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玉如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样性
  • 2篇蛇类
  • 2篇生态
  • 1篇奠基
  • 1篇奠基人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加工
  • 1篇淀粉提取
  • 1篇驯养
  • 1篇驯养繁殖
  • 1篇养殖
  • 1篇哲学家
  • 1篇植物
  • 1篇蛇毒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安全分析
  • 1篇人工养殖
  • 1篇棕黑锦蛇
  • 1篇外来植物
  • 1篇绿地

机构

  • 6篇江西科技师范...
  • 3篇赣南师范大学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江西省林业科...
  • 2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江西外语外贸...

作者

  • 8篇汪玉如
  • 3篇刘仁林
  • 3篇廖为明
  • 2篇李丕鹏
  • 2篇涂翔宇
  • 2篇汪志如
  • 1篇吕霞
  • 1篇朱碧华
  • 1篇陆宇燕
  • 1篇周正彦
  • 1篇胡雪雁

传媒

  • 4篇蛇志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科学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白栎淀粉加工技术研究
2009年
白栎是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落叶树种,其果实营养丰富,是我国传统食品的原料之一。目前对白栎淀粉的加工技术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主要进行白栎淀粉提取工艺技术、栎粉保藏工艺技术以及栎粉豆腐加工技术的研究,探讨成本低、技术实用、产品质量较好的加工工艺,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提供参考。
刘仁林汪玉如廖为明
关键词:白栎淀粉提取保藏工艺
江西省加快蛇类驯养繁殖与经营利用产业发展研究
2011年
为贯彻“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省蛇类资源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产业化经营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发布了《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关于加快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地方性政策和法规,进一步加强了对野生蛇类的管理力度,极大地促进了我省蛇类驯养繁殖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汪玉如汪志如涂翔宇吕霞
关键词:蛇类驯养繁殖
江西南部外来植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江西南部是我国中亚热带的南缘、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研究该区域外来植物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结果表明:江西南部有外来植物111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47科84属,物种多样性较高。江西南部的外来植物的原产地涉及到世界5大洲;属的地理成分的特点以热带性成分为主;草本种数最多,高位芽植物也有较高的比例;有害外来植物只有13种。此外,有害外来植物具有三个特点,这些特点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机理具有一定意义。
汪玉如刘仁林廖为明
关键词:外来植物多样性生态安全
江西蛇类多样性及其保护需求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为了有效保护江西的蛇类资源,对该地区蛇类的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需求进行了总结。方法根据有关报道和我们调查的野外资料从物种多样性、分布、受胁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江西现有蛇类64种,占中国蛇类的31.1%,其中特有种18种;井冈山脊蛇(Achalinus jingganggensi)(Zong and Ma,1983)是江西特有种,目前仅知分布于井冈山。有16种处于极度濒危、濒危和易危状态,占江西蛇类种数的25%;近危蛇类5种,占江西蛇类的7.8%。江西境内的武夷山是蛇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其次是井冈山和庐山等。结论江西有近1/3的蛇类处于受胁状态,主要是由于过度利用和栖息地遭破坏所致。由于相当部分县、市缺乏蛇类分布等信息,建议尽快对江西蛇类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同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并建议建立特有珍稀蛇类繁育基地。
汪玉如周正彦李丕鹏
关键词:多样性
白栎果实矿质元素积累的动态规律被引量:9
2009年
白栎是壳斗科落叶树种,白栎的果实营养丰富,是传统的无公害食品。目前,白栎仍为野生状态,有关白栎的栽培、果实生长规律、营养积累动态、营养成分等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研究未见报道。通过研究白栎果实矿质元素积累的动态规律以及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白栎果实的成熟时间为10月下旬。(2)白栎果长的增长和果实最大直径的增长为单峰值;千粒重的增长曲线为双峰值。(3)大量元素钙(Ca)和镁(Mg)具有相似的增长动态规律;磷元素的增长率变化比较特殊,8月30日和10月15日磷含量下降最快。(4)微量元素Fe、Cu、Zn具有相似的增长动态规律,8月30日至9月15日增长最大;Se的积累规律比较复杂,说明白栎可能是硒积累型植物。(5)果实含水率于8月30日变化最大,因此8月份的水分管理是白栎栽培的关键。结果表明,6—7月应补充钙肥、镁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Fe、Cu、Zn,以提高白栎果实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汪玉如刘仁林廖为明
关键词:矿质元素
南昌城市绿地春季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利用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定点取样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城市绿地春季杂草的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城市绿地春季有杂草121种,隶属于27科。以阔叶杂草为主,占85.95%,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仅占14.05%。同时,对不同绿地的杂草提出了相应的防除与利用对策。
朱碧华胡雪雁汪玉如
关键词:城市绿地
棕黑锦蛇的研究概况及保护问题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对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进行分类学等研究,棕黑锦蛇被认为包含两个亚种:指名亚种(Elaphe s.schrenckii)和赤峰亚种(Elaphe s.anomala),但也有学者将后者提升为种,即赤峰锦蛇(Elapheanomala)。有关该种分类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综合考虑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类研究。作为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体形最大的蛇种,棕黑锦蛇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但目前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研究极为有限,人工驯养繁育技术不成熟,过度利用导致野外种群遭到严重破坏。建议加强棕黑锦蛇生态学和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为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汪玉如汪志如涂翔宇吕霞
关键词:棕黑锦蛇生态人工养殖
弗朗西斯科·雷迪和蛇毒学
2010年
汪玉如陆宇燕李丕鹏
关键词:蛇毒寄生虫学百科全书奠基人哲学家博物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