化内涵
  • 1篇清初
  • 1篇文化内涵
  • 1篇闲话

机构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胡艳玲
  • 1篇陈黎明

传媒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洛阳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京味文化的一面镜子——对老舍《茶馆》的一种文化解读被引量:6
2002年
《茶馆》因其“清明上河图”式的北京市井生活与民俗风情画卷的描绘而散发着浓郁的京味文化气息。由《茶馆》我们可以透视出京味文化重“礼性” ,讲“秩序” ,讲体面 ,求“排场” ,以及追求闲适生活方式的多重特征。京味文化的变动则隐喻了一个主题 :腐朽“吃人”
陈黎明胡艳玲
关键词:老舍《茶馆》京味文化当代话剧市井生活
由《黄英》看明清之际士人“治生”心态的转变
2002年
明清之际 ,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新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给传统思想以强有力的撞击。立足于这一意识形态转变的关口 ,蒲松龄在《黄英》一篇中 ,塑造出马、陶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 ,通过两者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 ,很有深度地透视出本时期士人“治生”
胡艳玲
关键词:《黄英》明末清初士人阶层知识分子形象
《豆棚闲话》研究
全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概述.首先交待了艾衲居士及其生平的几种说法.其次,论及《豆棚闲话》创作时的思想文化背景.第二章分析了《豆棚闲话》对历史故事的改编.艾衲居士不仅改编了介之推宁死不愿出山的历史故事,还推翻了范蠡、...
胡艳玲
关键词:艾衲居士豆棚闲话叙事空间思想文化内涵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