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原
- 作品数:112 被引量:25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一种双金属组分催化剂在偏二甲肼分解产生氨和二甲胺中的应用
- 一种双金属组分催化剂在偏二甲肼分解产生氨和二甲胺中的应用,催化剂由主活性组分、助剂组分和担体组成;其特征在于:主活性组分是金属钯,助剂组分选自Rh,Ru,Ir,Pt,Ni,Co金属元素之一,担体选自氧化硅、氧化铝、活性炭...
- 林培滋罗洪原丁云杰黄世煜
- 文献传递
- 一种铂/碳催化剂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铂/碳催化剂及其应用,催化剂采用将负载型铂/碳催化剂部分硫中毒处理获得,具体过程为,在搅拌条件下,将铂的水溶性化合物于水中通过浸渍的方式将铂负载于载体上后,经部分硫中毒处理、液相还原、过...
- 罗洪原丁云杰潘振栋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偏二甲肼催化氢解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偏二甲肼(UDMH)氢解生产氨和二甲胺的催化剂是担载型的铑催化剂的改进型。在担载型的铑催化剂上添加助剂。助剂主要选自元素周期表中第VIII族元素和碱金属氧化物。在改进的催化剂上,反应温度:100-300℃,反应压力:...
- 林培滋丁云杰罗洪原
- 文献传递
- 合成C<,2>含氧化物的Rh-RE/SiO<,2>催化剂的研究
- 罗洪原张伟周焕文林培滋徐长海黄世煜吴治华琳励吾
- 关键词:催化剂
- 担载钌催化剂的CO吸附和加氢反应性能被引量:2
- 1994年
- 通过CO脉冲化学吸附以及对吸附态CO和co+H_2反应进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发现1%Ru/siO_2和1%Ru/AL_2O_3催化剂的CO吸附量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根据513K和室温吸附co的TPSR不同,认为存在两类不同活性中心。Ⅰ类中心:金属钌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弱,易吸附CO;Ⅱ类中心: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强,较难吸附CO。随焙烧温度升高,金属与载体作用增强,Ⅱ类中心增多。在微型流动反应器上CO中压加氢发现经673K焙烧的样品的活性及长链烃的生成量和烯/烷比均大于120℃烘干的样品,因此认为,Ⅰ类中心为加氢中心,Ⅱ类中心为链增长中心。
- 罗洪原石红月梁东白林励吾
- 关键词:催化剂氢化钌
- 合成气合成乙醇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气合成乙醇的方法,它由两步组成,第一步是将合成气(CO+H<Sub>2</Sub>)在Rh/SiO<Sub>2</Sub>催化剂上反应,生成碳二含氧化合物,主要有乙醛、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等;第二步是...
- 林培滋周焕文罗洪原王海峰吴治华黄世煜初惠萍
- 文献传递
- 一氧化碳加氢合成乙醇乙醛等二碳含氧化合物催化剂
- 一种CO加H<Sub>2</Sub>合成乙醇、乙醛等C<Sub>2</Sub>含氧化合物催化剂的组成为Rh-V-M/SiO,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为Rh:0.01~3%,V:0.1~10%,M:0.01~10%,其余为载体S...
- 罗洪原周焕文林培滋
- 文献传递
- CO2+H2直接合成低碳烯烃的研究被引量:13
- 1993年
- 对在以铁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上进行CO_2+H_2合成低碳烯烃的研究。通过对载体、金属担载量、助剂和反应条件的考察结果表明,Fe/AC催化剂有较好的性能。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Fe/AC催化剂生成C_2~=~C_4~=有较高的选择性。结合TPR和Mossbauer谱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相生成过程。
- 卢振举林培滋徐长海冯喜云罗洪原梁东白林励吾
- 关键词:低碳烯烃催化剂二氧化碳氢气
- ZrO_2/MnO_x/ZnO催化剂上合成甲基异丙基酮和二乙基酮被引量:8
- 2004年
- 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和反应条件对ZrO2/MnOx/ZnO催化剂反应性能和产物分布的影响。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以673 K为宜。较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43 K、反应压力0.6-1.0 MPa、原料配比n(甲醇)/n(甲基乙基酮)/n(水)=1/1/1、原料液态空速1.0-1.5 h-1。在此反应条件下,甲基乙基酮的转化率可达44.36%,甲基异丙基酮的选择性可达41.71%,二乙基酮的选择性可达35.72%。
- 田丽姜文凤罗洪原丁云杰
- 关键词:锆锰锌甲基异丙基酮
- 一种用于偏二甲肼催化氢解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偏二甲肼(UDMH)氢解生产氨和二甲胺的催化剂是担载型的铑催化剂的改进型。在担载型的铑催化剂上添加助剂。助剂主要选自元素周期表中第VIII族元素和碱金属氧化物。在改进的催化剂上,反应温度:100-300℃,反应压力:...
- 林培滋丁云杰罗洪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