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进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内皮
  • 4篇黑素
  • 4篇黑素瘤
  • 3篇受体
  • 3篇皮素
  • 3篇内皮素
  • 3篇内皮素受体B
  • 3篇黑色素
  • 3篇黑色素瘤
  • 3篇黑素瘤细胞
  • 3篇A375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缩血管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株
  • 2篇瘤细胞株
  • 2篇内皮缩血管肽
  • 2篇骨桥

机构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仙桃市第一人...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作者

  • 16篇田进
  • 12篇黄长征
  • 9篇涂亚庭
  • 8篇杨凌云
  • 8篇李家文
  • 7篇李延
  • 6篇陶娟
  • 6篇刘业强
  • 6篇王椿森
  • 5篇张晶
  • 3篇沈关心
  • 3篇贺永文
  • 2篇林能兴
  • 2篇陈思远
  • 2篇钱悦
  • 1篇张丽霞
  • 1篇金云桂
  • 1篇杨井
  • 1篇杨小英
  • 1篇魏屏

传媒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23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SFTS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病程、临床结局)、入院后首次血清细胞因子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物化学、凝血功能、心肌酶、炎症生物标志物等)结果。根据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细胞因子水平对死亡的预测价值,使用Delong检验对不同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最佳截断值。结果共纳入172例患者,年龄为(61.29±9.50)岁。生存组患者134例,死亡组患者38例,病死率为22.09%。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73.23(39.04,194.89)ng/L比19.50(9.89,45.79)ng/L]、白细胞介素-10(IL-10)[62.03(14.67,120.10)ng/L比8.90(4.57,21.45)ng/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03、-4.78,均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比值比(OR)=6.55,95%可信区间(CI)1.43~10.66,P=0.026]、超敏肌钙蛋白I(OR=1.00,95%CI 1.00~1.00,P=0.040)、C反应蛋白(OR=1.28,95%CI 1.17~1.52,P=0.042)、IL-6(OR=1.02,95%CI 1.01~1.04,P=0.018)、IL-10(OR=1.02,95%CI 1.00~1.04,P=0.041)是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IL-6、IL-10及IL-6联合IL-10预测SFTS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768(95%CI 0.679~0.857,P<0.001)、0.754(95%CI 0.658~0.850,P<0.001)和0.773(95%CI 0.680~0.867,P<0.001),两两比较IL-6、IL-10及IL6联合IL-10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和IL-10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6.79 ng/L和42.62 ng/L。结论IL-6、IL-10可作为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后IL-6、IL-10较高的患者预后不良。
张诗雨迪丽胡玛尔·扎衣尔田进郭春霞黄红明刘淑婷朱彬王宝菊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细胞因子类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被引量:8
2007年
报告1例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患者男,78岁。枕部黄豆大结节1年余,增大3个月,不痛不痒,在当地医院第一次活检未明确诊断,活检术后2个月复发。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诊断为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半年后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不明。
黄长征田进杨凌云李延刘业强钱悦李家文王椿森
关键词:汗腺瘤透明细胞恶性
结节性黄瘤1例被引量:3
2007年
杨凌云张晶田进黄长征李家文王椿森涂亚庭
关键词:结节性黄瘤黄色结节小结节肘关节膝关节高血压
Olmsted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7年
报道1例Olmsted综合征,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对42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其临床特点。本例患儿出生后双手足指趾甲呈淡白色,从出生后100d双手足、肛周发生境界清楚的角化性斑块,进行性加重,双手足损害影响患儿行走和抓物,口周也发生角化性红斑,伴有甲营养不良和头发稀疏。根据皮损的形态特点和分布诊断Olmsted综合征。
黄长征余念文吴艳张晶杨凌云陶娟田进李延刘业强李家文王椿森涂亚庭
关键词:OLMSTED综合征文献复习
肝纤维化细胞和信号路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损伤的损伤修复反应。在这一过程中,炎症细胞、纤维生成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交互作用,导致纤维化发生、发展;关键信号路径介导各种纤维生成细胞因子的促纤维化效应,包括激活纤维生成细胞、增加纤维生成细胞的胶原生成和细胞增殖。此文综述了近年肝纤维化细胞和信号路径的研究进展。
田进贺永文
关键词:肝硬化炎症反应信号路径
内皮素3上调黑素瘤细胞株A375表达骨桥蛋白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ETR)-B拮抗剂BQ788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方法对照组在人A375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100 nmol/L内皮素3,试验组除加入100 nmol/L内皮素3外,分别加入1μmol/L BQ788和20μmol/L、50μmol/L LY294002,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骨桥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ETR-B拮抗剂BQ788和PI3K抑制剂LY294002均能显著减少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骨桥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较低浓度LY294002对骨桥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内皮素3/ETR-B能通过激活PI3K信号通路上调骨桥蛋白的表达。
黄长征田进陶娟刘业强李延杨凌云张晶陈思远钱悦沈关心李家文涂亚庭
关键词:黑色素瘤内皮缩血管肽A375骨桥蛋白
家族性大疱性扁平苔藓的临床和遗传特点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家族性大疱性扁平苔藓(BLP)的临床和遗传特点。方法5个家族性BLP的先证者经临床和病理诊断后,对其家庭成员进行体检,收集临床和遗传资料。结果5个家族性BLP中共有成员52人,男27人,女25人,其中BLP患者24人,平均患病率为46.2%。男性患者9例(33.3%),女性患者15例(60.0%),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16.4,P<0.01。皮疹主要分布于下肢胫前,其次为上肢和大腿。83.3%的患者尼氏征阳性,同形反应阳性率为62.5%。患者皮疹特别是水疱或大疱常于夏季加重,而冬季减轻。在同一家族患者中,病情为父重女轻、母重女轻、兄重弟轻、姐重妹轻。发病年龄越小,指甲越有可能受累。结论家族性BLP有其自身特殊的临床特点。
黄长征杨凌云张晶田进陈思远刘志香林能兴李家文王椿森涂亚庭
关键词:大疱性扁平苔藓家族性遗传学
21例人埃里希体病临床诊断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人埃里希体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人埃里希体病临床诊断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及预后。结果本次人埃里希体病流行地区位于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区,疫区蜱活动性高。病例均为农民,年龄最大69岁,最小19岁,中位数为50岁,男女比约为2:3。病例均无类似病例接触史,3例在起病前1周有明确蜱咬史。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咳痰;并发症包括出血、中毒性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继发感染和呼吸衰竭。常见实验室异常包括PLT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转氨酶升高,WBC减少,蛋白尿。9例患者行外周血涂片检查,其中1例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发现包涵体;17例行血清学检查,其中埃里希体抗体阳性5例。经多西环素和对症支持治疗,痊愈14例,病死7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56岁。结论人埃里希体病是一种蜱传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高龄病例易发生并发症,预后较差。
田进贺永文魏屏李伟揭盛华姚景宏
关键词:多西环素预后
毛母质瘤4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40例毛母质瘤进行了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1:1,平均发病年龄21.2岁,平均病程2.3年,10岁以内发病者20%,20岁以内者40%,30~40岁35%,除1例多发外,均为单发的质地较硬的皮下结节,有压痛者7例(17.5%),病理上均可见到影细胞。发现3例特殊类型,1例表现为穿通型,其中2例为与表皮囊肿相关的毛母质瘤。临床正确诊断率15%。结论:毛母质瘤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影细胞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病理上可以出现特殊类型。
黄长征田进杨凌云陶娟杨井李延涂亚庭李家文王椿森
关键词:毛母质瘤表皮囊肿临床病理分析
内皮素-3对A375人类恶性黑素瘤细胞株骨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内皮素-3(ET-3)对A375人类恶性黑素瘤细胞株骨桥蛋白(OP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375细胞株,分别设立对照组,ET-3不同浓度(1、10、100nmol/L)实验组和ET-3同一浓度(100nmol/L)不同时间(6、12、18、24、30、36h)实验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结合吸光度分析技术检测骨桥蛋白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ET-3能显著上调A375细胞株骨桥蛋白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这种上调效应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干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00nmol/LET-3浓度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OPN的表达逐渐增加,24h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RT-PCR结果吸光度分析显示各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12、18、24h实验组组间比较除6h和12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30、36h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吸光度分析显示各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18、24h实验组组间以及24、30、36h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T-3能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上调A375细胞株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
田进黄长征刘业强李延陶娟李家文涂亚庭沈关心
关键词:黑色素瘤内皮素受体B骨桥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