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杰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染
  • 2篇生物质
  • 2篇实验测试
  • 2篇排放因子
  • 2篇燃烧
  • 1篇元素碳
  • 1篇正定矩阵
  • 1篇暖季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东南...
  • 1篇污染成因
  • 1篇污染特征
  • 1篇细颗粒
  • 1篇细颗粒物
  • 1篇粒径
  • 1篇粒径分布
  • 1篇南缘
  • 1篇矩阵
  • 1篇颗粒物
  • 1篇后向轨迹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6篇田杰
  • 3篇王启元
  • 3篇张勇
  • 1篇程燕
  • 1篇曹军骥
  • 1篇韩永明
  • 1篇张宁宁
  • 1篇韩永明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八届全国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厦门火电燃煤PM2.5排放成分谱的测定与建立
选取厦门及其周边地区3座主要燃煤电厂,利用烟气稀释通道采样方法进行采样,对烟气中元素、离子和碳组分进行了全方位分析。结果表明燃煤电厂中OC是主要组成部分,贡献分别为44.38%±15.20%、27.10%±6.48%和1...
张宁宁曹军骥田杰
文献传递
西安市采暖季过渡期高时间分辨率细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2024年
受到供暖影响,北方城市秋冬季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升高,空气污染加剧.利用气溶胶化学组分监测仪、七波段黑碳仪以及大气多金属元素在线监测仪于2019年10月25日至11月17日在西安市开展高时间分辨率PM_(2.5)化学组分在线监测,分析采暖季过渡期PM_(2.5)污染特征,同时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解析PM_(2.5)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ρ(PM_(2.5))平均值为(78.3±38.5)μg·m^(−3),主要化学组分为有机物(OA)、二次无机离子(SIA)和粉尘,其占比分别为38.7%、31.6%和21.2%,其中ρ(SO_(4)^(2-))、ρ(NO_(3)^(-))和ρ(NH_(4)^(+))平均值分别为(4.0±3.1)、(14.9±13.7)和(5.8±4.8)μg·m^(−3),主要金属ρ(K)、ρ(Ca)和ρ(Fe)平均值分别为(1.0±0.4)、(1.5±1.1)和(1.4±0.9)μg·m^(−3),BC(贡献率为5.7%)、Cl^(-)(贡献率为1.3%)及微量元素(贡献率为1.5%)对PM_(2.5)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在污染发展和维持阶段,OA和SIA浓度的增加幅度可达137.7%~537.0%,在污染消散阶段则仅有粉尘浓度呈增长之势.来源解析结果显示二次源、生物质燃烧源、扬尘源、机动车源、工业源和燃煤源是观测期间PM_(2.5)的主要来源,分别贡献了29.1%、21.1%、15.3%、12.9%、11.4%和10.2%,其中二次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在污染发展和维持阶段贡献率较高,扬尘源在污染消散阶段贡献率较高.
李萌津张勇张倩田杰李丽刘卉昆冉伟康王启元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成因
大型燃烧腔的设计、特征与实验测试——生物质露天燃烧的室内模拟
生物质露天燃烧会直接向大气中排放各种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等)、重金属、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含碳气溶胶(如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一个主要来源,不仅恶化区域空气质...
田杰韩永明倪海燕L.-W.A.Chen曹军骥
关键词:排放因子
文献传递
西安城区冬季污染天单颗粒气溶胶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混合状态被引量:1
2022年
本研究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于2018年12月6—12日在西安市开展高时间分辨率的实时在线观测。观测期间颗粒物数浓度和PM_(2.5)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一致,表明颗粒物数浓度可以反映大气污染状况。结合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算法和人工分类方法,将颗粒物共分为7类,分别是元素碳颗粒(EC)、有机碳与元素碳混合颗粒(OCEC)、有机碳颗粒(OC)、富钾颗粒(K-rich)、生物质颗粒(BB)、扬尘颗粒(Dust)、重金属颗粒(Metal),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含碳颗粒(包括EC、OCEC和OC),总占比达到66.9%。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表明,88.6%的颗粒物粒径分布在200—500 nm之间。OCEC、EC和OC颗粒在整个测径范围内占比较大。在污染期间,EC颗粒和K-rich颗粒的占比升高较为明显,表明此次污染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燃烧源以及颗粒物老化的影响。混合状态结果表示,污染期颗粒物与无机离子组分的混合程度高于清洁期,表明污染期颗粒物的老化程度更深。
严梦园程燕田杰李丽张勇刘卉昆王启元
关键词:粒径分布化学组分
青藏高原东南缘大气黑碳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2023年
黑碳是一种吸光物质,对全球变暖和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青藏高原又在气候、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碳收支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为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黑碳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云南省丽江市高美古地区进行春季(2018-03-15—2018-05-13)样品采集,采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元素碳(EC)浓度,探究污染特征(EC、char-EC、soot-EC)、光学特征(babs、MAE),并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和后向轨迹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春季EC浓度受生物质燃烧、旅游旺季等人为排放和沙尘等自然因素共同影响;EC与温差和太阳辐射呈正相关,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Char-EC和soot-E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35±0.20)μg·m^(-3)和(0.07±0.04)μg·m^(-3),两者在EC中的占比分别为80.1%和19.9%。Char-EC/soot-EC比值均大于1,表明该区域受到生物质和煤炭燃烧影响较大。babs和MAE值在4月22日前后差异较大,主要与不同时期污染源占比有关。青藏高原东南缘EC主要受缅甸东北部气团传输影响,主要污染类型有生物质燃烧、扬尘、煤炭燃烧和交通源,其中生物质燃烧和扬尘源贡献占主导地位。
王锦王启元李丽田杰冉伟康张勇陈铄元
关键词:元素碳青藏高原后向轨迹
大型燃烧腔的设计、特征与实验测试--生物质露天燃烧的室内模拟
生物质露天燃烧会直接向大气中排放各种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等)、重金属、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含碳气溶胶(如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一个主要来源,不仅恶化区域空气质...
田杰韩永明倪海燕L.-W.A.Chen曹军骥
关键词:排放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