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立成

作品数:70 被引量:513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镇痛
  • 14篇麻醉
  • 13篇术后
  • 10篇直肠
  • 10篇手术
  • 7篇直肠癌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7篇肠癌
  • 6篇术后镇痛
  • 6篇罗哌卡因
  • 6篇结直肠
  • 5篇硬膜
  • 5篇硬膜外
  • 5篇缺血
  • 5篇氯胺酮
  • 5篇老年
  • 4篇再灌注
  • 4篇全麻
  • 4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58篇天津市人民医...
  • 10篇天津市第二中...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红十字...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9篇耿立成
  • 16篇谢淑华
  • 10篇冯洁
  • 10篇王蕾
  • 8篇李丽
  • 8篇张军
  • 8篇魏颖
  • 7篇高涛
  • 5篇杨学伟
  • 4篇崔艳苓
  • 4篇于泳浩
  • 3篇魏淑英
  • 3篇杨红梅
  • 3篇鲁富泰
  • 3篇王国林
  • 3篇牛敏
  • 2篇冯洁
  • 2篇周振东
  • 2篇李丽
  • 2篇李新

传媒

  • 13篇中华麻醉学杂...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山东医药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天津医药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天津护理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天津药学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吸暂停麻醉法声带手术50例报告
1991年
我院自1988至1989一年中,采用呼吸暂停麻醉法在支撑喉镜下施声带手术50例,克服了以往在间接喉镜或直达喉镜下进行手术麻醉不完全、照明欠佳、视野差的不足,临床实践感到该法手术病人无痛苦,手术顺利,效果较好。一、资料分析;50例中男23例,女27例。最小18岁,最大72岁,20~40岁占大多数。全部病人均以声音嘶哑就医。
刘鸿源王健耿立成
关键词:声带手术麻醉
盐酸格拉司琼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盐酸格拉司琼 (granisetronhydrochloride)应用于椎管内麻醉中 ,观察其对术中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方法 :71例ASAI~Ⅲ级 ,年龄 18~ 77岁 ,体重 5 1~ 72kg。包括腹部、盆腔手术 ,全部采用椎管内麻醉。麻醉前静注盐酸格拉司琼 40μg·kg-1,记录麻醉前、后各时间点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及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5 4例无恶心、呕吐 ,11例轻度恶心 ,6例中度恶心伴呕吐 ,总有效率为 91.5 %。麻醉前、后SBP、DBP显著下降 (P <0 .0 5 ) ,但麻醉满意后与手术探查时血压、心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盐酸格拉司琼可有效地防止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
耿立成高涛王蕾
关键词:盐酸格拉司琼恶心呕吐椎管内麻醉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低热、轻度乏力,患处往往会伴有神经痛或者皮肤灼热等,触及患处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痛觉敏感,颈神经、肋间神经、腰骶神经和三叉神经为带状疱疹的多发部位。此外,该病会伴随各种并发症,包括细菌感染、后遗神经痛、结膜炎、角膜溃疡和角膜炎等。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为病毒经由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从而产生了病毒血症,病毒长期潜伏或者隐藏在颅神经或后根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一旦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潜伏的病毒就会被激活,从而引发带状疱疹。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身体免疫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由于该病具有迁延难愈的特点,以往单一的治疗方式难以改善临床症状,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严重时患者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倾向。本文提出了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希望能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王存斌耿立成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
艾司氯胺酮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直肠癌手术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时,艾司氯胺酮对于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选择140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70),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n=70),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加用艾司氯胺酮。记录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IH)发生率、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诱导后15 min(T3)、诱导后20 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诱导后插管前(T1)和插管后(T2、T3、T4),观察组PIH均低于对照组(χ^(2)=4.766,3.897,3.962,4.743,均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PIH的发生率最高,诱导后20 min(T4)发生率最低,而对照组气管插管后PIH发生率较气管插管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基线水平相比,两组患者的MAP和HR在T1、T2、T3、T4各时间点均降低(均P<0.05),且在T1、T2、T3、T4各时间点,观察组的MAP[(84.1±12.0)mm Hg,(84.8±11.2)mm Hg,(85.0±11.8)mm Hg,(87.8±11.9)mm Hg]均高于对照组[(78.4±13.1)mm Hg,(80.8±12.8)mm Hg,(81.8±13.3)mm Hg,(83.0±14.5)mm Hg](均P<0.05)。观察组HR在T1低于对照组[(64.8±10.6)次·min^(-1),(65.6±12.6)次·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2、T3、T4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为[4.3%(3/70)]低于对照组[14.3%(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60,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全麻诱导中使用艾司氯胺酮有助于降低诱导后低血压的风险。
谢淑华曹家翔杨涛庞申月耿立成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结直肠癌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ERCP患者异丙酚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监测ERCP患者异丙酚麻醉中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探寻适宜的麻醉深度供临床参考。方法60例均分为Ⅰ组AAI39~30,Ⅱ组AAI29~20,Ⅲ组AAI19~10。以15~20mg/10s的速度静注异丙酚诱导,进镜后以8~10mg/(kg.h)泵注异丙酚维持麻醉。根据AAI值是否在预定范围调节异丙酚用量,主要手术步骤完成后停药。监测3组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SpO2及AAI。记录各组入睡、操作、清醒时间,以及体动、呛咳、打鼾的发生率。结果麻醉诱导后3组SBP均显著下降,Ⅲ组DBP亦下降,但均为一过性。HR、SpO2无明显变化。AAI在进镜时均降至预定范围,并在大声呼名有反应前后骤然升高。Ⅰ组体动、呛咳发生率明显高于Ⅱ、Ⅲ组;Ⅲ组打鼾率、清醒时间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AAI10~29是ERCP患者异丙酚静脉麻醉较为适宜的麻醉水平。
冯洁李新魏淑英耿立成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ERCP异丙酚麻醉
羟考酮预先给药对氧糖缺失-复氧复糖诱发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不同阿片受体在其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羟考酮预先给药对氧糖缺失-复氧复糖诱发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不同阿片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IEC-6细胞分为5组(n=15):正常对照组(C组)、氧糖缺失.复氧复糖组(OGD/R组)、羟考酮组(O组)、肛受体拮抗剂CTOP+羟考酮组(CTOP+O组)和K受体拮抗剂BNI+羟考酮组(BNI+O组)。c组正常条件下培养8h;OGD/R组、O组、CTOP+O组和BNI+O组采用无糖无血清培养液,置于95%N2-5%CO,条件下缺氧缺糖4h,再置于正常培养液中于常氧环境下复氧复糖4h。O组、CTOP+O组和BNI+O组于氧糖缺失前5min加入羟考酮,终浓度为1Ixg/ml。CTOP+O组和BNI+O组于氧糖缺失前10min分别加入CTOP和BNI,终浓度均为5μmol/L。于复氧复糖4h时每组取5孔,采用MTI"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比色法测定培养液LDH漏出率;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TNF-α、IL-1β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l(HMGB1)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OGD/R组、O组、CTOP+O组和BNI+O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率、TNF-α、IL-1β和HMGB1的水平升高(P〈0.05);与OGD/R组比较,O组细胞活力升高,LDH漏出率、TNF-α、IL-1β和HMGB1的水平降低(P〈0.05);与O组比较,CTOP+O组和BNI+O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率、TNF-α、IL-1β和HMGB1的水平升高(P〈0.05)。结论羟考酮预先给药可减轻氧糖缺失-复氧复糖诱发的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损伤,其机制与激活肛受体和K受体有关。
谢淑华杨涛耿立成王蕾王国林
关键词:阿片样
加巴喷丁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A组,n=20)、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n=20)和联合治疗组(C组,n=20)。A组口服加巴喷丁;B组根据病变累及的脊神经支配区域,分别行颈、胸、腰椎旁神经阻滞,每周1次;C组联合上述两种方法。各组均治疗5周。观察治疗前后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C组治疗1周后VAS评分首先降低,A、B组起效慢;治疗结束时3组镇痛总有效率均≥75%,但C组疼痛完全缓解率(65%)及总有效率(85%)均高于A、B组。A、C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眩晕、嗜睡;B组2例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可明显降低PHN的程度,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冯洁耿立成李昕魏淑英刘华耿京淼
关键词:加巴喷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椎旁神经阻滞镇痛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
2022年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及抗心律失常药,但其静脉注射同样具有镇痛作用。利多卡因静脉镇痛的历史悠久,对各种手术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开腹、腹腔镜、甲状腺、胸部和脊柱手术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局部麻醉药都能产生全身毒性,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的安全性是被考虑最多的问题。现就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的镇痛机制、安全性及在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牛敏谢淑华耿立成
关键词: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术后镇痛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患者 60 例,年龄 30~80 岁,ASA 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 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术中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维持麻醉。D 组患者插管后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 1 μg/kg,10 min 后改为 0.5 μg/kg 维持,C 组插管后泵注同体积同速度的生理盐水,两组均在全结肠切下尚未吻合时停止给药。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插管后即刻(T0)、气腹建立前(T1)、气腹建立后 2 min(T2)、拔管前即刻(T3)、拔管后 2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期带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清醒拔管),VAS 评分以及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D 组苏醒期 HR 为(71.3±3.0)次/min,MAP 为(70.2±3.0)mmHg,苏醒期带管时间为(3.1±1.0)min,VAS 评分(3.9±0.5)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17%;而 C 组苏醒期 HR 为(87.5±3.0)次/min,MAP 为(88.7±4.3)mmHg,苏醒期带管时间为(13.8±2.7)min,VAS 评分(7.7±1.0)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50%,D 组其它各指标值均明显低于 C 组(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患者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提高苏醒质量。
魏颖刘颖新杨学伟魏斐耿立成
关键词:苏醒期躁动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V)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I/R)组、AS-IV预处理(AS-IV)组。I/R组和AS-IV组采用无创微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S-IV组于造模前60min时采用60mg/kgAS-IV对大鼠进行灌胃预处理。于再灌注120min时取小肠组织,采用HE染色法测定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HMGB-1、SOD和CAT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小肠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9的mRNA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小肠组织病理学Chiu评分升高,TNF-α和HMGB-1的表达水平升高,SOD和CAT的表达水平降低,Bcl-2、Bax和Caspase-9的mRNA水平升高,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I/R组比较,AS-IV组I/R组小肠组织病理学Chiu评分降低,TNF-α和HMGB-1的表达水平降低,SOD和CAT的表达水平升高,Bcl-2、Bax和Caspase-9的mRNA水平降低,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AS-IV灌胃预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大鼠肠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抑制肠道细胞的凋亡发生以及调节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有关。
任晓静杨涛耿立成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肠损伤黄芪甲苷肠屏障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