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鸿燕

作品数:252 被引量:1,322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07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7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2篇流行病学
  • 31篇消毒
  • 31篇流行病
  • 20篇杆菌
  • 18篇影响因素
  • 17篇菌体
  • 16篇血液
  • 16篇噬菌体
  • 16篇病毒
  • 14篇结核
  • 12篇灭活
  • 11篇毒剂
  • 11篇细胞
  • 11篇消毒剂
  • 10篇杀灭
  • 9篇杀菌效果
  • 9篇紫外线
  • 9篇健康
  • 8篇交联淀粉碘
  • 7篇乙肝

机构

  • 23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9篇重庆市疾病预...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9篇成都军区疾病...
  • 7篇贵州省人民医...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重庆三峡医药...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重庆市公共卫...
  • 2篇重庆市妇幼保...
  • 2篇成都军区联勤...
  • 2篇济南军区联勤...
  • 2篇成都军区
  • 2篇南京军区联勤...

作者

  • 252篇熊鸿燕
  • 34篇林辉
  • 31篇李亚斐
  • 21篇张耀
  • 21篇朱才众
  • 20篇许斌
  • 17篇王思雄
  • 16篇马翔宇
  • 15篇黄国荣
  • 14篇李莉
  • 14篇胡小兵
  • 14篇宋建勇
  • 14篇王太武
  • 12篇曹佳
  • 12篇刘南
  • 12篇张路
  • 11篇许汝福
  • 10篇徐焰
  • 9篇吴龙
  • 9篇向颖

传媒

  • 36篇第三军医大学...
  • 28篇中国消毒学杂...
  • 15篇重庆医学
  • 13篇西南国防医药
  • 6篇微生物学杂志
  • 6篇局解手术学杂...
  • 6篇中国循证医学...
  • 6篇中华疾病控制...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解放军预防医...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第九届全军流...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免疫学杂志
  • 3篇激光杂志
  • 3篇中国医学物理...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军事医学
  • 3篇重庆市预防医...

年份

  • 1篇2019
  • 8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21篇2013
  • 15篇2012
  • 16篇2011
  • 13篇2010
  • 26篇2009
  • 15篇2008
  • 15篇2007
  • 16篇2006
  • 22篇2005
  • 18篇2004
  • 9篇2003
  • 8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2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张耀熊鸿燕
关键词:艾滋病
亚甲基蓝光化学法对全血中人免疫缺陷Ⅰ型病毒的灭活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亚甲基蓝 (methyleneblue ,MB)与可见光联合作用对全血中人免疫缺陷Ⅰ型病毒(HIV 1)的灭活能力。方法 以HIV 1为试验病毒 ,通过MB与可见光 ( 64 0nm)单独及联合作用于含病毒的模拟全血 ,采用MT4细胞感染法评价病毒的灭活效果。结果 当全血中MB含量分别为 5、10、15 μmol/L时 ,以 40 0 0 0Lux强度的可见光分别照射 3 0、2 0、10min ,可完全杀灭试验滴度为 10 5 78TCID50 HIV 1病毒。结论 亚甲基蓝光化学法可高效灭活全血中HIV 1病毒。
张耀熊鸿燕马菲鲍作义
关键词:亚甲基蓝光化学法
短波紫外线与交联淀粉碘消毒血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建立一种用短波紫外线( U V C)与交联淀粉碘( C S I)联用的血浆消毒实用模型。方法:设计并制作了血浆消毒模型。用辛德比斯病毒( S V)作为试验病毒,通过细胞感染试验测定模型的灭病毒效果。采用免疫化学技术观察被处理血浆中 Ig G的活性变化。结果:含病毒血浆首先经剂量为9 860 J/m 2 的 U V C照射后,再流经 C S I柱时,血浆在 C S I柱内的滞留时间越长,其病毒的滴度越低,在滞留时间为120 m in 时,血浆中的病毒灭活达6.78 个对数级。而此时,血浆中 Ig G的抗原和抗体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U V C与 C S I联用技术的血浆消毒模型能有效灭活 S V 病毒,不损害血浆中抗体成分的活性。
熊鸿燕李莉张廷惠李成文
关键词:短波紫外线血浆消毒交联淀粉碘
光量子效应对血液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观察特定条件下光量子效应对血液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血小板聚集测定仪、血凝测定仪以及微管吸吮系统和多聚赖氨酸吸附等技术观察在使用有效灭活血液病毒的光量子剂量下 ,光量子对血液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 在适宜的血液浓度下 ,0 .1nmol/ml的 8 甲氧基补骨脂素 (8 MOP)和三螺旋结构寡核苷酸 (TFO)结合 180 0 μW /cm2 的UVA照射 ,在 3~ 2 0min的照射时间内 ,血液的含氧量逐渐增加 ,红细胞弹性增强 ,红细胞粘附性降低 ,血凝相关指标有一定的变化 ,但维持在正常变化范围。结论 在有效灭活血液中病毒的特定条件下 ,光敏反应效应的非特异作用可使血液携氧状态改善 ,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 ,血液粘滞度降低 ,血液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
高飞熊鸿燕徐彬
关键词:血液生物活性
炭疽病的综合智能化分析及防护信息储备研究
目的建立以临床及流行病学指标为基本分析因子的综合诊断及危害程度预测的智能模型,同时,建立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特征的防护信息储备库,为基层部队及时、准确应对炭疽病事件提供条件。方法根据国内外实际疾病案例资料,分析临床症状、实...
韩家信熊鸿燕许斌李亚斐朱才众马翔宇张路
关键词:信息储备防护技术
文献传递
血液中细菌灭活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筛选一种能有效灭活血液中细菌的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定量杀菌试验观察杀菌效果。结果在筛选试验的最大作用剂量下 ,活性炭碘法、 8-甲氧补骨脂素 (8-MOP)光化学效应法、短波紫外线 (UVC)法和亚甲蓝 (MB)光敏效应法作用 40min ,可以使血液中的大肠杆菌分别下降 0 80 0、 1 92 0、 2 772和 2 5 5 2log ,同时血浆游离Hb分别增加 679 16、 16 0 6、 10 7 70和 1 68mg/L ;PT分别延长 6 40、 4 60、 5 10和 0 80s。结论 按照既能有效灭活血液中的细菌 ,又能保持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则 。
胡小兵熊鸿燕宋建勇王思雄
关键词:亚甲蓝8-甲氧补骨脂素短波紫外线
二氧化氯对水消毒效果及消毒副产物的测定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观察一种二元制剂固体二氧化氯对水消毒效果及其在水中毒副产物含量,以评价其使用安全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以含0.5 mg/L的二氧化氯对污染水样和天然水样作用30 min,均可使水中大肠杆菌降至0/100 ml。在水温5℃-30℃范围内、色度低于15度、pH值5.5-8.5条件下,用0.5 mg/L对水体消毒可保持消毒效果不变。经0.5 mg/L二氧化氯消毒处理30 min后的池塘水样中未检出三氯甲烷,检出四氯化碳0.01-0.17μg/L。同一池塘水经含有效氯1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30min后,检出三氯甲烷55.51-233.46μg/L,检出四氯化碳0.32-0.45μg/L。结论0.5 mg/L二氧化氯可完全杀灭天然水中大肠杆菌,且处理后水中毒副产物含量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处理后的天然水中三氯甲烷平均含量明显超出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刘南熊鸿燕李秀安
关键词: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饮水消毒大肠杆菌三氯甲烷
自然灾害现场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全球近20年来有关灾后饮用水处理方法及效果的文献,为今后灾后卫生救援中开展饮用水处理和供应提供当前最佳证据。方法制定检索策略,在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与WHO、C...
熊鸿燕
关键词:自然灾害饮用水处理
文献传递
戊二醛消毒剂研究进展
自从1962年Pepper等人发现戊二醛(glutaraldehyde)具在强大的杀菌作用,尤其是杀芽胞活性,国内外对其理化特性、杀菌活性、杀菌影响因素、毒性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和应用表明,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低...
银涛熊鸿燕
关键词:戊二醛消毒剂消毒灭菌毒副作用
文献传递
儿童意外伤害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8
2011年
目的 分析≤14岁儿童意外伤害住院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本院2009年1-12月收治的因意外伤害住院的≤14岁儿童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伤害住院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共3011例,男童1991例(66.12%),女童1020例(33.88%).〈1岁、1~4岁、5~9岁和10~14岁年龄组的比例分别为8.24%、53.30%、27.90%和10.56%.农村和城市儿童分别占56.16%、43.84%.创伤是儿童意外伤害住院的主要类型,分别为各年龄组的70.56%、62.68%、89.64%和87.74%.跌落是儿童伤害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各年龄组的47.58%、36.39%、51.90%和56.2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治疗方式(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家庭地址(城市/农村)、伤害原因、入院时伤情(病情)状况是意外伤害住院儿童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其导致残疾(失能)的风险要大(OR=2.170,P〈0.01).非手术治疗相对于手术治疗而言,其导致死亡的风险要大(OR=6.352,P〈0.01).结论意外伤害住院男童高于女童,主要集中在1~4岁.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是创伤,伤害原因以跌落为首位,伤害的城乡差异显著,提示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方案,才能有效干预和控制意外伤害.
周蓉熊鸿燕张学兵周沿园
关键词:儿童流行病学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