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胜金

作品数:62 被引量:717H指数:19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土壤
  • 15篇三江平原
  • 12篇湿地
  • 8篇小叶章
  • 5篇沼泽
  • 4篇氮素
  • 4篇冻融
  • 4篇沼泽湿地
  • 4篇水分
  • 4篇物量
  • 4篇硝化
  • 4篇小叶章湿地
  • 4篇反硝化
  • 4篇
  • 4篇次生
  • 4篇次生林
  • 3篇养分
  • 3篇樟子松
  • 3篇植物
  • 3篇生物量

机构

  • 3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福建省农业科...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辽宁省干旱地...
  • 1篇包头师范学院
  • 1篇辽宁省固沙造...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2篇秦胜金
  • 28篇周永斌
  • 19篇刘景双
  • 17篇魏亚伟
  • 13篇白雪娇
  • 12篇周旺明
  • 12篇殷有
  • 12篇朱文旭
  • 11篇张玉树
  • 10篇丁洪
  • 9篇邓继峰
  • 8篇王金达
  • 8篇李慧
  • 6篇孙志高
  • 5篇牛沙沙
  • 5篇胡晓霞
  • 4篇杨立新
  • 4篇王洋
  • 4篇郑祥洲
  • 4篇王国平

传媒

  • 8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Agricu...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长江蔬菜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松叶片与土壤有机碳、氮、磷、钙的空间分布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被引量:9
2021年
研究土壤与植物间的养分互馈效应特别是大量元素碳、氮、磷的关系对深刻认识陆地植被系统养分平衡过程有重要意义。以东北阔叶红松林中的红松为对象,通过沿纬度梯度设置样地,并分别进行土壤和红松叶片样品的采集和室内分析,探讨其钙元素与有机碳、全氮、全磷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北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氮、磷和钙的空间变异性均较大(变异系数均大于23%),如表层(0~15cm)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钙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3%~11.0%和25.33~86.30mg·g^(-1),且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叶片磷和钙的变异性较大,但含量均较低,分别为0.1%~0.3%和1.88~4.29mg·g^(-1),而且受纬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土壤具有较高的C∶P和N∶P,尤其表层土壤C∶P高达106.13,且均随纬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叶片的C∶N和C∶P也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N∶P则较低,仅为9.86;土壤钙与其有机碳、氮和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钙则受土壤钙和下层(15~30cm)土壤碳、氮和磷的影响均较大;表层土壤钙和叶片钙均与其C∶P和N∶P呈负相关,这可能与钙的信号调节作用等有关。
魏亚伟张彤刘静韩叙秦胜金秦胜金周永斌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化学计量学钙元素
一种松花粉采集装置
一种松花粉采集装置,涉及一种花粉采集装置。该松花粉采集装置,包括电机、皮带传动机构、负压涡轮风机、高压涡轮风机、旋风分离器及花粉收集室,该采集装置利用涡流风机产生高速气流,通过可伸缩塑料管和喷嘴作用于花期花穗,使松花粉脱...
张良朱文旭秦胜金张淞著李慧邓继峰杨立新周永斌殷有魏亚伟白雪娇刘丽颖
文献传递
冻融对湿地土壤可溶性碳、氮和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65
2008年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冻融循环过程(-5—5℃或-25—5℃)对沼泽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以及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壤DOC和DON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土壤DOC含量在冻融1次(-5—5℃或-25—5℃冻融循环处理)后达最大值,而土壤DON分别在冻融2次(-5—5℃冻融循环处理)和4次(-25—5℃冻融循环处理)后达最大值。这说明在短期内冻融交替对土壤DOC和DON含量的影响较明显。冻结温度和冻融次数显著影响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且-25—5℃冻融循环比-5—5℃冻融循环矿化累积量高。冻融循环促进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有利于土壤有效氮的累积,为春季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氮素,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周旺明王金达刘景双秦胜金王洋
关键词:冻融过程可溶性氮氮矿化沼泽湿地三江平原
辽西地区3种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叶性状特征
2014年
大扁杏、中国沙棘和黑果腺肋花楸是辽西地区的主要造林灌木树种。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3种灌木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值),分析它们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并结合3种灌木的叶性状研究,分析水分利用效率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探讨3个造林灌木树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3种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国沙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大扁杏次之,黑果腺肋花楸最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与单位重量叶氮浓度(Nmass)、比叶面积(SLA)和全碳含量呈正相关,与单位面积叶氮浓度(Narea)和C/N呈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和叶性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灌木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生理策略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刘丽颖殷有周永斌秦胜金牛沙沙卢国珍耿占礼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比叶面积C/N
CO2浓度倍增对湿地小叶章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选择三江平原湿地典型草甸化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箱控制CO2浓度,模拟CO2浓度倍增对小叶章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章对CO2浓度倍增的响应依赖于氮素供应状况.缺氮(0 kg/hm2)条件下,CO2浓度倍增使w(叶绿素),w(游离氨基酸)和w(可溶性蛋白质)降低,w(可溶性糖)增加;而当氮素供应充足时,w(叶绿素),w(游离氨基酸)和w(可溶性蛋白质)均显著增加.施氮促进小叶章叶绿素、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合成,降低了w(可溶性糖).小叶章在高浓度(以摩擦尔分数计)CO2(700μmol/mol)熏蒸40 d,光合能力出现下降趋势.施氮可以促进小叶章的生长,调节其对CO2浓度升高的适应现象.
赵光影刘景双窦晶鑫周旺明王洋秦胜金
关键词:小叶章CO2浓度倍增生理特性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储量及其碳库分配特征被引量:21
2015年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作为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大兴安岭林区选择不同林龄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调查其乔木、灌草、枯落物和土壤,并结合已建立的单木异速生长方程分别计算其碳储量,以期为明确该地区碳库动态及其碳库分配特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总碳储量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由幼龄林到过熟林分别为140.46、186.63、208.64、308.62和341.03 Mg C/hm2,整体表现为碳汇,这主要与乔木碳储量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有关;乔木碳库的变化范围为45.44—212.67 Mg C/hm2,且其占总碳储量的比例也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由幼龄林的32.60%到过熟林的62.36%;灌草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较小,仅为0.48%—0.93%;枯落物碳库在过熟林中较多,为26.11Mg C/hm2,这与过熟林较少的人为干扰有关;土壤碳储量以幼龄林最小,成熟林最高,分别为78.06和131.93 Mg C/hm2,但这与我国其他地区天然林相比均较低,这与该地区较浅的土壤发生层有关;土壤碳储量随林龄的变化并不明显,但其占总碳储量的比例却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减小,由幼龄林的56.01%减小到过熟林的29.35%。
魏亚伟周旺明周莉于大炮周永斌秦胜金代力民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的《森林培育学》教学模式优化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来,由于与森林培育学相关的基础科学飞速发展和林业战略思想的重新定位,森林培育学在教学模式上难以适应社会生产实践的需求。为充分发挥森林培育学在培养适应新时期创新型、复合型林业人才中的作用,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分析了当前森林培育学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科学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整体性原理的森林培育课程体系优化设计模式、基于反馈性原理的森林培育学课程反馈信息平台的建立方案、基于有序性原理的森林培育学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合理配置模式。系统科学理论对森林培育学教学模式的优化,必将推动森林培育学教学过程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生产实践,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性林业人才的需求。
刘平王玉涛刘明国周永斌刘青柏秦胜金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教学模式
辽东山区典型人工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被引量:30
2019年
为揭示不同人工林树种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比较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LGe)和红松人工林(PKe),以及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LGd)和红松人工林(PKd)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树种和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 LGe和PKe土壤全碳、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无显著差异,LGd显著高于PKd。(2)从群落组成来看,该地区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中土壤主要由34个门类群的菌群组成,优势菌群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和芽单胞菌门。(3)从群落结构来看,LGe和PKe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PKd的多样性指数显著极高于LGd,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且Metastats分析结果表明,较LGd和PKd相比,LGe和PKe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显著差异的个数较少,表现为趋同性。(4)优势细菌类群相对丰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RDA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全氮、碱解氮的含量以及C/N是本区针叶林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在保护区选择单一树种落叶松或红松造林对改善土壤养分及优化微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而在实验林场选择落叶松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邓娇娇周永斌周永斌魏亚伟殷有朱文旭
关键词:针叶林高通量测序细菌群落结构
沼泽湿地开垦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探讨开垦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P)形态含量及组成的影响,采用Hedley分级方法对比分析湿地开垦前后及垦后弃耕土壤不同形态P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3年(G3)时土壤总无机磷(TPi)上升达319·67mg·kg-1,其中活性和中等活性无机磷增幅最大(P<0·05),而总有机磷(TPo)下降313·28mg·kg-1.土壤无机磷含量随开垦年限增加而下降,耕作8年(G8)土壤中Resin-P、NaHCO3-Pi和NaOH-Pi分别仅为G3土壤的28·18%、42·87%和45·90%,耕作过程中土壤有机磷逐渐增加,但仅NaOH-Po升幅较大(P>0·05).弃耕后土壤中P的组成向湿地状况发展,弃耕后除Conc.HCl-Pi含量略有下降外,其他P形态均有所上升,但有机磷形态上升速度缓慢.开垦和弃耕过程中等活性P(NaOH浸提P)含量变幅最大;中等活性磷是三江平原湿地土壤P最主要的源和汇.
秦胜金刘景双王国平周旺明
关键词:开垦湿地
玻璃基质缓释肥料的养分淋溶特性研究
2010年
以自制的玻璃基质缓释肥料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壤淋溶方法,研究玻璃缓释肥料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培养28d后玻璃肥料的氮、钾累积释放率分别为普通肥料的81.34%和75.32%(P<0.01),极大的减少了养分淋溶损失。玻璃肥料在淋溶的中后期仍有一定的氮、钾释放速率和释放量,减少了养分损失率,有效地延长了氮、钾养分供应期,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郑祥洲张玉树丁洪秦胜金
关键词: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