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源源
-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上海市消费者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中的行为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以上海市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研究了大城市消费者自身特征、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外部影响因子、消费者舆情反应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受访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程度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认知程度呈上升趋势;公众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来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农药残留;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后,受访消费者会通过微信进行转发,偶尔会主动对事件进行甄别,后续的购买信心受损。总体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 刘星钱群丽李祥洲王坦沈源源邓玉宋卫国
-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
- 土壤改良剂施用对设施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及青菜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在设施大棚中分别施用不同浓度的两种土壤改良剂——松壤与木霉菌剂,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松壤后,连作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微生物总量增加,土壤真菌总数无显著变化;施用木霉菌剂后,连作土壤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增加,微生物总量增加。两种土壤改良剂施用均提高了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此外,施用两种土壤改良剂均有利于青菜植株根系生长,设施青菜的长势和产量明显提高。
- 陆利民赵晶杨业凤邵婷周艳孔胡晓颖沈源源
-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木霉菌剂微生物酶活性
-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构建研究
- 2016年
-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梳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要素,明确信息分类方法、管理要求,初步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以期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
- 陈本晶宋卫国沈源源李祥洲
- 关键词:农产品信息体系信息管理
- 一种同时制备伏马毒素B1,B2和B3标准品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制备伏马毒素B1,B2和B3标准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样品提取;粗净化;中压制备。本发明的同时制备伏马毒素B1、B2和B3标准品的方法稳定、成熟,能够适用于玉米、大米、小麦、PDA等多种谷物基...
- 韩铮赵志辉郭文博沈源源
- 文献传递
- 外源转基因片段从转基因棉籽壳到食用菌水平转移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研究利用转基因棉籽壳种植食用菌是否会导致外源转基因片段从棉籽壳水平转移到食用菌中。从银耳生产基地与菇厂采集15份银耳样品与10份平菇样品(培养基质中转基因棉籽壳含量分别约为75%与92%),用PCR扩增检测是否存在转基因棉籽壳中的外源片段CaMV 35S、NOS、CpTⅠ、Cry IA(c)。此外,针对可能会用含棉籽壳基质培养的市售食用菌,从上海市闵行区各大中型超市与农贸市场采集市售样品47份,用PCR扩增检测外源转基因片段。结果显示,不论是生产基地明确用转基因棉籽壳培养的银耳与平菇样品,还是市售的各类食用菌均未发现存在外源转基因片段向食用菌水平转移的现象。
- 白亚龙索玉娟林婷沈源源赵晓燕刘海燕周昌艳
- 关键词:银耳平菇食用菌基因水平转移
- 灵芝不同菌株子实体中蛋白质和多糖等化学组分含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对6种灵芝菌株的子实体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糖醇和单糖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多糖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灵芝菌株在蛋白质和多糖含量以及糖醇和单糖的种类和含量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在多糖指纹图谱上也明显不同。其中D164菌株中蛋白质含量最高(14.09%),D119菌株中多糖含量最高(3.09%)。D119菌株在多个单糖(葡萄糖、岩藻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含量上均位于第一位。
- 王红梅王晨光张圣龙唐传红张忠沈源源唐庆九
- 关键词:灵芝子实体化学组分
- 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风险监测与评估的研究现状被引量:6
- 2017年
-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及污染状况进行简介,综述了国内外对此开展的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提出了我国微生物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为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风险分析的开展提供参考。
- 索玉娟沈源源周昌艳
- 关键词:农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风险评估
- '章姬'和'红颜'草莓采后微生物安全评价及品质劣变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以'章姬'草莓(Fragaria ananassa L.cv.'Zhangji')和'红颜'草莓(Fragaria ananassa L.cv.'Hongyan')为材料,研究了草莓采后在(20±0.5)℃或(4±0.5))℃下(RH 80%-90%)贮藏时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计数的变化,并结合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紧实度等品质参数,评估了草莓采后的微生物安全性和食用风险。结果表明:尽管'章姬'和'红颜'草莓在采后3 d内均能较好地维持外观品质和食用口感,低温下甚至能保持至第6天,但两种草莓的菌落总数、酵母和霉菌计数分别在第2天和第3天(20℃)、第3天和第4天(4℃)提高至采摘当天的10倍以上,20℃贮藏的'红颜'草莓第5天时大肠菌群超过200 MPN/g。因此,两种草莓采后贮藏期间有害微生物污染风险的提高先于外观品质和口感指标的劣变,存在微生物食用安全风险。
- 邵毅沈源源沈源源林淼刘海燕林婷林淼周昌艳
- 关键词:采后微生物安全品质劣变
- 浦东新区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为探明连作对设施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对上海市浦东新区设施土壤内的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年连作,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减少,霉菌则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总微生物量也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说明细菌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但霉菌所占比例却不断上升。连作多年后,3种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比例有可能失调,从高肥的"细菌型"土壤向低肥的"霉菌型"土壤转化。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除纤维素酶、磷酸酶外,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
- 陆利民邵婷赵晶周艳孔杨业凤胡晓颖沈源源
- 关键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微生物酶活性
- 玉米中伏马毒素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毒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从发霉的玉米中分离鉴定产生伏马毒素B1(Fumonisin B1,FB1)和伏马毒素B2(Fumonisin B2,FB2)的真菌菌株并对其产毒条件(培养基、温度、时间、水分含量)进行考察,揭示伏马毒素的发生规律将发霉玉米的提取液接种至PDA培养基,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得产毒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分别进行真菌形态学和种属鉴定;将产毒菌株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并选择不同条件(温度、时间、水分含量)培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不同培养条件下各种培养基中FB1、FB2进行定量检测。BLAST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DNA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登录号为KC709665.1、KR020684.1和KR052812.1的拟轮生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序列同源性均为100%,证明分离得到的产毒菌株为F.verticillioides。接种试验表明,F.verticillioides的最佳产毒条件为玉米培养基,40%水分含量,28℃黑暗条件下培养28 d,FB1、FB2产量分别达到821.08 mg/kg、339.50 mg/kg。本研究玉米中伏马毒素产毒菌株主要为F.verticillioides,且伏马毒素的产生与培养基、温度、时间和水分含量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 郭文博沈源源杨俊花范楷赵志辉韩铮
- 关键词:伏马毒素产毒条件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