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博伟
- 作品数:57 被引量:256H指数:9
- 供职机构: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外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因素研究
- 李兵胡朝晖罗同青梁博伟谢湘涛李小彪吴康潘涛李龙唐运鹏
-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指由于一个或多个椎间盘内部结构和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如退变、终板损伤或无菌性炎症释放出某些因子,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它一般不伴神经根性症状或影像学上的脊柱不稳证据,也是引起失能的常见原因之...
- 关键词:
- 关键词:腰椎间盘源性腰痛外科治疗疗效
- A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 2009年
-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16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均行ALIF加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同时评估术后腰椎融合率。结果本组均获随访,时间8~28个月。15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1例仍有轻度腰痛。术前平均VAS和ODI评分分别为7.7±1.1和38.7±2.3,术后分别为2.3±0.2和12.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A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胡朝晖谢湘涛梁博伟罗同青
- 关键词:腰痛内固定器植骨
- CT下椎间盘造影形态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诊疗价值的研究
- 胡朝晖李宁宁孙宏志卓祥龙罗同青梁博伟谢湘涛李小彪吴康潘涛李龙唐运鹏
- 《CT下椎间盘造影形态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诊疗价值的研究》课题是柳人医[2005]第11号文件下达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2005011)。腰痛是极其常见的,它是引起失能的常见原因之一。据报道明显的腰痛发生...
- 关键词:
- 改良Stoppa入路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行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的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2~18个月的随访,统计患者预后恢复情况,总结手术方法、治疗优势、治疗局限性及应用价值。结果53例患者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8.47±1.26)cm,平均手术时间为(105.87±15.46)min,平均手术失血量为(318.85±25.87)ml,平均输血量为(243.84±23.45)ml。其中41例骨盆骨折患者复位优良率为92.68%,12例髋臼骨折患者复位优良率为91.67%。末次随访患者复位优良率为96.23%,并发症发生率为3.77%。结论髋臼及骨盆手术治疗中应用改良Stoppa入路具有微创、安全、术野清晰等优势,利于骨折复位、固定,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王义生邹崇祺梁博伟唐福兴
-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盆骨折改良STOPPA入路
- 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评价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anterior segmental decom pression and double-plate fixation,ASDDF)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skip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SCSM)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采用ASDDF治疗17例SCSM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41~74岁,平均58.8岁。病程6~39个月,平均9.7个月。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病情严重2例,重度7例,中度7例,轻度1例。MRI显示共有42个病变节段,其中T2像高信号改变26个节段,T1像低信号改变4个节段,脊髓明显受压但无信号改变12个节段;NagataⅠ级病变5个节段,Ⅱ级21个节段,Ⅲ级16个节段。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植骨融合率、颈椎Cobb角及测量颈椎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出现吞咽困难2例,1个月后症状缓解;声音嘶哑1例,使用甲钴胺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8个月,平均28.6个月。3例出现无临床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未作特殊处理。X线片示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达100%;无植骨块移位、吸收、下沉等改变,无钢板及螺钉折断、松脱发生。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13.3±10.4)、(15.8±10.8)、(15.4±11.4)°,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分别为(41.3±17.4)°和(23.8±18.8)°,术前、术后12个月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8.2±2.9)、(13.7±3.0)、(13.9±2.8)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14%~88%,平均66.8%;获优8例,良6例,好转2例,差1例。结论采用ASDDF治疗SCSM,可获得充分的脊髓减压、较高的植骨融合率、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可改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梁博伟赵劲民殷国前李宁宁胡朝晖
- 关键词:颈椎活动度
- 椎间盘退变程度与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的关系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的关系,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来门诊随访且资料完整的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椎间盘造影Dallas分级标准评定椎间盘退变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疗效,并分析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获(3.1±0.5)年随访。不同程度椎间盘退变组术前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各程度椎间盘退变组VAS及ODI评分依次为:退变2级组>退变3级组>退变4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及ODI评分改善率依次为:退变4级组>退变3级组>退变2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椎间盘退变程度与VAS及ODI评分改善率呈显著正相关(rs=0.655,P=0.000;rs=0.678,P=0.000)。结论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关系密切,椎间盘退变程度可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唐福兴梁博伟李宁宁唐志宏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
-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与髓内钉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比较被引量:30
- 2012年
- 背景:经皮微创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3者各有优缺点。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2007-03/2010-05收治胫骨下段骨折患者85例,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25例,髓内钉固定31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9例。记录3组的手术创伤、全身炎性反应、胫骨功能恢复、软组织损伤及骨折愈合的指标。结果与结论:3种固定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胫骨下段闭合性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在手术创伤、软组织损伤及胫骨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均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骨折愈合方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在治疗A型骨折方面无优势,但在治疗B、C型骨折方面优势明显;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和软组织损伤小、全身炎性反应轻、胫骨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快的优点,但面临着固定过程中骨折复位困难和固定后畸形愈合增加的风险。
- 梁博伟赵劲民殷国前胡峰盘荣贵
- 关键词:髓内钉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胫骨下段骨折疗效
- 显微椎管减压术与传统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减压与传统开放手术减压治疗腰椎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狭窄症患者90例,其中48例行显微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A组),42例采用传统开窗减压术(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症状缓解等方面的指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B组2例硬膜破裂,术中修补。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P<0.01)。两组术后3月至18月腰腿痛VAS评分及ODI、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较传统椎管减压术有明显优势。
- 李浩曦孙宏志胡朝晖谢湘涛梁博伟
-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症
- 前方经咽后入路切口治疗上颈椎病变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颈椎前方经咽后入路切口治疗上颈椎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上颈椎病变患者,均采用前方经咽后入路切口实施颈椎前路手术,其中包括前后路手术1例,术前JOA评分平均(8.6±1.2)分,枢椎椎弓骨折2例,颈椎肿瘤3例,颈椎结核1例,颈椎间盘突出2例,颈椎畸形1例。结果 9例患者术中均清楚显露C1~C3椎体前方,完成减压复位、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等操作;有脊髓压迫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全部伤口于2周后获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病例。1例术后出现口轮匝肌瘫痪,1周左右自行缓解,1例出现术后呛咳,3周左右自行缓解,其余病例未出现颈部重要神经血管损伤与相应节段的颈髓损伤。9例患者均经平均12(10~16)个月随访,JOA评分术后平均(13.4±1.6)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经高位前方咽后入路可充分显露上颈椎前方,进行直接有效的手术操作,创伤小,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显露途径。
- 胡朝晖李宁宁孙宏志李小彪谢湘涛梁博伟罗同青
- 关键词:颈椎手术入路
- 微创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TLIF治疗盘源性腰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组)与开放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结果。方法 65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TLIF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返回工作时间,动态监测血清肌酸激酶(CK)及椎旁肌肌电图变化,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返回工作时间、术后3 d CK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年随访时,微创组椎旁肌肌电图平均放电幅度和频率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时,微创组VAS、ODI评分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而术后2年VAS、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与开放手术相似的长期疗效,但微创手术创伤小,椎旁肌损伤轻、术后恢复快,早期效果更为满意。
- 唐福兴钟家云邹崇祺梁博伟龙海光侯信合
- 关键词:微创椎间盘源性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