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 作品数:6 被引量:14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田块尺度的小麦产量差及生产限制因素解析被引量:18
- 2012年
- 为了解析产量差的产生机制和冬小麦生产的限制因子,提出科学的缩减产量差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对吴桥县不同田块的产量差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不同田块之间的产量差异明显,高产田块和低产田块之间的产量差距达3 375kg/hm2,与平均产量的差距为1 754kg/hm2,中低产田块具有较大的产量提升空间。通过对调查因素的分析,阐述了田块尺度产量差限制因素的影响作用,土壤肥力、肥料投入、土壤耕作、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可控因素是田块产量差的重要限制因素。在冬小麦的生产投入构成中,肥料投入所占比例最大,并且不同收益的农户之间肥料投入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而机械、农药、种子和灌溉等方面的投入差异不大。在投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投入继续增大,报酬递减,农户的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为:当冬小麦投入水平为4 102.5元/hm2,产投比达到最大值4.02。平衡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是实现少投入高收益的根本途径,提高栽培耕作技术的到位率是缩减田块尺度产量差的重要途径。
- 刘建刚王宏石全红陶婷婷陈阜褚庆全
- 关键词:小麦
- 近30a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单产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该文以黄淮海农作区的7个农作亚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区域内21个典型站点,利用AEZ模型对各个亚区在1968-1977年(C1情景)和1998-2007年(C2情景)2个时间段的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潜力变化的气象要素和冬小麦品种要素进行了评价,从时空尺度上探讨了产生潜力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30a来黄淮海农作区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平均分别增长了3.96t/hm2、3.32t/hm2,潜力大小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在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影响因素中贡献率由大到小为:品种(0.44)>气象(0.33)>二者互作(0.22);增长的贡献因地域而异,东北部亚区的光温生产潜力的增长是由于品种对产量增加的正效应抵消了气候因素对产量的负效应,而西南部的亚区的增长是由品种和气候二者的正效应共同起作用的;在黄淮海农作区,由于拔节-抽穗期间降雨减少,水分亏缺增大,从而导致水分对气候生产潜力限制作用增大。
- 王宏陈阜石全红范士超褚庆全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冬小麦
- 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0
- 2012年
- 鉴于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对制定灌溉策略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本文依据黄淮海农作区50个气象台站近50年(1960—200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利用SIMETAW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域7个亚区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适宜灌溉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各主要气象因子时空变化趋势以及需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50年来,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在1970—1999年间显著下降9.21-18.90mm.10a 1;冬小麦需水量多年平均值为452.4 mm;灌溉需要量在不同亚区间变化不同,其中在汾渭谷地水浇地二熟旱地一熟兼二熟区和豫西丘陵山地旱坡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呈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10.02-13.48 mm;生育期降水耦合度仅为0.40。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要量在空间上呈现两边多、中间少的分布,在豫西丘陵山地旱坡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最高,分别为457.32 mm、335.33 mm;在海河低平原缺水水浇地二熟兼旱地一熟区最低,分别为363.24 mm和247.51 mm。50年来,黄淮海农作区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不显著下降,风速、相对湿度、太阳辐射显著下降;冬小麦需水量下降主要受太阳辐射、温度、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降水的综合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气象原因为太阳辐射量下降,温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与冬小麦需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平均湿度与其呈显著负相关。
- 杨晓琳宋振伟王宏石全红陈阜褚庆全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冬小麦气象因子
- 中国中低产田时空分布特征及增产潜力分析被引量:49
- 2010年
- 改造中低产田,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全国农业分县数据及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对中国中低产类型、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增产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8年,中国耕地质量逐步提高,低产田比例由50.01%下降到28.61%,中产田的比例由24.86%提高到37.91%,高产田的比例由25.13%增加到33.48%,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华北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区;中低产田的主要类型为瘠薄型、干旱缺水型、坡耕地型、渍涝水田型、渍涝旱地型、盐碱型、风沙型等。分析了中国中低产田改造的增产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低产田改造的技术对策、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 石全红王宏陈阜褚庆全
- 关键词:中低产田增产潜力
- 一熟区高产春玉米潜在区域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11年
- 此文采用一熟区主要春玉米高产的7个典型站点的气象数据,对一熟区高产春玉米的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基于气候要素的春玉米高产田的区域分布,表明热量和降雨量是制约一熟区春玉米高产的主要自然因素,其中降雨量的限制作用更大,一熟区有53.56%的玉米播种面积满足高产需求;在气候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EZ模型对一熟区春玉米高产区域进行了验证,表明一熟区49.25%玉米面积光温水土生产条件理论上满足春玉米高产田的需求,其中有灌溉条件的占25.3%,2种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通过气象要素分析潜在高产区域的可行性。从地理空间看,潜在的春玉米高产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495万hm2),河套平原(10万hm2)、华北平原一熟区(77万hm2)以及绿洲灌区(7万hm2),这些区域均是未来高产田开发的重心。
- 王宏张永恩石全红褚庆全
- 关键词:高产春玉米
- 未来我国耕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本文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我国耕地变化的趋势,探讨了2030年我国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未来耕地18亿亩的红线将被突破,2030年耕地只有1.07亿~1.11亿hm。确保未来粮食安全,保护"中华民族的保命...
- 褚庆全王宏石全红刘建刚杨晓琳
- 关键词:耕地粮食安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