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2009年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和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对8例脉络裂囊肿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例均曾行MRI检查,2例同时做了CT检查,3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8例患者均为单侧单发病变,病变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右侧6例、左侧2例,呈境界清楚的囊样信号,囊壁光滑菲薄,周围无水肿,病灶在不同序列上均与脑脊液信号一致,最大直径21mm,最小直径9mm,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均无强化。结论:脉络膜裂囊肿由于位置特殊,再加上MRI具有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明确诊断并能与其他囊样病变鉴别。 程斌 陆健 张涛 孙春锋 姜吉锋 丁丁关键词:脉络膜裂 囊肿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探讨 2015年 目的探讨24例膝关节半月板囊肿患者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MRI表现,探讨半月板囊肿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半月板囊肿的MRI表现。结果 24例患者共发生29个半月板囊肿,外侧半月板囊肿18个,内侧半月板囊肿发生11个,所有患者均有半月板水平或纵行撕裂。结论半月板囊肿好发于外侧且多与半月板撕裂有关,半月板囊肿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和较高的诊断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程斌 张涛 陆健 邢飞 陈小东 姜吉锋 丁丁关键词:膝关节 半月板囊肿 磁共振成像 肾筋膜间平面在急性胰腺炎中的CT表现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AP)在腹膜后间隙内扩散的CT表现来认识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形态。方法:回顾分析41例AP病例的CT增强表现,着重观察肾筋膜间平面及其毗邻间隙受累的CT表现。结果:AP发生在全胰腺21例,在胰头5例,在胰腺体尾15例。AP均累及左侧肾旁前间隙,累及右旁前间隙35例,双侧肾旁前间隙同时受累32例;累及右肾前筋膜间平面32例,右锥侧筋膜间平面16例,右肾后筋膜间平面7例,右肾周间隙23例,右肾旁后间隙2例;累及左肾前筋膜间平面41例,左锥侧筋膜间平面26例,左肾后筋膜间平面12例,左肾周间隙33例,左肾旁后间隙7例。结论:AP在肾筋膜间平面的扩散支持了肾筋膜分层学说;AP所致肾筋膜间平面的炎性积液主要通过扩散或破坏肾筋膜进入毗邻间隙。 孙春锋 陆健 缪小芬 沈继明 金震滨 程斌 张涛关键词:胰腺炎 腹膜后间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小胰岛细胞瘤(直径≤2cm)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三期螺旋CT扫描在小胰岛细胞瘤(直径≤2cm)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小胰岛细胞瘤患者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螺旋CT检查表现。结果12例患者共发现13个胰岛细胞瘤,其中胃泌素瘤1个,胰岛素瘤11个,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个。CT平扫仅发现少数病灶(1/13),三期螺旋CT检查发现绝大多数病灶(12/13)。7个病灶强化峰值出现在动脉期,6个病灶强化峰值出现在实质期。病灶CT值动脉期为(118.0±31.6)HU,实质期为(131.2±26.6)HU,门静脉期为(104.5±16.3)HU,实质期与门静脉期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静脉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病灶在三期增强CT上均表现为中等度或明显强化。11个病灶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个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1个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螺旋CT表现与其余12个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无明显差别。结论小胰岛细胞瘤三期扫描均呈中等度或明显强化,大部分表现为均匀强化,动脉期和胰腺实质期能够检出绝大部分小胰岛细胞瘤;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判断小胰岛细胞瘤是否具有功能性价值有限。 孙春锋 吴志远 陆健 缪小芬 程斌 梁宏伟关键词:胰腺 磁共振LAVA增强技术对肝硬化退变结节及小肝癌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LAVA增强技术对肝硬化退变结节和小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8例24个肝硬化退变结节(DN)和15例26个小肝细胞癌(SHCC)患者采用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1WI、T2WI)、LAVA增强多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分别观察各序列病灶显示的数量、MR征像及LAVA序列各期病灶强化程度、强化规律,病灶血供。结果 18例24个DN中,同、反相位T1WI上呈等信号者4个,呈稍高信号者2O个,占DN的83%(20/24);26个SHCC结节中,同相位T1WI上呈稍高信号者6个,其中3个在反相位T1WI上呈低信号;同、反相位T1WI上均呈等一低信号者19个结节,占76%(19/26)。抑脂T2WI上DN组24个结节均为低信号;而小HCC组26个结节中,呈稍高或不均匀等一高信号者24个,占92%(24/26),2个在T2WI上为低信号。LAVA动态增强扫描,14例中15个DN呈缓升速降型14个占93%,14例中24个HCC呈速升速降型19个,占79%(19/24);SHCC包膜强化率占增强病灶中的7O%(17/24),而DN仅1个呈假包膜样强化。结论 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DN及SHCC病变的病灶显示、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不同序列影像表现及增强扫描成像特点,能够将绝大多数DN和SHCC区别开来。 丁丁 陆健 张涛 姜吉峰 程斌关键词:肝脏 DN MRI 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评价脑梗死预后的价值初探 2010年 平面回波技术(echo plannar imaging,EPI)的出现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能力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EPI技术的MRI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 tractography,DTT)对评价脑梗死预后的价值。 孙春锋 陆健 缪小芬 程斌 姜吉锋 丁丁 陈莹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白质纤维束 脑梗死 FLAIR 梗死灶 预后 Gd-BOPTA增强MR表现与HCC病理分化及PCNA、PTEN表达相关性研究 钆贝葡胺(Gadobenate Dimeglumine, MultiHance)是一种新型的以钆为基础的MR对比剂,其有效对比成分Gd-BOPTA结合了传统细胞外液对比剂和肝脏特异性对比剂的双重属性,且安全、有效。它在注... 陆健 张涛 曹卫菊 姜吉峰 顾春燕 丁丁 程斌 杨雪飞 江丽琴关键词:病理分化 PTEN基因 文献传递 磁共振LAVA增强技术对肝硬化退变结节及小肝癌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LAVA增强技术对肝硬化退变结节和小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8例24个肝硬化退变结节(DN)和15例26个小肝细胞癌(SHCC)患者采用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1wI、T2w1)、L... 张涛 陆健 程斌 丁丁 姜吉峰关键词:肝硬化 小肝细胞癌 文献传递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MRI诊断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患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21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影像特点主要以两侧枕叶、丘脑、小脑半球及颞叶病变为主,均为多发病灶,且两侧受累常见(16/21),TOBS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病灶常呈多发和或对称性分布。结论颅脑MRI结合临床表现对TOBS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程斌 陈小东 张涛 陆健 姜吉锋关键词:TOBS MRI 磁共振波谱在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 2009年 目的:研究质子磁共振波谱对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Hde1.5T超导MR机对28例临床拟诊脑膜瘤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及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肿瘤波谱代谢物与对侧相应部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常规MRI:T1WI21例表现为等信号,5例表现为稍低信号,2例为混杂信号。T2WI19例表现为等信号,7例为略高信号,2例为混杂信号。增强后MRI:全部病例均表现为明显强化,2例平扫为混杂信号病例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26例出现"脑膜尾征"。16例肿瘤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质子磁共振波谱:28例均表现为胆碱(Cho)峰明显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明显降低或缺失,Cho/Cr(肌酸)比值升高,NAA/Cho比值明显降低,3例出现Ala峰,5例出现Lac峰。结论:质子磁共振波谱是唯一在活体能无创显示组织代谢物的影像方法,可以作为常规MRI在脑膜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补充。 程斌 陆健 张涛 孙春锋 陈小东 石甜甜 丁丁 姜吉锋关键词: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质子磁共振波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