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丰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高温胁迫下甘蓝型油菜发育种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
- 为探寻甘蓝型油菜高温胁迫下发育种子中基因的差异表达,寻找高温影响甘蓝型油菜产量品质性状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原因;进一步探索甘蓝型油菜种子抗高温分子表达机制。本研究以两个农艺品质性状整齐的纯合自交系为材料,在自动控制的温室中...
- 王家丰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高温胁迫CDNA-AFLP
- 文献传递
- 甘蓝型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利用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P174为亲本,通过单粒法连续自交6代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而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2007年和2008年群体中每个株系的角果皮叶绿索含量进行QTL分析。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结果共检测到9个QTL,单位点贡献率在5.75%-10.82%之间,其中在第7连锁群有QTL重叠的区域。本研究认为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很大,与这些QTL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及其相关光合性状的研究奠定基础。
- 阎星颖李加纳金梦阳谌利王家丰曲存民刘列钊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数量性状位点
- 甘蓝型油菜胚色素成分的QTL定位被引量:8
- 2009年
-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中油821为亲本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法"连续自交7代构建重组自交系,2007年分别在重庆市北碚区和万州区两个试验基地种植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分析种胚色素的4种主要成分的QTL。结果共检测到31个QTL,分别位于14个不同的连锁群,其中5个花色素含量有QTL,分别位于第1、5、10、16和20连锁群,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6.08%~11.67%;10个类黄酮含量有QTL,分别位于第1、3、6、7、12、20和25连锁群,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4.48%~11.10%;8个总酚含量有QTL,分别位于第1、2、12、16和20连锁群,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24%~10.37%;8个黑色素含量检测到QTL,分别位于第5、8、10、12、14和22连锁群,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44%~11.32%。解释表型变异大于10%的5个QTL,包括2个类黄酮含量QTL,花色素含量、总酚含量和黑色素含量QTL各1个,它们分别解释11.10%、10.20%、11.67%、10.37%和11.32%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表明胚色素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基因表达受环境影响较大,胚与种皮色素的QTL吻合度不高,推测种皮和胚色素合成可能受不同遗传体系控制,与这些QTL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胚主要色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曲存民付福友刘列钊王家丰毛丽佳原小燕谌利李加纳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种胚色素QTLS重组自交系
- 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芽率QTL定位及相关生理性状被引量:9
- 2009年
- 利用GH06×P174组合衍生的183个重组自交系进行种子发芽率遗传分析及种子发芽期间种子生理性状分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在室温下保存两年的种子(STY)、保存1年的种子(SOY)与新收获种子(FS)发芽率进行QTL定位。另外对保存两年的种子及新收获的种子萌发期间脂肪酶活性、电导率、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及根系活力进行了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批种子的发芽率QTL位点各不相同,保存两年的种子在第9、14、17条连锁群上分别检测到1个位点,保存1年的种子在第5、9条连锁群上各检测到1个位点,新收获的种子在第4、18条连锁群上分别测检到1个位点。研究发现,3批种子的发芽率相关性不显著,发芽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保存不同年份种子的发芽率QTL各不相同,这表明甘蓝型油菜发芽率受很多不同因素所控制。保存两年及新收获种子的发芽率与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可以通过电导率的测定估测发芽率,电导率的研究对种子发芽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马爱芬王雯李加纳谌利王家丰刘列钊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发芽率生理性状
- 高温胁迫下甘蓝型油菜发育种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
-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随着气候变暖趋势的不断发展,油菜成熟期“高温逼熟”现象越来越大地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本试验就甘蓝型油菜在成熟期经常发生的高温逼熟现象展开研究,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探索高温胁迫引起的...
- 王家丰
- 关键词:油料作物高温胁迫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