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少锐

作品数:28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肝炎
  • 11篇重型
  • 9篇乙型
  • 7篇蛋白
  • 7篇血清
  • 6篇病毒
  • 5篇乙型肝炎
  • 5篇重型乙型
  • 3篇毒性肝炎
  • 3篇血清铁
  • 3篇血清铁蛋白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铁蛋白
  • 3篇重型乙型肝炎
  • 3篇危重型
  • 3篇慢性
  • 3篇肝硬化
  • 3篇病毒性

机构

  • 18篇汕头市中心医...
  • 10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汕头市第二人...

作者

  • 28篇林少锐
  • 15篇陈瑞烈
  • 8篇郭耿龙
  • 6篇郑晓丹
  • 5篇赵楚生
  • 4篇康惠忠
  • 4篇郑晓丹
  • 3篇吴健慧
  • 3篇叶丹青
  • 2篇吴令杰
  • 2篇李忆璇
  • 2篇陈妙华
  • 2篇陈益宏
  • 2篇周敏
  • 2篇章旋燕
  • 2篇陈素心
  • 2篇蔡绮纯
  • 2篇谢婵
  • 1篇周厚仕
  • 1篇杨小铭

传媒

  • 7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外医疗
  • 1篇2007年全...
  • 1篇第五届全国肝...
  • 1篇广东省肝脏病...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1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96例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期肝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妊娠期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育龄非妊娠病毒性肝炎比较,比较她们的病因、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变及发病的临床特点。结果妊娠期肝炎以乙型为主,随妊娠周数增加,肝炎发病率增加,妊娠期肝炎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白蛋白(ALB)显著降低,并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均高于非妊娠肝炎组,妊娠期肝炎组重型肝炎发生率高于非妊娠肝炎组(P<0.05)。结论妊娠期肝炎临床特点与非妊娠病毒性肝炎有所不同,患者的处理需视不同的病程、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
郑晓丹林少锐康惠忠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肝炎病毒性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铁蛋白水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SF水平变化在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6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并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肝...
陈瑞烈林少锐郑晓丹郭耿龙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铁蛋白
文献传递
215例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215例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出现的各种临床特点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实施护理干预。结果187例重型及28例危重型患儿中的24例疾病进展迅速得到中止及逆转,康复出院,而4例危重型终末患儿尽管马上上呼吸机仍无法存活。重型病例平均住院天数为(6.2±2.3)天,危重型病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3.2±3.4)天。另有5例出院时一侧或双侧肢体肌力3~4级。结论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各项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通过规范细致的护理干预,提高患儿生存率,降低伤残率的发生。
叶丹青章旋燕陈素心周敏陈妙华林少锐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
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测17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61例,B级53例,C级59例)门静脉内径(D_(P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_(PV))、门静脉血流量(Q_(PV))、脾静脉内径(D_(S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_(SV))、脾静脉血流量(Q_(SV)),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肝硬化患者D_(PV)、D_(SV)增宽,V_(PV)、V_(SV)减慢,Q_(SV)增加,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变化越明显;Q_(PV)在Child A级、B级患者增加,Child C级患者减少。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不同,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不同;彩超测量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林少锐陈瑞烈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
应用MELD预后分析评价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后分析研究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疗效。方法:11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57例采用一般综合治疗,治疗组58...
赵楚生林少锐
文献传递
血管活性药物的及早干预对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分析研究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多脏器损害的发生机制,总结及探讨抢救经验。方法所有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入院后在应用基础药物的同时马上启用多巴胺2~5μg/(kg.min)、酚妥拉明2~5μg/(kg.min),持续24 h血管内泵入连续数天;凡有:①体温>38℃;②惊跳;③震颤;④抽搐一项者加用氯丙嗪、异丙嗪各1 mg/kg每次,每4~6小时1次血管注入连续数天至上述症状消失;四肢冰冷、精神萎靡、休克者于1 h内注入盐水15~20 ml/kg,必要时重复1次,持续应用多巴胺6μg/(kg.min),不用酚妥拉明与氯丙嗪、异丙嗪;肺部广泛湿啰音者调整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比例。结果 187例重型及28例危重型患者中的24例疾病进展迅速得到中止及逆转。治疗结果全部治愈。无一例需插管上呼吸机,无一例死亡,抢救效果满意。4例送达时已是危重型终末期患儿,尽管立即应用呼吸机仍无法存活。结论增加血管活性药物能有效中止与逆转所有重型患者及危重型早中期患者的病情进展,但对终末期危重型患者无效。
林少锐陈瑞烈郭耿龙叶丹青
关键词:手足口病血管活性药物酚妥拉明氯丙嗪异丙嗪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淼患者血清铁虿自(SF)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sF水平变化在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mA)检测6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并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人sF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显著高于急、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sF。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水平与T—Bil、PT、TBA呈显著正相关,与A1b、ALT、AST、CHE呈显著负相关。重型乙型肝炎死亡患者sF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存活者,随着病情逐渐好转,sF逐渐下降;死亡者随着病情逐渐恶化,sF逐渐升高。结论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呈平行关系,肝细胞损害程度越严重,sF升高越明显;动态测定sF水平有助于判断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和预后。
陈瑞烈郑晓丹郭耿龙林少锐
关键词:肝炎乙型
慢性肝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病人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11例慢性肝病病人血清HA、PCⅢ、IV-C及LN水平。结果慢性肝病病情轻重以及不同病程之间HA、PCⅢ、IV-C、LN水平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HA、PCⅢ、IV-C、LN水平随病情的加重以及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结论慢性肝病病人血清HA、PCⅢ、IV-C、LN水平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和肝功能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林少锐陈瑞烈郑晓丹康惠忠
关键词:肝纤维化透明质酸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
肝豆状核变性14例临床分析
2006年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 Wilson 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缺陷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常累及肝、肾、脑、角膜、关节等器官,并可致溶血,误诊率高。作者医院感染科于1993年至2005年收治14例 Wilson 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林少锐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常染色体隐性铜代谢缺陷性疾病青霉胺精神神经症状
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定量测定值与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FP测定结果及不同水平的分布。结果AFP异常率68.1%,急性重型肝炎AFP异常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AFP〈20μg/L患者的病死率86.8%,AFP20-400μg/L患者病死率58.8%,AFP〉400μg/L患者病死率20.9%。213例重型肝炎存活85例,AFP(248.0±72.5)μg/L;死亡128例,AFP(97.6±50.4)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AFP水平的升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下降,生存率逐渐升高,提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郭耿龙陈瑞烈林少锐
关键词:甲胎蛋白类肝炎病毒性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