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启贵

作品数:20 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储层
  • 7篇油藏
  • 7篇盆地
  • 7篇鄂尔多斯盆地
  • 6篇低渗
  • 6篇油田
  • 5篇油层
  • 5篇油气
  • 4篇低渗透
  • 4篇靖安油田
  • 4篇储层评价
  • 3篇油层组
  • 3篇油气藏
  • 3篇特低渗
  • 3篇气藏
  • 3篇储集
  • 2篇低渗透油藏
  • 2篇定位管理
  • 2篇压裂
  • 2篇油藏开发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江汉石油学院
  • 5篇长庆石油勘探...
  • 3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0篇程启贵
  • 5篇张荣彬
  • 5篇张春生
  • 4篇王成玉
  • 4篇梁晓伟
  • 4篇施冬
  • 4篇李建雄
  • 4篇马超亚
  • 3篇石玉江
  • 3篇牛小兵
  • 2篇魏红芳
  • 2篇淡卫东
  • 2篇屈雪峰
  • 2篇王娟
  • 2篇郭少斌
  • 2篇赵秋生
  • 2篇孙萌思
  • 2篇郑海妮
  • 2篇姚卫华
  • 2篇刘忠保

传媒

  • 4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石油学报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测井技术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第四届全国油...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靖安油田储层“上水下油”现象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针对靖安油田出现的“上水下油”这种独特的油层分布现象 ,利用测井、录井、薄片和压汞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 ,分析了“上水下油”的沉积意义与形成机理 ,并对此现象进行了流体力学意义上的研究 ,指出“上水”现象是由于渗透率低、束缚水饱和度高造成的 ,在试油中不可能产液。
施冬程启贵张荣彬李建雄高春宁马超亚
关键词:储集层渗透率饱和度油层分布靖安油田
一种用于油气藏研究与决策的数据链方法
一种用于油气藏研究与决策的数据链方法,属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油气藏综合研究与决策的技术领域。油气藏数据链包括元数据、数据集、链节点和数据链四层结构。元数据定义逻辑关联,用于描述数据资源对象和进行定位管理,实现数据项、...
程启贵王娟石玉江姚卫华杨倬魏红芳赵秋生王铁成张宝润孙萌思
文献传递
杏河-侯市-王窑地区长6油层组三角洲砂体成岩作用对油气聚集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对鄂尔多斯盆地杏河-侯市-王窑地区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藏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物性变化规律、油藏类型及成藏机理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6油藏类型主要为上倾岩性尖灭与次生成岩复合油藏;成岩作用是控制研究区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性的成岩作用,使得储层物性变差,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造成砂岩中24.9%和12.0%的原生孔隙丧失,形成成岩遮挡;溶蚀作用是建设性成岩作用,溶蚀孔隙占总孔隙的20%~45%,形成次生孔隙带,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的相互作用,对油气的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说明成岩作用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因素控制油藏圈闭。
郑海妮龚福华程启贵刘小静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成岩作用油气聚集
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26
2001年
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是一个大型的低渗透油气开发区 ,长 6储层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储层以原生剩余粒间孔隙为主 ,长石及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中孔 (2 0 μm~ 5 0 μm)和大孔 (5 0 μm~ 10 0 μm)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 ,而细喉 (1μm~ 3μm)和中喉 (3μm~ 7μm)则是长 6基本的渗流通道。根据均值与细喉以上孔隙所占百分比的关系曲线 ,可将长 6储层孔隙结构分为 4种类型 ,其中 类、 类具有较好的孔渗性 , 类孔隙结构较差 , 类为非储层孔隙结构。铸体薄片孔喉图象分析表明 ,长 6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分布特征 。
张春生夏长滩程启贵张荣彬马超亚李建雄
关键词:孔隙结构储层靖安油田孔喉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目标优选被引量:4
2012年
作者对环县地区长8油层组进行了详细的物源、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物性、储层评价及今构造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长8油层组的油气圈闭类型及油气富集规律,认为油气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水下分流河道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油气富集程度具体受砂厚、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控制,根据砂厚、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参考已有的试油数据,将长8油层组的有利区块分为3类,进而对长8油层组优选出3个一类有利区块、2个二类有利区块和2个三类有利区块。
程启贵牛小兵梁晓伟王成玉辛红刚郭少斌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特低渗油藏水平井布井方式研究
2006年
本文以西峰油田董志区长8油藏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水平井组合方式及其井网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是提高特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结合长庆特低渗储层吸水性能好的特点,认为采用直井注水,水平段走向垂直于储层最大主应力方位的水平井采油的井网组合开发效果最佳。
程启贵屈雪峰饶巧
关键词:西峰油田特低渗油藏数值模拟水平井布井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6油层组储层综合评价被引量:37
2010年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采用谱系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相对独立的评价参数,从9个参数中选择6个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分别是:砂岩厚度、砂地比、泥质含量、变异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参数的权系数。在计算储层综合评价指标值的基础上,采用拐点法确定储层综合评价的分类阈值,进而对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长6油层组进行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取得较好效果。其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以Ⅰ类、Ⅱ类储层为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侧翼以Ⅲ类储层为主。
程启贵郭少斌王海红王成玉梁晓伟
关键词:灰色系统权系数长6油层组储层评价鄂尔多斯盆地
基于ArcGIS的油田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2012年
以ArcGIS系列软件为基础,建立油田空间数据库和符号库,构建基础层、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4层架构的油田地理信息系统,紧密围绕油田勘探开发需求,详细介绍以井位部署为核心,以地理、地质数据综合应用为目的具体功能,并对GIS在油田的发展进行展望。
程启贵张加林邹永玲杨俾
关键词:GIS空间数据库架构设计
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产能快速评价技术
程启贵杨克文彭惠群石玉江牛小兵王成玉梁晓伟淡卫东周金昱辛红刚周树勋冯春珍刘丽丽焦创赟冯胜斌
该项目通过系统总结和提炼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特征,建立了统一的低渗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和分区分层油层识别图版及经济有效开发电性下限;探索形成了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产能快速评价技术。该项技术降低了产能建设风险,又...
关键词: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产能建设
靖安油田地质和油藏工程技术应用效果被引量:9
2002年
靖安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继安塞油田之后于 2 0世纪 90年代发现的 3亿t级特低渗透油田 ,属典型的大型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湖盆三角洲沉积微相和沉积序列组合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是油田成功开发的基础。适应油藏低压、低渗透特点的先期注水技术有效地抑制了高泥质含量 (2 0 % )碎屑岩地层压降区粘土膨胀堵塞喉道的负面影响 ,建立油藏早期的有效驱替系统的开发方式 ,使单井产量稳定提高 ;应用油藏水动力受效单元和平面径向调差技术、油藏数值模拟跟踪研究技术 ,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整体开发压裂技术、注气及气水交注开发方式的实践 ,进一步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水平 ,该油藏已成功地实现了 6年低含水采油 ,采收率由方案设计的 17%提高到了 2 4%。
程启贵胡勇王德玉司尚举
关键词:油藏工程低渗透油田层序地层学整体压裂注气开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