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连

作品数:73 被引量:69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2篇水稻
  • 49篇枯病
  • 48篇叶枯病
  • 48篇白叶枯
  • 48篇白叶枯病
  • 44篇基因
  • 26篇抗白叶枯病
  • 21篇稻白叶枯病
  • 17篇水稻白叶枯
  • 17篇水稻白叶枯病
  • 17篇XA23
  • 15篇抗性
  • 14篇育种
  • 14篇分子标记
  • 13篇抗病
  • 11篇抗白叶枯病基...
  • 9篇水稻抗白叶枯...
  • 9篇分子标记辅助
  • 9篇病菌
  • 8篇叶枯病菌

机构

  • 5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3篇广西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安徽省农业科...
  • 6篇中国科学院遗...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农作物基因资...
  • 3篇扬州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73篇王春连
  • 57篇赵开军
  • 21篇章琦
  • 11篇纪志远
  • 11篇樊颖伦
  • 9篇刘丕庆
  • 8篇周永力
  • 8篇高英
  • 6篇赵炳宇
  • 6篇朱立煌
  • 6篇王福军
  • 5篇邢全党
  • 5篇梁云涛
  • 5篇张晓平
  • 4篇杨剑波
  • 4篇倪大虎
  • 4篇李莉
  • 4篇秦腾飞
  • 4篇徐飞飞
  • 4篇郑崇珂

传媒

  • 12篇作物学报
  • 6篇中国水稻科学
  • 5篇植物遗传资源...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杂志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植物学报
  • 2篇全国作物遗传...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婚姻与家庭(...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Journa...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2003年全...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通野生稻的抗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新基因Xa-23(t)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139
2000年
经抗谱评价、抗性类型比较、遣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 t) (暂名 )。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 ,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用携有新基因 Xa- 2 3( t) 的一对近等基因系 ( JG30 6* / / Xa- 2 3( t) )构建 F2 群体中选出 160个单株用 SSR(微卫星 )标记进行基因定位 ,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 11染色体 SSR标记 OSR0 6和RM2 2 4附近 ,图距分别为 5.3c M和 2 7.7c M。
章琦赵炳宇赵开军王春连杨文才林世成阙更生周永力李道远陈成斌朱立煌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稻白叶枯病分子标记
水稻白叶枯病新抗源Y238的鉴定及其近等基因系培育被引量:29
2004年
从 2 6 9份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一个高抗白叶枯病的新抗源 ,编号为Y2 38。通过多菌系鉴定、抗谱分析及与目前国际上已知基因比较 ,证明该新抗源含有一个新基因 ,暂命名为WBB2。对JG30 /Y2 38杂交后代成株期接种鉴定、遗传分析表明 ,WBB2为完全显性基因。通过杂交和回交 ,已将WBB2导入栽培稻中构建近等基因系。
王春连赵炳宇章琦赵开军邢全党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野生稻基因近等基因系回交
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三基因聚合系被引量:72
2008年
水稻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水稻的两大主要病害,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的杂交、自交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稻瘟病的Pi9(t)基因和抗白叶枯病的Xa21及Xa23基因聚合到同一株系中,经多代大田或/和温室接菌鉴定、室内标记选择和田间农艺性状的筛选,获得了4个三基因聚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L17-L20。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0个稻瘟病小种、中国流行的7个白叶枯病菌系c1-c7以及安徽省流行的白叶枯病菌系进行大田或,和温室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株系L17-L20对20个稻瘟病小种均表现出抗性,抗性水平与Pi9(t)基因的供体亲本75-1-127相当,抗谱相同;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和抗谱与Xa23基因相似,不论在苗期还是在成株期均抗白叶枯病。与Xa21、Xa23基因的供体亲本M12和CBB23相比,成株期的抗性水平有所增强。利用多重PCR技术,在同一PCR反应中可同时选择Pig(t)和Xa21基因,提高了PCR选择效率。
倪大虎易成新李莉汪秀峰张毅赵开军王春连章琦王文相杨剑波
关键词:白叶枯病稻瘟病XA21基因
普通野生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及其培育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个能鉴定和检测对水稻白叶枯病具特异性的水稻黄单胞菌菌系PX099。培育了携有普通野生稻抗稻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构建了集生物技术、植物病理、遗传育种及分子标记多学科获得携有普通野生稻1个罕见的优...
章琦赵炳宇王春连杨文才阚更生邢全党周永力林世成
文献传递
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新恢复系及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在构建萍乡核不育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定位群体时,我们意外发现一些前人报道的保持系表现出恢复性,为此本试验对这几个品系与萍乡核不育水稻杂交后代育性分离做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与可育单株杂交F1代的不育株与可育株按1:1分离,高温自交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分离。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分别与桂99、特青和9311BB23杂交,它们的F1代均可育,表现恢复性。由F1代产生的F1:2家系中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1:1。其中育性分离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3进行分离。从育性分离的F1:2家系中的可育株自交产生的F2:3家系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7:6。这些分离规律表明,桂99、特青和9311BB23具有恢复基因,并对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显性核不育基因表现出显性上位作用,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性转变为可育。
王坚杨晓杰裴庆利王春连刘丕庆赵开军
关键词:恢复系
一种水稻叶色调控基因WSS1及其编码蛋白质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叶色调控相关基因WSS1及其编码蛋白质和应用,基因WSS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水稻叶色调控相关基...
赵开军王春连徐江民纪志远徐飞飞王福军
文献传递
一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白叶枯病水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基因编辑培育抗白叶枯病水稻的方法。其是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将抗白叶枯病基因<I>Xa23</I>启动子的<I>EBE</I><Sub><I>AvrXa23</I></Sub>序列引...
赵开军卫正王春连高英纪志远
文献传递
2019–2021年我国南方稻区白叶枯病菌的毒力与遗传多样性调查研究
2023年
种植抗病品种一直是防控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BB)最有效的措施。近年来,白叶枯病在我国多地呈现“老病新发”态势。为查明近期白叶枯病成灾的原因,2019–2021年间,在南方8省(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浙江和江苏)病害重发生田块采集叶片,分离获得野生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通过对主效毒性因子基因型tale(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s)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将新分离的97株Xoo菌株划分为10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V是优势种群代表。选取各基因型的代表菌株,剪叶接种携带主要抗病基因(R gene)的水稻(Oryza sativa)品种,毒力测试结果显示,Xa3和Xa4等传统抗病基因对田间大部分菌株已经丧失抗性,Xa7和Xa23等优异抗病基因对白叶枯病仍具有广谱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近期“老病新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忽视了优异抗白叶枯病基因资源的引入,挖掘与利用优异抗病基因资源仍是防控白叶枯病最理想的途径。
田传玉方妍力沈晴王宏杰陈析丰郭威赵开军王春连纪志远
关键词:白叶枯病抗病基因TALE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抗源WBB2的鉴定及其近等基因系的培育
从269份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一个高抗白叶枯病的新抗源,通过多菌系鉴定、抗谱分析及与目前国际上已知基因比较,证明该新抗源可能含有新基因,暂命名为WBB2。对野/栽杂交后代成株期接种鉴定、遗传分析表明,WBB2为一对完全显性...
王春连赵炳宇章琦赵开军邢全党周永力
关键词:野生稻白叶枯病新基因近等基因系
文献传递
植物天然免疫性研究进展及其对作物抗病育种的可能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植物定植在充满各种病原菌的环境中却能健康生长,显示其拥有一套免疫系统以应对病原物的侵染。最近,人们发现植物免疫系统至少包括2个层次:第一层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激发的免疫性(PTI),即植物通过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s)对病原菌的PAMPs进行分子识别,从而启动植物的防卫反应;第二层为病原菌效应子激发的免疫性(ETI),即有些毒性强的病原菌通过产生效应子(effectors)来抑制PTI,从而突破植物的第一道防线,而植物又进化出新的分子受体(例如R基因编码的NBS-LRR蛋白质)以侦察病原菌效应子并启动第二道防卫反应。数亿年来,病原菌的侵染和植物的防卫交替进行,促进了病原菌和植物基因组的共进化。最新的研究还发现,黄单胞杆菌TAL effectors和寄主植物DNA的相互识别中,利用了精准的分子密码。TAL effector类蛋白识别植物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识别模式是2个氨基酸识别一个核苷酸。通过这种识别,TAL effector操控植物靶基因的表达,引起寄主植物的感病或抗病反应。上述抗病分子机制研究的突破,将对植物抗病育种产生重要影响。
赵开军李岩强王春连高英
关键词:抗病育种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