瘳卫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幼儿腹泻实验室检测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标本的病原学特点及病原学与pH值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5年7月~2007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1044例0~5岁腹泻患儿的腹泻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及pH值检测。结果①1044例患儿腹泻标本病原学阳性473例(45.31%),检出病原18种402株。外源性肠道病原菌、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以及轮状病毒三种病原构成比依次为37.07%、31.59%、31.34%。主要病原有轮状病毒、志贺菌、克雷伯菌等。②病原菌分离阳性腹泻标本pH值>7占明显优势,病原阴性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腹泻标本、健康体检对照标本pH值<6占明显优势,前者pH值与后三者pH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轮状病毒居首位。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在腹泻标本中的构成比逐年上升,已成为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大便pH值可作为急性腹泻病初步诊断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
- 王志勤邢志广姜锋瘳卫
- 关键词:腹泻病原学PH值
- 婴幼儿腹泻病原学及其快速诊断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标本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寻求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门诊及住院的1160例2个月-5岁腹泻患儿的腹泻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及pH检测。结果(1)1160例患儿腹泻标本病原学阳性605例(52.16%),检出病原20种621株,外源性肠道病原菌、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以及轮状病毒3种病原构成比依次为35.75%、32.69%、31.56%。主要病原:(1)轮状病毒196株(31.56%),志贺菌118株(19.00%),克雷伯菌86株(13.8%),枸橼酸杆菌67株(10.79%),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0株(9.66%)。(2)1160例患儿腹泻标本6个月-2岁患儿占881例(69.91%)。轮状病毒腹泻多发于秋冬季、大便为水样、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志贺菌以夏秋季与脓血便检出率较高。(3)病原菌分离阳性腹泻标本pH>7占明显优势,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病原检查阴性标本、健康体检对照标本pH<6占明显优势,前者pH与后三者pH统计学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轮状病毒居首位,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在腹泻标本中的构成比已接近外源性肠道致病菌而成为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大便pH可作为急性腹泻病早期简单、快速、准确、价廉的初步诊断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
- 王志勤邢志广姜锋吕壮伟瘳卫吕惠娟
- 关键词:腹泻病原学PH值
- 菌群失调患儿腹泻标本细菌学及pH值和球杆比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患者新鲜腹泻标本细菌学、pH值和细菌球杆比的变化,寻求肠道菌群失调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因菌群失调(细菌学培养证实)致腹泻共118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同期保健科健康体检的小儿共80例。均采集新鲜粪便(10min内)进行细菌学普通培养、pH值检测及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计数标本中球菌、杆菌比例。结果:①118例菌群失调患儿腹泻标本细菌学普通培养大肠埃希菌消失或减少42例(35.6%),肠道条件致病菌优势生长49例(41.5%),真菌27例(22.9%)。②肠道菌群失调患儿粪便pH值分布在6—8之间,pH值≥7者92例(78.0%);对照组粪便pH值分布在5—6.5之间,pH值≤5.5者68例(85.0%),≥7者无1例,两组标本pH值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116.52,P〈0.005)。③标本涂片镜检细菌球杆比,菌群失调组为3/7~8/2,球菌≥40%者106例(89.8%);对照组标本细菌球杆比1/9—3/7,球菌≥40%者无1例,两组标本细菌球杆比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54.68,P〈0.005)。结论:腹泻患儿新鲜粪便细菌学、pH值和细菌球杆比的变化有助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以pH值≥7、细菌球杆比大于4/6为标准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简单、快速、准确、价廉,适合基层医院实验室推广使用。
- 邢志广周伟强沈琪琳瘳卫杨艳兵禹磊
- 关键词:肠道菌群失调细菌学PH值
- 小儿腹泻病原学特点及pH值检测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寻求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对该院2003年10月-2005年9月门诊及住院的1160例2个月-5岁腹泻患儿的腹泻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及pH检测。结果:1160例患儿腹泻标本中,6个月-2岁患儿881例(69.91%)。病原学检查阳性605例(52.16%),检出病原20种621株,外源性肠道病原菌、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以及轮状病毒3种病原构成比依次为35.75%、32.69%、31.56%。主要病原:轮状病毒196株(31.56%),志贺菌118株(19.00%),克雷伯菌86株(13.85%),枸橼酸杆菌67株(10.79%),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0株(9.66%)。轮状病毒腹泻多发于秋冬季、大便为水样、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志贺菌以夏秋季与脓血便检出率较高。病原菌分离阳性腹泻标本pH值〉7占明显优势,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病原检查阴性标本、健康体检对照标本pH值〈6占明显优势,前者pH值与后3者pH值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轮状病毒居首位。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在腹泻标本中的构成比亦接近外源性肠道致病菌而成为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大便pH值可作为急性腹泻病早期简单、快速、准确、价廉的初步诊断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
- 邢志广王志勤吕壮伟瘳卫姜锋吕惠娟
- 关键词:腹泻病原学PH值
-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体外耐药检测
- 2009年
- 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老年科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的10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抗生素的体外耐药性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老年科送检的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标本共分离培养109株铜绿假单胞菌。
- 邢志广吕慧娟邵咏杨焦峰瘳卫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