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钢铁联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更多>>
- 微波场与常规场高碳铬铁粉固相脱碳显微结构对比研究
- 探究不同加热场是否会对物料的显微结构产生影响,可以为微波加热场的特殊效应提供佐证。本文以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进行固相脱碳,并对高碳铬铁粉显微结构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内配碳...
- 王超陈津林万明孙宏飞王龙
- 关键词:微波加热显微结构碳扩散
- 微波场与常规场高碳铬铁粉固相脱碳显微结构对比被引量:4
- 2015年
- 研究不同加热场对物料显微结构的影响,为微波加热场的特殊效应提供佐证。以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进行固相脱碳,并对高碳铬铁粉显微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到900℃时,(Cr,Fe)7C3开始分解,在晶粒边缘形成少量的(Cr,Fe)23C6-(Cr Fe);而常规加热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到900℃时,其金相组织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当脱碳温度提高到1 000℃和1 100℃时,微波场高碳铬铁粉中的(Cr,Fe)7C3逐渐消失,(Cr,Fe)23C6-(Cr Fe)大量出现,且分布均匀;而常规加热下(Cr,Fe)23C6-(Cr Fe)含量较少且偏析严重,当脱碳温度达到1 200℃时,微波场中(Cr,Fe)7C3几乎完全分解转变为(Cr,Fe)23C6-(Cr Fe),而常规加热下仍有较多(Cr,Fe)7C3残留,分布极不均匀,氧化程度也明显高于微波加热。微波加热下固相脱碳反应要求的温度低,反应速度快,反应较均匀,氧化程度低,体现出微波加热的优越性,证明微波场对高碳铬铁粉中碳的扩散能力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 王超陈津林万明孙宏飞王龙
- 关键词:微波加热显微结构碳扩散
- 微波加热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脱碳物料的物相结构被引量:5
- 2013年
- 微波加热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可实现高碳铬铁粉快速固相脱碳,获得含CaO的中低碳铬铁粉.选取微波加热900,1000,1100,1200℃,并分别保温脱碳60min的系统样品,在测定其铬铁粉碳含量的基础上,采用金相、电子探针显微镜及XRD对比分析,研究了固相脱碳过程中铬铁粉的碳含量与物相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温度从900℃提高到1200℃,样品中高碳铬铁粉的碳含量可由8.16%分别降至5.06%,2.24%,1.71%,1.39%,其相变由富碳碳化物相(Cr,Fe)7C3逐步向富金属碳化物相(Cr,Fe)23C6、铬铁素体相CrFe变化;金相组织结构由(Cr,Fe)7C3粗晶粒状结构向(Cr,Fe)23C6蜂窝状溶蚀、CrFe粒状蚕食结构转变,脱碳物料中的铬氧化物主要有Cr2O3,CaCr2O4和CaCr2O7.综合考虑,最佳固相脱碳工艺条件为1100℃保温60min.
- 王龙陈津郝赳赳林万明李凯邓永光
- 关键词:微波加热碳酸钙显微组织
- 高碳铬铁显微结构及其对固相脱碳的影响
- 高碳铬铁固相脱碳涉及晶体内碳的固相迁移,其迁移的难易程度与高碳铬铁显微组织结构和物相组成密切相关。本文采用金相、电子探针及XRD等分析方法对高碳铬铁金相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高碳铬铁的金相组织结构主...
- 王龙陈津林万明李凯邓永光
- 关键词:高碳铬铁显微结构碳化物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高碳铬铁显微结构及其对固相脱碳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微波加热高碳铬铁粉固相脱碳涉及高碳铬铁中铬铁碳化物相的分解和碳的固相迁移,固相脱碳的难易程度与高碳铬铁的金相组织和物相结构密切相关。本文采用金相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以及XRD物相分析对高碳铬铁的金相显微组织和物相结构进行了研究。高碳铬铁金相组织主要由富铬富碳相(Cr,Fe)7C3、富铁富硅相(Cr,Fe)23C6、富铁富硅相铬铁素体(CrFe)和少量石墨相组成,初生相(Cr,Fe)7C3以六方柱状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占75%,晶粒粗大,晶形完整,碳固相迁移需要较大的能量;包晶相(Cr,Fe)23C6以包裹、熔蚀(Cr,Fe)7C3的包晶结构(Cr,Fe)23C6-(Cr,Fe)7C3为主,占1.5%,晶粒较小,且不完整,呈胡须状、熔蚀状分布在(Cr,Fe)7C3晶间,碳固相迁移需要的能量较小;共晶相(Cr,Fe)23C6-CrFe以细粒蠕虫状、桃仁状交织结构为主,占23%,填充在初生相之间,晶粒相对细小,晶界复杂,碳的固相迁移相对容易;石墨相以片状充填结构为主,占0.5%,呈细片状充填在(Cr,Fe)23C6-CrFe共晶相裂隙中,有利于碳的固相迁移。由于液态高碳铬铁边缘区域冷却速度较快,改变了热力学平衡态结晶顺序,物相由初生相/包晶相混晶区(Cr,Fe)7C3/(Cr,Fe)23C6-(Cr,Fe)7C3平衡态结晶顺序转变到初生相/包晶相/共晶相混晶区(Cr,Fe)7C3/(Cr,Fe)23C6/(Cr,Fe)23C6-CrFe非平衡态结晶顺序,在高碳铬铁边缘区域出现了低碳(Cr,Fe)23C6-CrFe共晶相,冷却速度造成的相选择为粉状高碳铬铁固相脱碳奠定了有利的相结构条件。
- 陈津王龙林万明李凯邓永光
- 关键词:高碳铬铁显微结构碳化物相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