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欢 作品数:37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故宫博物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历史地理 轻工技术与工程 文化科学 文学 更多>>
“龙香”墨考 被引量:4 2012年 "龙香"墨是中国制墨史上的一种品名,兼具政治寓意和成分构成两种含义,因而上千年来久负盛名。本文拟从历史文献角度对唐宋至明清以来"龙香"墨的命名、成分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考证,指出"龙香"墨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且其配方屡有变动。 林欢“珍宝”进献的珍宝 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与乾隆皇帝的故事 被引量:2 2018年 额尔德尼,满语意为珍宝。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在乾隆四十五年亲自进京祝贺乾隆皇帝七十寿辰,同时进献了佛像、法器、火枪、宝剑等一批珍贵的礼物,目的是显示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同时将当时的形势向乾隆皇帝示警。 林欢关键词:班禅额尔德尼 乾隆皇帝 故事 中央政权 向心力 胡子卿生平及其墨品考述 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对胡子卿的得名、选料特色、制墨原则、墨品造型、销售对象、其与胡开文家族的渊源,以及胡子卿墨业的兴衰过程等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胡子卿墨号为清代同、光时休宁派墨业后起之秀。其墨品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它是胡开文制墨家族随着19世纪末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分裂的一个典型产物。这种分裂既是徽州宗法社会解体的表现,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妥协性。 林欢关键词:徽墨 生平 清乾隆皇帝的旅行文具箱——清宫文具文物背后的文化融合 2015年 古代文具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笔、墨、纸、砚以及其他辅助用品。例如笔筒、笔架、墨床、水丞、臂搁、镇纸、纸刀等。除了用于实用之外,还可供文人把玩。在人们无限放大其赏玩功能以及交往日益频繁的时候,成套文具的制作便开始了。 林欢关键词:文化融合 文人士大夫 清朝前期 清朝皇帝 从《买墨小记》看周作人的徽墨收藏 被引量:2 2011年 中国旧时文人多有藏墨之好。20世纪初,一些文人赶上了传统笔墨边缘化之前的最后辉煌。周作人便是其中之一。值得庆幸的是,在其《买墨小记》一文中所述的绝大部分徽墨至今依然能够被世人所见到。因而本文拟就周作人所描述的一些墨品,对于当时文人藏墨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论述。 林欢关键词:徽墨 收藏 传统笔墨 文人 边缘化 故宫藏清代湖南徽墨 2017年 以詹有乾、詹彦文墨号品牌为代表的清代徽墨作为近现代湖南文具制造业中的翘楚,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为繁荣当地的文化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数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湖南徽墨文物。这些徽墨在风格上属于徽墨三大派别之中的“婺源派”。其主题雅俗共赏,造型简单实用,完全适应湖南当地清代中晚期科举考试与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 林欢关键词:徽墨 光绪朝《棉花图》贡墨与胡开文制墨家族 被引量:4 2010年 The cotton figure is a traditional theme on 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ink.In the guangxu reigns of the Qing Dynasty,There were some kinds of the cotton figure Chinese-ink with a "Hu Kaiwen" mark.The auther examines specimen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Palace Museum points out that those differential.The flourishing of different marks indicated the intense competition in the Hu kaiwen’s descendant. 林欢 吴春燕 赵丽红 罗扬关键词:家族 制墨 故宫博物院 工艺美术 题材 药墨史话——从胡开文“八宝五胆药墨”谈起 被引量:5 2013年 从徽墨配料变迁的角度,在对大量史料进行梳理考证的基础上,对历代制墨的配料沿革进行考察,同时就传说中的"八宝五胆墨"以及徽墨的药用功能进行探讨。 林欢关键词:徽墨 配料 药用 罗龙文的制墨成就 被引量:1 2015年 罗龙文是明代嘉靖年间徽州最著名的制墨家、书法家和徽州篆刻艺术的奠基人。其所制罗小华墨在历史上被公认为"明代制墨第一"。罗氏墨品之所谓为后人所推崇,其一是在于他借鉴并发展了传统"桐油烟"制墨的良方,在墨品质量上值得称道;其二是在微州雕刻技术发展与明末文人审美观改变的大趋势下,罗氏在墨模设计和加工上有所突破,改变了宋元以来墨样设计单调、乏味的风格。特别是罗墨的题材开始涉及到普通人的生活情趣,而在表现手段上也借鉴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诗书画印"等因素。它们之间的彼此完美结合,使得以罗墨为代表的"徽墨"开始成为享誉全国的地域性手工业产品。因而罗小华墨在中国制墨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标志性作用。 林欢关键词:徽墨 嘉靖 故宫博物院藏墨的病害原因初探 被引量:2 2014年 古墨的保存非常困难,理想的策略就是从根本上延缓或减少病害的发生。本文在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故宫博物院藏墨的保存现状和受损特点的调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详细讨论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发现烟灰颗粒的团聚和烟料与胶料的分布不均是造成墨受损的主要原因,提出古墨的保存环境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相对湿度和温度范围内,并尽量保持稳定。 王方 赵丽红 林欢关键词:保存环境 相对湿度 病害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