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辉 作品数:7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三种中草药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西洋菜、破铜钱和马兰三种中草药挥发油成分进行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结果:三种中草药的挥发油成分菌具有抑制三种耐药菌株活性.结论:破铜钱挥发油在三种中草药中活性最强. 康文艺 王二辉关键词:马兰 挥发油 抗菌 新型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抗血栓活性研究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日益增加,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环氧化酶-1受体抑制剂阿司匹林和噻吩并吡啶类药物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等是最为常用的治疗药物。但它们... 王二辉关键词:抗血栓活性 药物反应 氯吡格雷 构效关系 海桐花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比较固相微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桐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方法采用GC-MS测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分别鉴定了62种和58种成分。结论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固相微萃取法得到的十一烷、壬烷等烷烃的含量增加;并且提取出了水蒸气蒸馏法不能蒸馏出来的一些成分,如马鞭草烯醇、γ-榄香烯、白菖烯、(-)-α-古芸烯、绿花白千层醇等。 吴彩霞 李彩芳 郅妙利 王二辉 康文艺关键词:固相微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油 GC-MS法分析革叶耳蕨叶的脂肪酸成分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革叶耳蕨叶的脂肪酸成分。方法: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该耳蕨叶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发现该耳蕨叶主要的脂肪酸成分是:油酸(25.37%)、棕榈酸(16.18%)、亚油酸(10.92%)和植醇(10.96%)。结论:油酸和亚油酸是革叶耳蕨叶的药效成分。 苑鹏飞 崔维恒 王二辉 康文艺关键词: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油酸 亚油酸 RP-HPLC法测定茜草中1,3,6-tr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的含量 被引量:7 2008年 首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茜草根中1,3,6-tr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的含量。色谱柱为Purospher star RP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四氢呋喃(65:34.7:0.3),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6nm,柱温为25℃。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0~0.160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5%,RSD为2.0%(n=6)。该方法测定1,3,6-tr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含量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康文艺 郅妙利 王金梅 王二辉 许启泰血小板P2Y_(12)受体拮抗剂临床研究概况 被引量:1 2010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日益增加,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环氧化酶-1受体抑制剂阿司匹林和噻吩并吡啶类药物P2Y_(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等是最为常用的治疗药物。但它们在有效性,患者耐受性,对血小板抑制作用的特异性,以及不同患者对药物反应的差异性等方面都有不足之处。目前一些新型的P2Y_(12)受体拮抗剂类抗血小板药物已经进入临床,初步结果显示其作用更强,与传统药物相比更加安全和方便。现对常用P2Y_(12)受体拮抗剂类抗血小板药物及正在研究中的此类新药做一概述。 王二辉 刘莹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ADP 血小板聚集 RP-HPLC法测定陕西产茜草中QA的含量 2008年 目的:测定陕西产茜草中1,3,6-tr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3-[3-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的含量。方法:选用Purospher star R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Merck公司);流动相为甲醇-水-四氢呋喃(65∶34.7∶0.3),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为25℃,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该方法在0.020μg^0.1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1.4,RSD=2.0%(n=6),测定结果为0.053%。结论:该法测定茜草中1,3,6-tr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3-[3-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含量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贺光东 郅妙利 王二辉 康文艺关键词:HPLC 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