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生

作品数:1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弹簧
  • 3篇可靠度
  • 3篇高周疲劳
  • 3篇工装
  • 3篇P-S-N曲...
  • 3篇残余应力
  • 3篇齿轮
  • 3篇齿轮弯曲
  • 2篇一体化
  • 2篇机械制造
  • 2篇机械制造工艺
  • 2篇机械制造工艺...
  • 1篇弹性定位套
  • 1篇弹性旁承
  • 1篇导管
  • 1篇造价
  • 1篇造价成本
  • 1篇织物
  • 1篇套筒
  • 1篇涂层织物

机构

  • 17篇南车戚墅堰机...

作者

  • 17篇王文生
  • 12篇赵璐
  • 12篇黄勇
  • 5篇魏嘉杰
  • 4篇杨火顺
  • 3篇顾丽英
  • 2篇沈志国
  • 2篇李雪峰
  • 2篇李建
  • 2篇姚杰
  • 1篇吴斌
  • 1篇张云

传媒

  • 3篇机车车辆工艺
  • 2篇轨道交通装备...
  • 2篇2014年铁...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年份

  • 7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弹簧疲劳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弹簧疲劳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包括一平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平板上的两个导向框架,两个所述导向框架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导向框架内侧壁之间设置有能够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滑动机构以及能够沿Z轴方向往复滑动的第二滑...
朱汉朝杨火顺王文生王伟洋魏嘉杰姚杰李建李雪峰沈志国
一种弹性定位套试验工装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定位套试验工装,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置轴向固定装置或径向固定装置,通过所述轴向固定装置或径向固定装置安装连接弹性定位套固定装置;所述弹性定位套固定装置由固定轴和套筒组...
王文生赵璐朱汉朝黄勇顾丽英束玉宁杨火顺
文献传递
和谐型机车二系螺旋弹簧的计算分析与试验研究
2011年
运用COSMOSWorks有限元软件对某型号和谐型机车二系螺旋弹簧进行了强度校核分析,计算得出了弹簧产生最大应力的部位及刚度。通过试验对比,判定该和谐型机车二系螺旋弹簧的设计达到了规定的应力、垂向刚度等技术指标要求。
张云王文生
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高周疲劳寿命预测
考虑应力梯度、尺寸、表面加工等影响因素,修正了应变-寿命曲线,建立了一种高周疲劳寿命预测的新数学模型。实例表明,该模型用于高周疲劳寿命估算的精度较好。
王文生赵璐黄勇朱汉朝束玉宁
关键词:高周疲劳
多维焊接残余应力场分析
对多维焊接残余应力场分布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多维残余应力场分布同多道焊的顺序,工艺等均有关系,相互之间应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多维残余应力场的分布,焊缝部位残余应力最大,距离多维焊缝25mm以上拉应力迅速降低接近于0M...
王文生赵璐黄勇朱汉朝魏嘉杰
关键词:工程结构残余应力场
基于可靠度的8822H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试验被引量:1
2015年
对材料为8822H的齿轮进行了弯曲疲劳强度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了其P-S-N曲线,从而为该材料钢的齿轮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依据。
王文生赵璐黄勇朱汉朝束玉宁
关键词:P-S-N曲线
一种弹性旁承体试验工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性旁承体试验工装,包括底板、两个侧板和两个螺杆,两个侧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的左右两端,每个侧板上均设有两个通孔,每个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侧板的对应的通孔且两个螺杆分别由螺母固定在两个侧板上,两个侧...
顾丽英王文生
文献传递
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高周疲劳寿命预测
考虑应力梯度、尺寸、表面加工等影响因素,修正了应变-寿命曲线,建立了一种高周疲劳寿命预测的新数学模型。实例表明,该模型用于高周疲劳寿命估算的精度较好。
王文生赵璐黄勇朱汉朝束玉宁
关键词:高周疲劳
文献传递
多维焊接残余应力场分析
对多维焊接残余应力场分布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多维残余应力场分布同多道焊的顺序,工艺等均有关系,相互之间应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多维残余应力场的分布,焊缝部位残余应力最大,距离多维焊缝25mm以上拉应力迅速降低接近于0M...
王文生赵璐黄勇朱汉朝魏嘉杰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残余应力
文献传递
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高周疲劳寿命预测被引量:1
2015年
考虑应力梯度、尺寸、表面加工等影响因素,修正了应变-寿命曲线,建立了一种高周疲劳寿命预测的新数学模型。实例表明,该模型用于高周疲劳寿命估算精度较好。
王文生赵璐黄勇束玉宁朱汉朝
关键词:高周疲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