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为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文物保存微环境空气氮氧化物集成净化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为研究文物保存微环境中的集成净化技术,联合采用光催化预处理和竹炭吸附技术净化低浓度的氮氧化物。研究了组合方式在不同光源下的净化效果,同时探讨了湿度对低浓度氮氧化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恰当的组合情况下,紫外线照射和可见光照射下,净化结果相差不大,最佳组合为光催化+竹炭+4A分子筛+竹炭的组合,NO和NO_2的出口浓度分别可降至1.98μg/m^3和1.80μg/m^3;而相对湿度增加,处理效果降低,但在相对湿度为60%情况下,仍可较长时间内稳定运行,保持出口NOx在4ng/g以下。综合实验结果,光催化联合竹炭吸附集成技术净化低浓度的氮氧化物效果良好,为今后文物保存微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王大为修光利张大年徐方圆刘兆辅吴来明解玉林魏华吴燕
- 关键词:竹炭光催化氮氧化物文物保存
- 竹炭净化文物保存微环境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为探索竹炭在文物保存环境领域的应用特征,研究了不同粒径竹炭对于SO_2净化的影响并测定了竹炭的吸附量,研究了竹炭净化二元混合污染物耦合的效果。结果表明:相比果壳、柳壳、椰壳3种生物质炭,竹炭净化SO_2的效果最佳,当粒径小于1.7mm时,净化效率达到(99.6±0.2)%;单位质量的竹炭对SO_2的吸附容量为8.46mg/g;此外,低浓度NO和NO_2对SO_2没有抑制作用,但高浓度NO_x对SO_2净化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当NO浓度为536μg/m^3时SO_2的净化效果较NO浓度为268μg/m^3时降低了2.9%;当NO_2的浓度从411μg/m^3上升至821μg/m^3时,SO_2的净化效果降低了5.7%,而SO_2对于甲酸、乙酸的净化效果抑制作用在-1%以内,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的SO_2受甲酸、乙酸影响较低,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90.4%和90.5%。
- 王震文修光利胡博娴詹天珍徐方圆吴来明解玉林王大为张大年
- 关键词:竹炭二氧化硫
- 文物保存环境调湿净化一体化装置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2年
- 相对湿度是文物保存环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NOx耦合水分对于文物的破坏性很大。在前期开发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研究了空气净化和湿度调节系统集成技术和参数,考察了空气净化器各单元对NOx的去除率,并评价了流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净化单元的设置合理有效。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氮氧化物去除率较高,达到96%以上,但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则降低为66%。将空气净化器串联了调湿装置后,发现调湿器调湿效果显著,在各种环境湿度的情况下能有效的保持展柜的湿度。但在降湿效果上有待提高,调湿器的结构以及参数需要进一步优化。
- 王震文詹天珍修光利徐方圆吴来明解玉林王大为刘兆辅张大年
- 关键词:氮氧化物调湿
- 不同改性方式对竹炭净化气态氮氧化物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为了研究不同表面改性方法对竹炭空气净化效果的影响,测定了化学药剂活化、超声处理、微波处理后的改性竹炭对低浓度氮氧化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活化剂浸渍后的竹炭,对氮氧化物净化效率降低,净化速度减慢;微波功率越大、辐照时间越长,改性后竹炭对氮氧化物处理效率越大,但辐照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后,竹炭对氮氧化物的处理效率增大变得缓慢;超声处理后的竹炭对NO的处理效率比改性前有明显提高。BET测试结果表明,竹炭产品用微波和超声处理后,平均孔径、微孔表面积和比表面积均比活化前增大;而经过活化剂浸渍后,微孔面积和比表面积都显著下降。因此建议采用微波及超声方式对竹炭进行活化。
- 王大为修光利徐方圆刘兆辅詹天珍吴来明解玉林张大年
- 关键词:竹炭改性氮氧化物
- 竹炭净化文物保存微环境空气低浓度氮氧化物被引量:9
- 2009年
- 围绕竹炭对低浓度氮氧化物的净化效果展开研究,测定了不同NOx浓度、不同流量、不同湿度条件、不同竹炭量对低浓度氮氧化物的净化效果;研究了表面改性生物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选用3g以上竹炭,在湿度〈20%,流量控制在1—1.5L/min的情况下对低浓度(150ppb)氮氧化物具有最佳的净化效果;流量控制在2L/min以下(停留时间为1.5s以上),竹炭对NO2净化效果变化不大;活化剂改性和对竹炭进行超声处理后,生物质对NO净化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 吴燕修光利王大为徐方圆魏华刘兆辅张大年吴来明解玉林
- 关键词:竹炭低浓度氮氧化物博物馆
- 文物保存微环境中的氮氧化物集成净化被引量:1
- 2015年
- 氮氧化物(NOx)是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是文物保存环境的重大威胁,不仅其本身会对文物产生严重危害,而且与其他污染物如硫氧化物和有机酸耦合会加剧侵蚀。为此,本研究采用光催化预处理与生物质吸附集成技术净化文物保存微环境空气中低浓度的氮氧化物。实验结果表明:直接使用竹屑、杉木屑、落叶松、稻壳和稻糠生物质可去除NOx;在520℃下炭化的竹炭对NOx去除率可达75%。NOx的光催化效率随流速升高而降低,当NOx中混有有机酸时集成净化效率会出现波动。对光催化和吸附的不同组合进行了比较,最优组合可使NO和NO2浓度分别降至1.98μg/m3和1.80μg/m3。
- 王大为修光利张大年徐方圆吴来明解玉林
- 关键词:博物馆室内空气净化竹炭氮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