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莲
- 作品数:14 被引量:168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缬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效果比较的系统评价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对缬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效果对比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Ovid、Pub 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设置为从建库至2016年4月。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出关于缬沙坦对比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1)缬沙坦与贝那普利相比,降低收缩压(MD=-0.86,95%CI=-2.83~1.10,P=0.39)和舒张压(MD=0.48,95%CI=-0.63~1.59,P=0.4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效果优于贝那普利[LVMI(MD=2.15,95%CI=0.62~3.70,P=0.006)、LVPWT(MD=0.14,95%CI=0.12~0.16,P<0.000 01)]。(3)缬沙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贝那普利(OR=0.32,95%CI=0.20~0.51,P<0.000 01)。结论与贝那普利相比,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 李雨露李一梅谢波李琼胡乾配江莲
- 关键词: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 缬沙坦对比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效果的系统评价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系统评价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1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LV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rrheCochraneLibrary、OVID、PubMed、MEDLINE、Embase、CBM、CNKI、维普、万方数据资源(从建库至2012年12月),人工检索相关杂志,使用谷歌学术搜索、百度等互联网上资源,进行引文追踪。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简单评价法,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评价质量后,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检索出文献291篇,经筛选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s),其中中文6篇,英文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率: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相比。两者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逆转高血压LV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10,95%CI=6.61—17.60,P=0.000),显示缬沙坦的效果优于氨氯地平。(2)不良反应发生率:缬沙坦与氨氯地平(OR=0.54,95%CI=0.25-1.16,P=0.1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与氨氯地平相比缬沙坦治疗高血压LVH效果更好。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方法学质量较低且缺乏以临床事件为结局指标的试验研究。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s加以验证。
- 江莲谢波李一梅胡乾佩刘静韩琳娜罗天勇郑泰浩
- 关键词:氨氯地平左室肥厚原发性高血压
- 翻转课堂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观察并探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临床进行实践培训的40名本科医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而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名。对照组予以传统教学法,试验组予以翻转课堂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2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进行考核,并在教学前后使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评估2组医学生综合能力,调查2组本科医学生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完成教学后,试验组出科时的理论成绩[(67.65±1.96)分]、实践成绩[(28.91±0.95)分]高于对照组[(62.27±1.99)分、(24.90±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出科时Mini-CEX量表中的交流能力、查体能力、组织能力、面谈能力、诊断能力、人文素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本科医学生的教学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理想,能进一步提升医学生的理论水平,增强其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临床教学质量改善,并且医学生普遍存在较高满意率,具有借鉴意义。
- 江莲胡乾配李琼魏志辉
- 关键词:全科医学概论临床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满意度
- 奈西立肽对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系统评价奈西立肽对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万方、CNKI、VIP、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4年6月,手工检索会议文献及杂志。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筛选、纳入研究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及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642篇文献,最终纳入2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奈西立肽与对照组(治疗剂量的硝酸甘油、硝普钠、多巴酚丁胺、利尿剂或空白对照)相比,对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lcr或Ccr)、胱抑素C(cystatin C)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SCr:WMD=1.97,95%CI=-1.41-5.34,P=0.250;BUN:WMD=-0.21,95%CI=-1.01-0.60,P=0.610;Clcr:WMD=4.22,95%CI=-2.67-11.11,P=0.230;Cystatin C:WMD=0.06,95%CI=-0.24-0.36,P=0.690;但在改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i filtration rate,GFR)方面奈西立肽组优于对照组:WMD=12.40,95%CI=8.87-15.93,P=0.000。结论:与其他心衰治疗的常用药物相比,奈西立肽不会影响心衰患者的肾功能,反而可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在心衰的治疗中是较安全的药物之一。
- 胡乾配谢波李一梅江莲罗天勇李琼李雨露
- 关键词:奈西立肽心力衰竭肾功能损害
- 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关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2
- 2012年
- 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社区的"基层医学",其学科精华,不在于疑难危重疾病的生物学诊治,而是贴近社区居民的健康照顾。全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设置与教材、临床与社区培训、导师队伍建设和亚专科分类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在制定与完善培养方案的时候必须予以充分考虑,文中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 江莲韩琳娜谢波李一梅曹桂琼何芸芳刘北忠
- 关键词:全科医学专业学位
- 氨氯地平与缬沙坦分别联合氢氯噻嗪对控制原发性高血压血压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6
- 2015年
-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确定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A/H)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V/H)比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11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纸质版。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动态血压方面,V/H优于A/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诊室血压及血压控制率方面,V/H与A/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H相比,V/H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血压的改善不如V/H,且不良反应发生更多。
- 罗天勇李一梅谢波韩琳娜江莲胡乾配李琼
- 关键词:氨氯地平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
-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系统评价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谷歌学术、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Embase等引文数据库(从建库开始至2018年11月),人工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引文追踪。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319篇,最终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中文10篇,英文6篇。联合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下降情况,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6.54、-5.02、5.94;95%可信区间:-9.43^-3.47、-6.87^-3.17、3.72~9.48;P=0.00010、0.00001、0.00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0.81,95%可信区间:0.52~1.25,P=0.34000)。结论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江莲谢波魏志辉
-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贝那普利META分析
- 髋部骨折术前皮肤牵引治疗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 2019年
- 背景:髋部骨折在术前是否适用皮肤牵引仍一直存在争议,需要级别更高、质量更高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评价2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目的:系统评价术前皮肤牵引对比未牵引在治疗髋部骨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PubMed、VIP、WanFang、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8月)。检索有关髋部骨折术前应用皮肤牵引与未行皮肤牵引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2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目测类比评分、止痛药物使用情况、压疮、其他并发症、骨折复位失败率、手术时间、疼痛缓解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包含1658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目测类比评分、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复位失败率、骨折复位困难情况、手术时间、疼痛缓解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在压疮发生率上,非皮肤牵引组明显优于皮肤牵引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④提示髋部骨折术前常规使用皮肤牵引不能缓解患者疼痛,也不能降低复位的困难度,相反会增加压疮的发生概率。然而现有的证据不足以排除牵引的潜在优势,特别是在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上,因此临床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使用。
- 魏志辉张铭华张中卒江莲
- 关键词:髋部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皮肤牵引骨折复位
-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系统评价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CBM、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12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纸质版。纳入所有CSII与口服药物治疗初诊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核对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s,802例新诊断T2DM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SII治疗对初诊T2DM患者血糖疗效优于口服药物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MD=0.90,95%CI=0.52~1.27,P=0.000;2 h餐后血糖(2 hour plasma glucose,2hPG):MD=2.76,95%CI=1.66~3.68,P=0.000;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3个月疗效:MD=0.96,95%CI=0.19~1.73,P=0.010;血糖达标时间:MD=-5.20,95%CI=-5.98^-4.43,P=0.000;1年血糖缓解率:OR=3.98,95%CI=2.48~6.38,P=0.000]。CSII治疗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的效果较口服药物组好(MD=1.02,95%CI=0.37~1.67,P=0.002),对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βcell function,HOMA-β)的短期疗效与口服药物组相比尚无统计学差异(MD=-8.10,95%CI=-23.10~6.90,P=0.290)。CSII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口服药物治疗组(RR=1.63,95%CI=1.07~2.48,P=0.020)。结论:初诊T2DM患者CSII对血糖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药物,有利于降低HOMA-IR和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CSII相对容易引发低血糖,需要注意预防。
- 韩琳娜李一梅谢波刘静江莲罗天勇刘水郑泰浩胡乾佩
- 关键词:初诊2型糖尿病
- 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发肾脏损害效果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系统评价氨氯地平与缬沙坦相比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发肾脏损害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anFang Data、CNKI、VIP、CBM、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0期)、PubMed、Ovi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查找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比较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发肾脏损害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共计7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氨氯地平改善24 h尿蛋白的效果优于缬沙坦[24 h尿蛋白基线值<1000 mg:WMD=–10.24,95%CI(–18.52,–1.95),P=0.02;24 h尿蛋白基线值>1000 mg:WMD=–575.69,95%CI(–781.02,–370.36),P<0.00001];而在改善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压(SBP/SD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UAER:WMD=–11.29,95%CI(–27.93,5.36),P=0.18;Scr:WMD=1.05,95%CI(–3.89,5.99),P=0.68;SBP:WMD=0.52,95%CI(–0.83,1.87),P=0.45;DBP:WMD=–0.40,95%CI(–1.41,0.62),P=0.44;不良反应发生率:WMD=1.00,95%CI(0.3,3.34),P=1.00]。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与缬沙坦相比,氨氯地平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发的肾脏损害同样有效,在改善24 h尿蛋白效果方面优于缬沙坦。
- 胡乾配李一梅江莲罗天勇韩琳娜李琼谢波
- 关键词:氨氯地平糖尿病高血压肾脏损害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